道教法器之三清鈴
道學
10-21
三清鈴為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帝鍾、法鍾、法鈴、鈴書。高度須為二十厘米上下不超三厘米,口徑為九厘米上下不超1厘米,必須以黃銅為材料,構造為柄、鈴內、舌三段。頭部上方稱作劍,多呈「山」字形,象徵著「三清」。而鈴的外部大多刻著道教文字,有的也會刻畫一些符咒。《太清玉冊》卷五:「道家所謂手把帝鍾,擲火萬里,流鈴八沖是也」。
法師常以單手持,在作法時按照一定節奏搖動。《道書援神契.帝鍾》云:「古之祀神舞者執鐃,帝鍾鐃之小者耳」,帝鍾就是按比例縮小的鐃。」
在道教的各種科儀、齋醮上,往往少不了誦經、上表(向天庭呈送表文)的活動,而其中就少不了道教音樂的陪襯。其中,最為重要的樂器就是三清鈴,有迎請諸聖的作用。經單上將三清鈴放在左邊稱琳,放經單右邊稱琅,有的三清鈴上還刻有符咒、神像、經文以及裝飾有金銀玉器,光彩照人,故而有「琳琅滿目」之讚譽。
通常,三清鈴往往由科儀上的高功法師使用,施法時從法壇(即桌子)上拿起三清鈴,單手持柄搖動,其叮呤叮呤的聲音,意為「振動法鈴,神鬼咸欽」,動作十分優雅。其使用也有嚴格的定製,一般在呤詠提綱、舉天尊等處用「風吹鈴子」,在誦經、禮誥、朝懺等處用「滴水鈴子」,且在嘆文處唯用鈴子伴奏,是道教法事中用處比較廣泛的法器。
(編輯/羅同)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