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覺得淡?對不起,您還在初級階段!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這兩天聽說了一個朋友喝白茶的遭遇:學喝白茶,先從高級的喝起。先喝了白毫銀針,覺得淡。接著喝白牡丹,沒想到也覺得淡。
這會子在考慮自己是不是只適合喝味道重的熟普,不適合喝白茶。
像這樣的例子,絕非個案,這幾年來,村姑陳碰到過很多起。
白毫銀針的湯,以淳和柔滑取勝,若羊脂甘露,若瓊漿玉液,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正是這種極致的淡泊,寧靜致遠,讓很多人不適應。
尤其是原來喝別的茶類的茶友,如果進入白茶的門檻後,一下子就開喝最頂級的白毫銀針,頓覺無論如何都不好喝,都覺得淡。
就算喝了一段時間的白茶,習慣了老白茶的醇和釅,習慣了壽眉的穿透力和香氣,喝起白毫銀針來,一樣體會不出它淳和湯感的美好韻致。
當然白牡丹的際遇比起白毫銀針來,會好很多。
白牡丹茶湯里,至少擁有所有人都能感知到的花香氤氳,或如蘭,或似桂,或像梔子花開滿山野。
白牡丹的湯感,少了白毫銀針的那種溫和寧靜,卻因為茶多酚的緣故,多了幾分清新、凌冽和通透爽朗。
這種符合大眾價值觀的香味和湯感,讓白牡丹在新茶友裡面所向披靡,能一下子佔領大量的茶桌。
然而,前文提到的這位朋友,居然連白牡丹都覺得味道淡,這可就不是什麼好現象了。
這基本上屬於還沒有掌握白茶的特性和品鑒方法。
嗯,還在初級階段。
白牡丹味道淡的原因:水質
泡茶要用好水,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一千兩百多年前,茶聖陸羽在茶經里隆而重之的介紹過: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在陸茶聖的觀念里,泡茶用水,首選是山上的水,山上的水清新甘活,泡茶最能釋放茶葉本真的滋味。
他還把山泉水,細分為三:一是山泉水,二是山上河裡洶湧流動的水,三是山上靜止的水。
認為,三種山上的水中,山泉方是首選;山上河流里奔騰咆哮的水,喝久了會生病;而山上深潭裡靜止的水,容易有動物寄生於內,生出毒素,建議把深潭裡的水放掉,重新蓄積了乾淨的水,再拿來泡茶。
其次是江水,蘇軾貶官賦閑時,就時常半夜到江心去打水煮茶喝。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王安石還特意請他幫忙打長江江心的水,運回京城泡茶。可見古人喝茶,對水的重視程度。
至於井水,陸茶聖認為,這是泡茶用水中的「下等水」,實在沒得選擇的時候,才使用它。
每次讀到這裡,村姑陳就很扎心。
滄海桑田,現代人的鋼筋水泥的城市裡,連口水井都看不見了,就算看得見,也長期沒人使用,長滿了寄生物。
我們連用井水泡茶,都覺得奢侈了,哪還敢奢望山泉。
那麼,在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已經大大有別於唐人的今天,我們選擇泡茶的水,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是上山去打泉水。像福州的北峰,就有很多農家,打了井,去打這種井裡的水,泡茶是十分清甜甘香的。
其次,是買礦泉水。當然不建議買礦物質含量過於豐富的水,這種水內含物質,與茶葉當中的內含物質,不知道是相融還是抵消?一般是買普通的礦泉水。
再次,是純凈水,蒸餾水,乾淨,沒有多餘的物質,能完全呈現出一泡茶的原始風味來。
當然,必定一定肯定不能選擇的,是自來水。
自來水裡含有各種的化學物質,會影響茶的味道。
比如,某次村姑陳坐動車出行,早晨起來家裡沒礦泉水了,只能燒自來水泡秋香壽眉,那一次,就把秋香壽眉這樣醇厚的老白露茶,泡出了極重的澀味。
這幾年遇上的茶友,凡是來反映茶味道苦或者澀的,除了出水時間太長這個常規毛病之外,用自來水,或者用某些來路不明的「礦泉水」的例子,比比皆是。
白牡丹味道淡的原因:水溫
當泡茶時使用的水選擇正確了之後,第二步需要考慮的,就是水溫了。
泡茶的溫度,必定要達到沸騰。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沸騰的水能消滅更多的細菌。保護腸胃安全。
在古代,溫度計還沒有發明,他們在煮茶時,用的是自創的一套測試水溫是否達標的方法。
蘇軾在他的作品裡,就有明確的、關於燒水的詳細記載: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在老蘇的筆下,燒水的過程,像一個慢鏡頭。『
燒水的時候,壺裡浮起水泡。
起初是小小的水泡,像小珍珠。隨著水溫的升高,水泡漸漸變大,變成螃蟹的眼睛一樣大小。
最後,當水快沸騰時,螃蟹眼睛一樣大小的水泡,發脹變大,大到了像魚的眼睛,鼓鼓的。
並且,還伴著響聲,像風吹過松濤時的聲響。
由此能看出,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泡茶必定是要沸水,必定要溫度達到100度,這樣的水,方才可以讓茶葉充分釋放出所有的營養物質,最真實的滋味和香氣。
而不用沸水泡茶的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不夠沸騰的水,是溫吞的,沒有力量的,它對茶葉來說,沒有促進性和釋放力,茶葉的內質,不能溶入茶湯里,或者不能充分溶入茶湯里。
用不沸騰的水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淡薄,香氣極弱,新茶友喝了,自然會覺得淡,覺得沒味道。
白牡丹味道淡的原因:沖泡工具
沖泡工具的因素,也是茶湯泡得寡淡的一大因素。
比如,昨天有朋友跟村姑陳說,我泡了蝶戀花,味道很淡。
咦,明星產品怎麼會味道淡?
請茶友拍了茶具的照片過來,瞬間石化。
圖片上赫然是一個160毫升的白瓷手繪大蓋碗,而投茶量,這位茶友牢牢地記住了村姑陳的囑咐,投了5克茶。
正常的注水量,是100-110毫升,投5克茶。而現在是160毫升的水,水量整整多了50-60毫升,卻依然只投5克茶,水茶比例嚴重超標,如何不淡呢?
這茶湯要是給黑旋風李逵喝了,估計要砍人吧。
所以,就算是白瓷蓋碗,要是容量過大,又沒有根據容量變大而調整投茶量,便只會讓茶湯變淡,變得沒有味道。
另外,如果使用柴炒壺,紫砂壺這些極有格調的茶具,拍照片拍下來,畫風確實很nice,很唯美,很復古,但這些材質粗大的毛孔,具有修飾作用,會影響茶湯的滋味和香氣,讓一泡茶不能完整地表達它的特色、優點和缺點。
像一張修過容的照片,怎麼看都不是本人。
用這樣的茶具泡茶,當然不會泡出原汁原味。就得看你泡茶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裝逼,那用越搞怪的茶具越有范兒。但若是為了品鑒這泡茶,感受它真實的香氣和口感,那用這種茶具,必定會失望。
還有飄逸杯等茶具,雖然材質不會對茶湯起到修容作用,但若沒有控制好出水時間,一樣會讓茶葉變得又苦又澀。
所以,茶具的選擇,選材,以及沖泡時出湯時間,對茶湯的口感寡淡與否,至關重要。
選擇了不合適的茶具,便只能忍受或寡淡,或苦澀的茶湯 。
白牡丹味道淡的原因:提升段位
覺得白牡丹和白毫銀針口味淡的最後一點,還是歸結到喝白茶的段位上來。
喝茶的段位,是需要提升的,就像升級打怪,一步一步,向上進階。
起初,所有人喝白毫銀針和白牡丹,都會感覺到寡淡。唯有喝春壽眉和秋壽眉,會感覺有味道、有香氣、有勁。
這當中,尤其以喜歡喝「有勁」茶湯的茶客,更加的要勤於練習喝茶技術。
為何村姑陳獨指這類群體?
蓋因這類群體,平時喝的茶,產區不是特別好,茶葉中茶多酚和咖啡鹼的含量較重,導致茶湯里呈苦味和呈澀味的物質較多,喝起來感覺很「煞口」、「刺激」、「有勁」。
一旦突然改喝產區較好、工藝簡單、保留下最多養分、茶氨酸含量高的白茶,失去了原來茶湯里濃郁的茶多酚和茶氨酸的刺激,沒有了濃烈的刺激感,舌苔較厚的茶客們,便感覺悵然若失,感覺白茶沒味道。
尤其是感覺茶氨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和咖啡鹼含量極低的白毫銀針,口味淡。
其實,越是清淡的口味,越考驗制茶師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程度。
正如,越是清淡的菜系,越是考驗食材的新鮮程度。
比如以白灼為主的海鮮,只是簡單的白水清煮,沒有加辣椒花椒紅油桂皮香葉等重口味材料做調和,純粹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唯有在白灼的烹飪技法里,失去了濃油赤醬的掩護,只呈現自己本真的風味時,方才考驗這些海鮮的新鮮程度。
要學會體味最真實,最平淡的滋味,比如白灼海鮮,比如白毫銀針,材料一定要新鮮,工藝一定要考察,當然,吃喝它們的人,一定要有段位。
一定要喝得懂白毫銀針清淡里的淳樸,淳和,柔軟和細膩,並學會感受和喜歡這種湯感。同時,要明白,這樣的湯,才是茶湯里的最高級別,是所人懂茶的人所追求的極致境界。
否則,再好的白毫銀針到了嘴裡,也只能是明珠暗投。
古人里,陶淵明一直祟尚的是天然,純樸。
周敦頤《愛蓮說》里說,蓮的風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其實,這段話,可以當做對白毫銀針的詮釋。
在村姑陳的心目中,那些生長於風光秀麗,鍾靈毓秀太姥山上的白毫銀針,便是這般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覺得白毫銀針沒味道的階段,只是暫時的。
等喝久了白茶,用正確的茶具和正確的手法泡過了白茶,體會到了白茶至真至純的淳和湯感,清新滋味,甜美風姿之後,必定能喝得懂天然質樸的白毫銀針。
那是天人合一,是人與自然最終極的對話。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臨江仙》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入門級的白茶友該收藏什麼茶?不是白毫銀針,白牡丹,而是它!
※收藏白茶的三大硬傷,過度追求年份、不懂識別做舊茶,不懂儲存!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