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老爺子朱旭》

《老爺子朱旭》

原標題:《老爺子朱旭》

作者:宋鳳儀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7年10月出版

「本書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的妻子宋鳳儀女士生前所作,真實、生動地記錄了朱旭的人生之路、藝術之路。在宋鳳儀的筆下,朱旭從一開始那個先天條件並不太好的傻大個兒,憑著自己的天分與努力,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演員。生活中的朱旭愛好眾多,他可以給孩子們親手做鳥籠子,也可以悶在屋裡一個人給小魚接生,他親手做的風箏曾經參加北京風箏協會的展覽,他愛下圍棋,會拉胡琴,京劇唱得非常好,喜歡拉著于是之去釣魚,經常跟英若誠在一起喝酒。可是朱旭在家裡,經常什麼東西都找不到,醋瓶子倒了也不扶一下。他就是這樣一個可愛又可氣的老頭兒。」


朱旭這種堅韌不怕苦的精神,對於孩子的意志的鍛煉做了很好的榜樣


天有不測風雲,不知為什麼,沒過幾天這一對白玉般的小鳥竟永世長眠了,它比飛去的麻雀更讓人難過,真不忍心把這麼美麗的小精靈丟在垃圾箱里。父子三人心疼地用手捧著這一對不會再跳躍的小東西,到院子的牆角處挖了一個深深的坑,把它們埋葬了,這裡就成了一個微型的鳥冢。


有一位交往幾十年的老朋友,知道鳥去籠空的消息,她帶著同情心又送來幾隻虎皮鸚鵡。這種鳥的特點很突出,羽毛的顏色類似鸚鵡的樣子,絢麗多彩,從頸部往下又長著有老虎的斑紋,因此得名虎皮鸚鵡。它們的體積比一般的鳥都大一些,需要長方形的大籠子才能裝下,市場上一時買不到,朱旭就決定自己做。於是一捆捆的竹竿擺在院子里,他日夜加工趕製。削這種竹扦比削做風箏的竹條難度大多了,大兒子的小手不斷出現傷痕,忍痛也要做成,誰讓虎皮鸚鵡等著新房子住呢!

糊風箏用的竹扦是扁平條的,做鳥籠子用的是細圓條的。兩天過去了,一根圓竹條也沒有削出來,計算了一下籠子的長度和寬度,上下左右,前前後後總共需要一百幾十根,朱旭和兒子真覺得束手無策,焦急得愁眉苦臉。


天無絕人之路,一位老觀眾騎著自行車正從院子前路過,雖然朱旭並不認識他,可是他對人藝的演員都熟悉,看見朱旭發愁的樣子,他熱情地跳下車問:「您這是做什麼哪?」


「做鳥籠子。竹子總削不成圓的。」


老觀眾拿起一捆捆竹竿查看著:「您這竹子不成,節子的距離太近,再則,要削成圓扦子必須有拉圓的工具,費勁兒著哪!」


爺三個像撒了氣的皮球,失望地看著一堆不成材的竹竿,朱旭只好對孩子宣布說:「做不成了。」

兩個孩子幾乎要哭出來:「沒有大方籠子虎皮鸚鵡沒地方住,它要死的。爸爸,怎麼辦哪?」


老觀眾一看這情況急安慰:「別哭!別哭!別著急!我有幾根竹子是從四川帶來的,我拿去。我也有拉圓的工具,等著啊!」


說著他騎上車就出了大院。果然,一會兒工夫,他用自行車拖著兩根上好的竹筒和拉圓的工具趕回來了。朱旭非常感謝,請他進屋喝茶,人家不肯,朱旭想把竹子錢加倍付給人家,他也不肯要,老觀眾願做奉獻,執意贈送,只說了句:「您做逍遙派哪?慢慢消磨時間吧!」說完連個姓名也不肯留下,匆忙蹬車而去。


有了工具把竹條拉成圓形不成問題,就是拉起來太費勁兒,竹條的邊邊很鋒利又有竹刺,戴著手套不得力,光著手拉太艱難,扎進刺兒就用針挑出來,劃破皮就用橡皮膏貼起來,還沒有做完就滿手的傷痕。朱旭這種堅韌不怕苦的精神,對於孩子的意志的鍛煉做了很好的榜樣。


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大方形的鳥籠在克服了百般困難的情況下做成了。他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市場上賣的商品差。這一天歡歡喜喜地把彩色繽紛的虎皮鸚鵡喬遷到理想的新居,可是小生靈們並不知道它的新主人付出了多少辛苦才有它們今天的安樂窩。

盛夏之際,大兒子抱回一隻剛出生的野生小黑貓,這又使朱旭忙碌起來,瞬間就把貓嬰用品備齊。椅子上的棉坐墊被安放在柳條筐里,成了小貓的被褥,每天增訂半斤牛奶,用墨水瓶做成一個小奶瓶子,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貓餵奶。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小貓很快地就長大了,取名「咪咪」。漸漸的,咪咪開始丟掉奶瓶吃小魚了,剛開始怕魚刺扎傷它的喉嚨,朱旭總是細心地把魚刺挑乾淨再拌飯給它吃。 (連載三十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在宋朝 結個婚可真難

TAG: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