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面對這些干支,如果不藉助工具書,便無法形成正確的時間概念

面對這些干支,如果不藉助工具書,便無法形成正確的時間概念

本文為《中華通曆·先秦》(全2冊)前言


面對這些干支,如果不藉助工具書,便無法形成正確的時間概念


中國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天文曆法素稱發達。早在夏、商、周三代,就有了「觀象授時」的記載,並留下了《黃帝歷》《瑞頊歷》《夏曆》《殷歷》《周曆》和《魯歷》,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從大量資料來看,中國歷史上所頒行的曆法都是陰陽合曆。這種曆法年有平閏、月有大小,符合中國國情,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由於中國歷代頒行的曆法採用帝王紀年和干支紀日的獨特方法,因而在豐富的文獻典籍中留下了大量的干支資料。這些資料是我們了解歷史時期中國曆法的重要依據,也是我們認識歷史問題的重要依據。但我們現在用慣了公曆(即公曆),面對這些干支,很難立即弄清其中的含義。如果不藉助工具書,便無法形成正確的時間概念。

上個世紀以來,海內外的一些學者曾對先秦曆法進行過研究,如劉師培著有《古歷管窺》(寧武南氏《劉申叔先生遺書》本),朱文鑫著有《曆法通志》(商務印書館,1934),章鴻釗著有《中國古歷析疑》(科學出版社,1958)。日本學者藪內清的《中國的天文曆法》(平凡社,1960)和張培瑜等人的《中國古代曆法》(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也是比較重要的研究成果。與此同時,一批專家學者致力於先秦歷表的編纂工作。其中董作賓的《殷歷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5)、嚴一萍的《續殷歷譜》(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張培瑜的《中國先秦史歷表》(齊魯書社,1987)影響較大,陳垣的《二十史朔閏表》(中華書局,1962)、方詩銘和方小芬的《中國史曆日和中西曆日對照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亦有先秦曆法方面的內容。這些歷表各有所長,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先秦曆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大學階段學的是歷史專業,常常被曆法問題所困擾。看到史書中的干支,往往不知所云,只好藉助《二十史朔閏表》進行推算。由於干支眾多,推算起來相當困難。後來我考上中國古代史專業的研究生,開始學習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並製造了換算干支的輔助工具,以此為契機,產生了編寫《中華通曆》的想法。研究生畢業後,研究曆法、編寫歷表成為我的一項重要工作。歷算之學甚難,對我這個出身文科的人來說更是如此。要編寫一部能逐日讀出的日曆,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我能吃苦,還能藉助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學習效率和研究速度。1990年,我擬定了《中華通曆》編纂提綱,並在好友楊振江先生的幫助下編製了復原曆法和編寫日曆的程序。此後研究工作和編纂工作全面展開,在我攻讀博士學位和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也一直未曾間斷。1999年,方駿博士、陳佳榮先生、張錦華先生和樊英峰先生對此書表現出較大的熱情,並加入了編纂此書的行列。經過幾年時間的艱苦努力,我們終於編成了《中華日曆通典》。2006年,《中華日曆通典》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受到學術界的好評。近些年來,許多從事歷史研究、考古研究和文獻研究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認為《中華日曆通典》部頭太大,價格過高,希望按斷代編輯出版。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部工具書就是《中華通曆》的先秦部分。

本書是在推算曆代實用曆法、核對史書所載朔閏、參考現存古歷和歷表的基礎上編成的。內容涉及殷商、西周、春秋、戰國等歷史時期。鑒於學術界對先秦曆法的不同認識,本書商周部分從公元前1400年開始,據當時的實際天象編製,春秋部分用《魯歷》,戰國部分用《殷歷》及《瑞頊歷》,列舉年代異同或月首差異,供方家參考。各部分均以朝代和帝王年號為綱,分別列出每一年的日曆。日曆的格式採用表格,每年一表,有年代、月序、日序、中西曆日對照、節氣與天象等欄目。年代包括帝王年號、年序、年干支、公曆年份、屬相等內容。月序與日序構成坐標體系。中西曆日對照列出全年中每日的干支、公曆日期和星期。節氣與天象欄則給出四時八節和日食發生的日期。書後還附有一些實用的曆法資料和年代資料。讀者可以通過帝王年號及年月日干支,直接查出其相應的公曆時間,也可以用公曆日期迅速地查出其相對應的中曆日期。

我們編寫本書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展現中國獨有的曆法體系,另一方面是為了幫助廣大文史工作者正確理解文獻中的干支所代表的時間。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永恆的魅力。在二十一世紀,人們必定還要繼續研究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還要閱讀中國的文獻典籍。隨著史學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換算干支的情況將會頻繁出現。希望本書成為大家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種利器。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以往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書的出版,得到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領導的大力支持。編輯侯海英、付玉肖、曹聯養等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謹表謝忱!由於我們學識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錯誤缺點在所難免,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王雙懷

2017年7月27日


面對這些干支,如果不藉助工具書,便無法形成正確的時間概念


《中華通曆·先秦》是一部中國先秦時期中西曆日對照的工具書,商周部分從公元前 1400 年開始,據當時的實際天象編製,春秋部分用《魯歷》,戰國部分用《殷歷》及《瑞頊歷》,列舉年代異同或月首差異。 每年一表,有年代、月序、日序、中西曆日對照、節氣與天象等欄目。書後還附有一些實用的曆法資料和年代資料。

作者簡介


王雙懷(1961-),陝西銅川人,歷史學博士,生態學博士後。現為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出版學術著作7部,參寫著作20部,在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代表作:《武則天評傳》《明代華南農業地理研究》《唐代歷史文化論稿》等。


目錄


前言凡例一 殷商日曆二 西周日曆三 春秋日曆四 戰國日曆附錄1.中國曆法通用表2.先秦頒行曆法數據表3.先秦帝王世系表4.先秦中西年代對照表主要參考書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單之:經過兩年的創作,集成了今天的《情書》
魯迅:在醫生與患者之間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