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輝山」與「滿堂鄉」:地名背後的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輝山」與「滿堂鄉」:地名背後的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滿堂鄉」的名字令人聯想到「子孫滿堂的寓意」,然而歷史上的「滿堂鄉」卻籠罩在政治陰影下:貌似祥和的「滿堂」二字竟是「埋頭」的諧音,這裡隱藏著一樁滿清疑案——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輝山」與「滿堂鄉」:地名背後的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努爾哈赤起兵之際,大兒子褚英剛剛4歲,由於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隨著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下,練就了一身武藝,這讓他的性格裡面陽剛與霸氣佔據了過多的比重,而柔情與隨和幾乎無處可覓。褚英19歲的時候首次帶兵打仗,收取20多個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賜號「洪巴圖魯」(意為「旺盛的英雄」)。褚英28歲時在烏碣岩之戰中,立下大功,被賜號阿爾哈圖土門(意為「大智勇」)。第二年,褚英率軍進攻烏拉,攻克宜罕山城,被授命執掌國政。然而褚英的汗王之位並非自此一路坦途,正當他貌似已然勝券在握之際,卻被努爾哈赤幽禁於高牆之中,而後處死,終年36歲。努爾哈赤為何要對這位驍勇善戰的皇子委以重任後,又將其殺掉?

傳說薩爾滸之戰中,明軍以人數的絕對優勢將後金合圍,努爾哈赤派人前去刺探軍情,作為長子的褚英率先出馬,他發現明軍的人馬陣容遠比他們想像中的壯觀,想要突破明軍的重圍基本不可能。褚英對努爾哈赤彙報:「明軍來勢兇猛,旌旗如林,火炮弓弩無數,兵馬多如草梢,正嚴陣以待。」

「輝山」與「滿堂鄉」:地名背後的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此言一出,八旗將領們頓時慌了神兒,開始不知所措。努爾哈赤頓時大怒,他大聲呵斥褚英:「你竟敢謊報軍情,長敵軍士氣,動我軍心!」褚英不解,於是據理力爭。努爾哈赤暴跳如雷,於是下令:「將褚英拉出去斬了!」就這樣,長子褚英因擾亂軍心被處死。

明軍的重圍仍要突破,努爾哈赤便派其二子代善繼續打探敵方軍情。代善來到明軍營前,他看到的是與褚英陳述中相同的場景。反覆揣度,代善對努爾哈赤彙報:「明軍兵馬確實多如牛毛,但在我看來,他們都是一些有身無首、不堪一擊的草木之兵!」聽聞此言,努爾哈赤頓時喜笑顏開:「我們同一群有身無首的人打仗,還用怕什麼!」結果在那次戰役中,八旗軍隊與明軍進行了殊死搏鬥,最終大獲全勝,將薩爾滸之戰譜寫成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輝山」與「滿堂鄉」:地名背後的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大戰過後,努爾哈赤雖戰敗了明軍,但卻因殺死了自己的長子褚英而懊悔不已,於是這山便成了「悔山」,久而久之,「悔山」成了「輝山」。殺掉褚英後,努爾哈赤曾派人去找過他的屍首,然而因為洪水泛濫,褚英的屍首並沒有找到,於是努爾哈赤下令挖河繼續尋找。久而久之,這裡便成了「挖河木」,後來被叫做「窪渾沐」。最終,褚英的屍體終於被找到,於是那處地方被稱為「得骨」,成了如今的「得古」。此外,埋葬褚英屍骨的山溝就叫做「埋頭溝」,後來被喚作「滿堂溝」。

事實上,滿堂鄉埋葬的皇子並非褚英,而是努爾哈赤的第六子塔拜。因其母僅為庶妃,所以塔拜官職不顯,開始只封為三等輔國將軍,直到順治十五年,才追封為輔國公。到了康熙四十四年,塔拜的曾孫裕德瑞奏請前往盛京為先祖守靈,得恩准後,裕德瑞率全家老小來到盛京,在塔拜園寢附近建造房舍居住。從此,滿堂這個荒溝便成了宗室皇族聚居之地,隨著人口繁衍,滿族人逐年增多,人們便將這裡稱為「滿塘」,即滿人集居地溝塘,後來又為取意「吉祥」,將「滿塘」稱為「滿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農業學大寨時的冬日溫馨
蘇聯克格勃選拔美女間諜的標準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