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教育叫做「別讓孩子太享福」,這才是真正的愛
有一種教育叫做吃苦教育,它是孩子成長必經子路。熟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艱苦的條件能讓孩子理解生活的不易,明白很多問題需要靠自己解決。這樣孩子才會更珍惜,更努力,更自立。
01
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
02
案例分析
武漢某中學有吃苦課,該校這個特色社會實踐活動始於1990年,到今年已經堅持了28年。每年的體驗內容略有不同,但被老師和學生們稱為「上一堂吃苦課」。相關負責人表示,『吃苦課』能讓學生了解社會、學會關心他人、提高自理能力。
還有這樣一個家庭,家庭條件不怎麼好,都是農民。家裡有倆兒子,弟弟就是被溺愛的,現在26歲了,從來不為別人著想。家裡
過年都捨不得買點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蘋果手機跟風買,還出國去玩,還找朋友借兩萬塊錢去整鼻子。
還有的家庭家務活不要孩子干,家裡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過問。很多孩子很大了都不知道鹽是多少錢一包,油是多少錢一桶。
等等,類似家庭很多~
其實,終其原因是因為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他的種種行為是因為他爸媽慣的。
03
真正的愛
巴爾扎克曾說過:不幸,是天才的進升階梯。太享福,反倒容易好逸惡勞。所以,不妨讓孩子接受一些「吃苦教育」,培養起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精神。讓孩子「早當家」,別讓孩子太享福,這才是真正的愛。
04
培養吃苦意識
我們不希望孩子也成為其中一種類型吧!告訴孩子,酸酸甜甜才是生活,沒有一帆風順的生活。一定要培養孩子吃苦的意識。
平時讓孩子多做家務活,積极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一起去參加志願者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鍛煉自己的手腳。
如果一個快30的子女還跟你伸手要錢去吃飯的時候,就會明白吃苦教育有多重要,所以,吃苦教育,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