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閱讀與欣賞 古詩別解:此「床」非睡床 李白《靜夜思》別解之一

閱讀與欣賞 古詩別解:此「床」非睡床 李白《靜夜思》別解之一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撰稿 |劉刈播講 | 傅華

本專欄音頻資源來源於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經非常知名的欄目《閱讀與欣賞》。暫時沒有與音頻對應的文字資源,以下文字,僅為大家欣賞和理解提供參考。

一家之言

古詩詞中的"床"究竟為何物

幾日前從一本雜誌上看了一篇《今人對古詩中常見一些詞語的誤解》,提到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中說"床"字今人大多理解為睡覺的床,其詩意境也就成了:在一個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詩人坐在一屋內的床邊,看著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註:古代的窗戶是透不過月光的)將銀色的光輝鋪灑在地上,他滿懷愁思,不僅想起了遙遠的故鄉和親人。文中說實際上這首詩里的"床"應該是理解為井邊上的柵欄。而不能狹義地想像成一睡覺的"床"。讀了此文我不覺恍然大悟,怪不得我以前讀此詩老感覺別彆扭扭的,想想在那樣有詩情畫意的一個月明之夜,一代大詩人李白居然象一位大家閨秀似的獨居床邊黯然思鄉垂淚,是多麼令人難解的事啊,現經一字之意的調整,其意境頓時寬闊明亮了許多,詩人在中秋月夜坐在一水井旁賞月,而水井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代表著家鄉的概念(有成語"背井離鄉"為證),睹物生情,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為進一步考證,翻開《古代漢語字典》,察看"床"的字源:床是形聲字,木為形,廣為聲。一說床是象形字,因為甲骨文中的床字,狀似一豎立的床的樣子。也有人認為床是會意字,意指簡陋的木床。床的本意並不是指專供躺在上面睡覺的傢具,而是指供人坐卧的傢具。釋義有三,其一是古代的坐具或卧具,如《木蘭詩》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其二是安放器物的坐架,如徐陵《玉台新詠序》:"翡翠筆床,無時離手";其三是井欄。如李賀《後園鑿井歌》:"井上轆轤床上轉,水聲繁,絲聲淺。",《宋書。樂志四》"後園鑿井銀做床,金瓶素綆汲寒漿"。

可巧前兩天看中央電視台10套節目《收藏》欄目,收藏專家馬未都在講家居收藏時,也說到了"床"的概念,可惜的是,他雖然糾正了我們就"床是專門用來睡覺的卧具"的錯誤觀念,但仍然把許多詩詞中應該當"井欄"的地方,當成是坐具或卧具來解釋,比如他講《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把床講成是古代的坐具,馬先生還將《長干行》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中的"床"講成是"胡床",即類似現在的馬扎子。這樣解釋,固然要比理解成一睡覺的大床要好,你想想一下,剛才兩小孩還在門外面玩,小哥哥騎著竹馬,突然就繞著一個大床追著搶妹妹手裡的青梅,這從空間上來說很突兀,讓人感覺莫名其妙,但是馬先生最終讓小兄妹繞著一馬扎子轉著玩,似乎也不理想。

經過再三斟酌,最好的解釋還是"男孩跨騎竹馬而來,圍繞井欄旋轉奔跑;"弄青梅"則意為小姑娘用手把玩著剛才從門前折回的青梅花枝。"

看來,專家的解釋也是各有其道,我們在讀古詩詞時,更多的是需要根據前人的各種觀點,結合詩人寫作時的意境來做出我們自己的理解。

版本說明

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目前流傳比較廣泛的版本。該版本雖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個別字詞後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傳度很高,並被收錄於各版本的語文教科書中。

宋代版本

而更早的宋代版本,載於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原詩是: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這一版本與人們常說的「床前明月光」明顯不一致,其實並非是錯誤,而是流傳版本不同。一般認為,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學者認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中,《靜夜思》的第一句均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舉頭望山月」。元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詩品彙》,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詩,其收錄編輯甚有規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誤傳差錯相對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靜夜思》應該是可靠準確的;在清朝玄燁皇帝親自欽定的權威刊本《全唐詩》中,也並沒有受到前面同時代不同刊本的影響而對此詩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靜夜思》已傳入日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冊),因日本人對唐詩崇尚,在後世流傳過程中並未對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國情況就不一樣了,到了明代趙宦光、黃習遠對宋人洪邁的《唐人萬首絕句》進行了整理與刪補,《靜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舉頭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沒有變化。清朝康熙年間沈德潛編選的《唐詩別裁》,《靜夜思》詩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卻是「舉頭望山月」。直到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里,吸納了明刊《唐人萬首絕句》與清康熙年《唐詩別裁》對《靜夜思》的兩處改動,從此《靜夜思》才成為在中國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是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詩三百首》問世前58年的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欽定的《全唐詩》中的《靜夜思》就是與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後來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唐詩》也沿用著這一表述。

這一表述是明朝以後為普及詩詞而改寫的。經過「改動」了的《靜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中國民間更受歡迎的原因。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新疆師範大學教授薛天緯先生在《漫說》(《文史知識》1984年第4期)一文中專門對兩個版本的差異發表了如下看法:仔細體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間嵌進一個動詞,語氣稍顯滯重;再說,「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會錯當成「霜」了。而說「明月光」,則似不經意間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覺得很自然;何況,「明」字還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較之「望山月」不但擺脫了地理環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說法不免帶點文人氣——文人詩中,往往將月亮區分為「山月」「海月」等,「明月」則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所謂「篡改說」、「山寨說」實在是言過其實。有學者認為,「《靜夜思》四句詩,至少有50種不同版本,並且你很難知道哪一種抄本更接近『原本』。我們現在熟知的『舉頭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確定下來的」。莫礪鋒在《百家講壇》進行唐詩普及時,選取的也是大家熟知的版本,「所謂的『篡改』不是一個人任意妄為的,而是長久以來的集體選擇。古詩流傳的歷史,也是讀者參與創造的過程,大家覺得這樣更美,更朗朗上口,是千萬百讀者共同選擇了這個版本。」今人讀到的《靜夜思》已經不僅僅是一首「唐」詩,它其實凝結了13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人的審美創造,後人應該抱以尊重的態度。近年來有關版本爭議源於對李白詩歌版本眾多這一常識普及不夠。因此,有學者表示,國人對文史知識的缺失應引起深思,要意識到普及文史知識的必要,對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華文明存有敬畏之心。

參考資料:

1、孫宏亮.李白《靜夜思》考證.延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2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十首絕美元曲,讀一遍就愛上了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李頎《古從軍行》鑒賞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