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淵從皇帝到太上皇都是被迫的?

李淵從皇帝到太上皇都是被迫的?

公元618年6月18日,李淵在長安稱帝,改國號大唐。中國歷史上一個氣象豪邁的王朝就此誕生。在怎樣的契機下李淵建立了唐朝?沒有李淵還會有歷史上的「大唐盛世」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段風波迭起的歷史。

作為大唐王朝的開創者,唐高祖李淵身上的光輝卻黯淡了許多。在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映襯下,身為老爸的李淵,其所作所為似乎都在為兒子後來的「貞觀之治」做鋪墊。

實實在在地講,李淵開創大唐王朝的功業和他後來的人生悲劇都與兒子李世民密不可分。

隋末時期,人民不滿隋煬帝的暴虐統治,紛紛起義,隋朝的政局陷入動亂之中。看到很多人起兵反隋,隋煬帝愈加疑神疑鬼,以「猜忌殺戮大臣」。他曾經召李淵去江都議事,正趕上李淵生病,不能前行。隋煬帝便心生猜忌,問:「可得死否?」李淵知道此事後非常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借酒澆愁。

後來經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的再次勸說,李淵遂在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起兵反隋。李淵反隋後,一面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面招募軍隊,率師南下,趁李密與王世充在洛陽激戰正酣之際,乘隙進取關中。十一月,李淵攻下長安,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李淵入長安後,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天子(隋恭帝),改元義寧,楊侑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又以楊侑名義自加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總理萬機。次年(618年),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唐統一了全國。

李淵當上皇帝之後,全面地繼承了隋朝制度的優點,頒布均田制及租庸調製,重建府兵制,為唐代的刑律、兵制、土地及課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礎。一個生機勃勃的大唐王朝也初具規模。

可是,像許多英雄豪傑一樣,能擺得平天下的唐高祖李淵卻擺不平自己的幾個兒子。

就在大唐王朝像初升的太陽一樣冉冉升騰之際,唐朝統治集團內部卻充滿了複雜的鬥爭。裴寂和劉文靜都是太原起兵時的功臣。裴寂深得唐高祖李淵的寵信,而劉文靜則為秦王世民的心腹。劉文靜自以才略功勛居裴寂之上卻位居其下,意甚不平。結果,李淵借故殺了劉文靜。劉文靜被殺,李世民當然很不爽。

在唐王朝建立的過程中,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功勛卓著,功業超過太子李建成,可是,身為次子,李世民無法繼承皇位,心中也感不平;太子李建成也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儲地位的重大威脅,於是,兄弟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

眼看著兩個兒子鬥來鬥去,李淵無計可施,他甚至一度想把東都洛陽送給李世民以平息這場兄弟之間的儲君之爭。可再一想,若把李世民放到洛陽,無異於放虎歸山,國家有可能因此陷入分裂之中。於是,他不得不一面安撫李世民,一面穩定太子李建成。

武德九年(公元627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李淵立自己為太子。

李淵只好順水推舟,立李世民為太子,隨後又把皇位也讓了出去,自己做了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淵在度過一段閑散失意的生活後,死於太安宮。

好在,二兒子李世民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他實行仁政、善於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大唐王朝由此變得更加氣度恢弘。以自己的人生敗筆為兒子的歷史功業奠基,李淵因此也許可以得到些許安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風暴 的精彩文章:

「一山不容二虎」:誰才是太平天國的「萬歲」?
史上最荒唐10場戰爭:武則天因1粒米進軍寧古塔?

TAG:歷史大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