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鬚髮花白的人手拄拐杖」,打一字
(明日預告)
▼
文章底部有驚喜,
走過路過別錯過!
▼
老人,僅僅是指年紀大了的人嗎?
敬老,僅僅是一根拐杖就能代替的嗎?
漢字若只如初見,
老,需要照顧的人
(欲看文章,先看視頻)
視頻不過癮
精彩向上滑
「老」字,從其字形上來看,就體現了我國先民對於老人的態度:尊敬、扶持、贍養,濃濃愛親之意溢乎橫豎撇捺之間。
創製文字的理念,往往也反映著社會對養老之事的高度重視。
我國古代尊老、敬老、養老的傳統觀念源遠流長。
歷史最「老」
《禮記》是最早提到尊老敬老的典籍,其文曰:「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後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
所謂「尚齒「就是說的尊重年老之人。
《禮記·王制》還專有一節涉及「養老」,「養老「這個詞遂成為二千多年來固定辭彙,可見我國固有傳統之深遠。
現存最古老的類書《大唐類要》,其中「禮儀」部專設「養老」一目,《冊府元龜》卷五十五也設有「養老」一目,提到「教化之本尚齒」「尊賢尚齒」等理念。
其他類書如《藝文類聚》卷十八有「老」目、卷二十有「孝」目,《初學記》卷十七有「孝」目,《太平御覽》卷三百八十三人事部二十四有「壽老」目等,
一以貫之地將養老這一文化觀念傳承了下來。
先秦尊「老」
西周時,把尊老養老的理念落實到了國家制度上。西周設有「三老」「五更」的職務,二官都設正官一人,由道德高尚、年齡高大、學識淵博的老年人充任。
《春秋》時還規定了更加細化的政策,《管子》中記載,「年七十以上,一子無征,三月有饋肉;八十以上,二子無征,月有饋肉;九十以上,盡家無征,日有酒肉。死,上共棺槨。勸子弟:精膳食,問所欲,求所嗜。」
也就是說,
部分地免除了賦役,並提供相當有檔次的飲食。酒肉在先秦都是禮儀所用之物,這類賞賜代表了國家行為。
漢代敬「老」
到了漢代,除了延續部分免除家有老人者的賦役的政策,還興起了賜爵予老人的榮譽性政策。
如東漢明帝時,因為策立了皇太子,普天同慶,明帝下詔賜三老爵三級。其後魏晉、北朝、宋朝、明朝都有類似賜爵以示尊榮的措施。
漢朝由於國力強盛,統治者自信心極高,還出台了一系列的老年人優待政策。
比如,漢成帝時,年七十以上的老人賜予「王杖」,持有王杖者,可以享受秩比六百石官員的政治待遇,這個級別大致相當於縣令。
持王仗者種田一律免除賦稅,經商不用交稅。如果犯了罪,還能享受免除肉刑的優待,只有親手殺了人,才追究法律責任。
歷朝歷代,都頒過類似優待老人的法令。
不要覺得古代人只會關注這種物質待遇,精神層面也關注的很到位。
唐朝時規定贍養孝敬老人,還要注意「色養」,即對待老人要和顏悅色
,不能甩臉子,不能冷言冷語。如果被告發,官府將會按律治罪。
清代奉「老」
最為民間津津樂道的尊老養老,當然非清朝的「千叟宴」莫屬。
清康熙、乾隆兩朝共舉行了四次「千叟宴」,雖然舉辦的初衷是為了慶祝皇帝的生辰或喜事,但通過邀請數千個老年人——其中既包括退休官員也有京城附近的平民參加宴會,也極大彰顯了國家對老人的尊重。
據說乾隆五十年舉辦的「千叟宴」上,最年長的是一位141歲的超高壽老人,乾隆皇帝和大才子紀曉嵐為這位老人作了一個對子: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壽至141歲恐怕不太可信,但也體現出,民間對皇帝這一行為十分贊同。
尊老養老不僅僅是做做樣子,「老」意味著經驗、財富和代際傳承,
尊老代表著人類文明對於自身發展的傳承性思考,是一個睿智、成熟的民族所必備的優秀素質。
看鑒問答
你怎樣看待當今社會的「空巢老人」?
周周見獎
歡迎參與本周的有獎活動
本周的獎品是精美書籍【山海經】
獎品總共有30本,送完即止
越早參與,越有機會獲得獎品
活動天天有
驚喜不容錯過
活動規則:
1.拉30位以上的好友關注看鑒,
2.公眾號顯示「30位朋友關注」,
截圖發回後台
3.留下您的姓名、電話、收貨地址
(參加過贈書活動並中獎的讀者,
如果還想獲得看鑒君的禮物,
需要在之前關注好友數量的基礎上累加,
才能再次參與活動喲~)
活動結束後,
我們會根據您的地址發出獎品
感謝您對看鑒的關注和支持!
(ps.盜用他人圖片或偽造截圖,
則視為參與無效)
※陳道明告訴你:能「無中生有」還不算是大智慧!
※沒有美顏和濾鏡,古代女人如何使自己變美?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