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蘇聯戰死大量男人,少女無人嫁,多虧了這1萬5中國人
二戰結束後,蘇聯人口損失太大了。在戰前人口約為1.96億,站後蘇聯一共死了2005萬男性,女性656萬。當時男女比例1:2.7,兩個青年女性就有一個嫁不出去,男女比例嚴重失衡。蘇聯女性陷入了絕望的地步,別說寡婦無法改嫁,大部分少女也沒人要。
查了一下歷史資料,二戰後46年到49年蘇聯登記結婚數量呈直線下降,就是1000對結婚的,登記不到200對,而且農村要遠遠低於城市。這就造成了婚姻的隨意性,男權主義被放大。
戰爭總會有俘虜嘛,當時蘇聯也抓了不少的俘虜,俘虜抓來了,總是要人看守的,不可能沒人看著吧,辛辛苦苦抓來的,萬一跑了那不就白費力氣,但由於蘇聯當時男人都去了戰場,所以這個活就落在了哪些婦女肩上,於是在勞改營日本戰俘就與蘇聯看守之間你懂的,有的是因為寂寞,有的或許是愛情。
但是好景不常,蘇聯政府考慮到日後血統的問題,把這些日本俘虜用船送回日本,有些日本戰俘因為船鉑事件葬送在大海中了。後來當時的蘇聯就想了一個很多人都難以認同的辦法,就是降低女性的合法結婚年齡。蘇聯當時規定女性只要年滿十六歲就可以結婚嫁人生孩子了。實行了這一建立在女性的可悲命運之上的方法實施以後,蘇聯人口呈現爆髮式增長,僅僅用了十年就解決了人口失衡的問題,快速恢復了人口。
當時還是中蘇關係非常好的時期,從1951年開始,中國層派出大量精英留學生赴蘇聯學習。到1959年,我國派往蘇聯的留學生達14798名。雖然當時有命令不允許隨便戀愛,但這些中國留學生(基本都是男性)仍然有不少人娶了蘇聯太太。
這主要是,這批中國留學生本來就是國內精選的,能力較強,身體素質極佳,年齡在35歲以下。這些選出來的人,在中國也是精英一代,自然會被蘇聯女孩推崇。在他們看來,中國男人不喝酒,對老婆體貼,也會做家務,還不亂花錢,是理想的對象。
※我國古代的結婚用房,為什麼叫「洞房」?看後滿面潮紅
※乾隆賜死衛嬿婉的「牽機葯」,到底是啥?實物可笑,解藥更可笑!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