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用骨氣撐起文人脊樑!不苟且的胡適,晚年曾落魄,卻終致遠方!

用骨氣撐起文人脊樑!不苟且的胡適,晚年曾落魄,卻終致遠方!

1962年2月24日,中國學者詩人胡適在一次酒會上,突發心臟病倒地身亡,終年71歲。

隨後,王志維在幫助胡家清點遺物時,發現除了書籍、文稿、信件等等,胡適生前留下的全部財產只有135美元。

這位曾出任駐美大使、先後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要職的大人物,死時的全部財產,如按當時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1:2.46換算,僅為人民幣332.1元。

自此,晚年胡適的窮困潦倒才開始為世人所知。而這一切真相背後,與胡適的為人處事有直接聯繫。

胡適曾說過這樣一句讓今世普世價值觀汗顏的話,他說:

「金錢不是生活的主要支撐物,有了良好的品格、高深的學識,便是很富有的人了」。

言下之意是,品格、學識遠比物質重要。胡適用他的一生,踐行了這句話。

相比在政治上見風使舵的郭沫若,胡適是一股清流。也因此,他和胡適並不對付。他曾公開評價胡適說:郭沫若這個人反覆善變,我是一向不佩服的。

即使郭沫若對胡適百般熱情,甚至還在一次飯局上,跑過來親吻了胡適,胡適對他的態度也始終是不冷不熱。

用骨氣撐起文人脊樑!不苟且的胡適,晚年曾落魄,卻終致遠方!

對身為同行的郭沫若如此,對待領導蔣介石,他的態度也同樣如此。

1948年國民黨舉行總統選舉時,在中央研究院的成立典禮上,身為院長的胡適邀請蔣介石出席。結果,蔣公在典禮上大肆批評了「新文化運動」。

蔣介石講完以後,輪到胡適了,結果,胡適在台上第一句話就是:「蔣公(原稱呼此處略過)您錯了」!

這話一出口,蔣公臉上是一陣紅一陣白,這種當眾被打臉的經歷,對於蔣公來說,大約算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吧!

這次以後,原本很喜歡胡適的蔣公便開始在日記里寫到:最不喜歡胡適,而且以後也不願意見到胡適。

用骨氣撐起文人脊樑!不苟且的胡適,晚年曾落魄,卻終致遠方!

但胡適對於這一切,卻全然覺得無所謂。趨炎附勢從來不是他的選擇,他終其一生信守的是文人的風骨。胡適還認為,文人可以從政,但從政後的政論一定要為社會國家設想出發,而不是從個人的利益出發。

早在1933年,他就曾在發表的《獨立評論》上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態度:


政論必須是自己的理智認清了責任而自信負得起這種責任,然後才可以出之於口,筆之於書,成為『無所苟』的政論。

這話,正是「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的白話文版。

而「無所苟」三字,其意很簡單,就是:沒有任何的欲求!在這裡,無所苟的政論,就是指:純粹出於對社會國家責任、設想而考慮的言論。

但在任何時代,文人要做到如此,勢必會得罪權貴。胡適的言行,無疑得罪了當權者。

古代文人得罪當權的結果,通常是被貶謫、流放。胡適的結局雖然比那些好一點點,但似乎也僅僅是好一點點,而已。

公開駁斥蔣公後,當胡適不斷向「蔣公秘書長」張群表達見蔣的要求時,他發現自己一次次被拒了。

只在一個月後的11月18日,胡適才被准許見面。

這次以後,胡適辭去了美國公使的職務,此後他便一直留在紐約東八十一街一零四號做寓公,在這期間,胡適已經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於是乎,這位曾居高位的大學者,只得在寓所潛心研究學問。而他此時的經濟來源,全部是靠自己早年的積蓄和稿費。

用骨氣撐起文人脊樑!不苟且的胡適,晚年曾落魄,卻終致遠方!

胡適與他的小腳太太江東秀

說來,相比古時候得罪權貴被貶謫的文人騷客,胡適還些微慘些。畢竟,古時被貶謫者,多少是有俸祿的,而胡適此番留美,卻一文錢固定收入都沒有。

俗話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胡適晚年,也面臨這種難關。

胡適一生從未過過沒錢的生活,所以,和同時期的魯迅相比,他從未體會過因錢而受人冷落白眼的生活。所以,胡適在花錢上一直沒有太大概念,平日里大手大腳不說,他還經常性地借錢、捐錢出去,而且從不催還。

也正因此,胡適的人際關係好到爆。當時的國內文化界,都以「胡適之是我朋友」為榮。

另一方面,胡適的兩個兒子留學也是個花錢的事兒。雪上加霜的是,胡適留學美國的小兒子一留學就是8年,比抗戰還久不說,還連個畢業證也沒混到。

在這種情況下,胡適自然很難存到錢。回到美國不久後,胡適就面臨了經濟困境。

經過一段時間考慮後,大文豪胡適在1950年,自己60歲這年,不得不開始在國外找工作。

60歲,本是人退休安享晚年的開端,然而胡適,卻不得不在這年逆行:開始找工作。這其中的心酸,大約只有胡適自己懂。

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繫,普林斯頓大學同意聘請胡適為:該校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簽約為期兩年。這份工作聽起來還風光,畢竟也是個「長」。但實際上,這個職位在大學什麼都不算!

但對於當時的胡適而言,能有這樣一份工作已經相當不易了。

於是乎,這位引領中國近代學術數十年的碩儒宗師,開始像個普通求職者一樣填寫申請表,參加嚴格的評定、考核,一套流程走下來,胡適已備嘗酸楚。

但總算,每年有了5000美元的收入,糊口度日是終於不用擔心了。

然而,讓胡適沒想到的是,這份明顯是「牛刀殺雞」的工作。在合同期到期後,便不再被允許續約了。

因為,學校方面為了節省開支,打算聘用胡適的助手童世剛為館長(童世剛的年薪是3480美元,這樣一來,學校每年可節省1720美元)。

校方為了避免讓這個中國的老學者尷尬,還特意聘他為圖書館「終身榮譽館長」(沒有薪水)。就這樣,晚年的胡適「體面」地被下崗了。

用骨氣撐起文人脊樑!不苟且的胡適,晚年曾落魄,卻終致遠方!

如果你以為經歷過此事以後,胡適會從此「開竅」,不再成天以什麼「不苟且」為行為準則,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1961年1月 12日,此時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將胡頌平叫到書房,指著書桌上的一張寫著三個人名的紙說:


「這三個人都是《自由中國》半月刊里的人,這三個人都要另外安排一個工作,。其中一個金承藝想到台大法學院去教書,聽說一時還沒有成功。他是北大的學生,我幫了他的忙才出來的。我想請他到此地來。」

胡頌平當即愣了,因為這三人,正是《自由中國》查封事件的主角之三,而在當時《自由中國》被查封后,所有人幾乎都與這些人斷絕往來,以求明哲保身。

胡適在這種時候對受牽連的人員施以援手,這不是「頂風作案」嗎?

但胡頌平分明瞧見胡適眼神里除了堅定,別無其他。

胡適就是如此,即使吃過再多的苦頭,他為人處事的準則也永遠不會變。他認定了不苟且,便會在任何時候堅持不苟且,不以富貴淫,不以威武屈.......

在去世前不久,即1961年12月 28日,胡適在台灣再次直言,他針對其時諸多批評「中央研究院」中所不研究民國史和「匪(我黨)情」的言論,提出:


「民國以來的主要兩個人,一位是孫中山先生, 他的史料都在國史館裡;還有一位是蔣介石先生,他的史料誰能看得到?說到研究『 匪情』,資料在哪裡?此間連大陸上出版的書籍都不許進口,叫人怎樣去研究?「

胡適還指出,這些所謂的研究:只有黨派的立場,絕沒有客觀的判斷。

胡適的一席話,狠狠打了國民黨當局的臉。但這種與當局對著乾的態勢,顯然對胡適不利。但胡適想都沒想,在胡適眼裡:為人、為學,為政,始終堅持一個「不苟且」的較真態度,就是他胡適!

而這種態度,也貫穿在了胡適整個的人生中。

胡適的一生是知行合一的一生,他提倡白話文,就勢必會將白話文堅持到底。任何時候,面對任何質疑和批評,他都從未有過動搖。

用骨氣撐起文人脊樑!不苟且的胡適,晚年曾落魄,卻終致遠方!

胡適一家

文化界,批評胡適所倡導白話文膚淺的聲音不絕於耳。時至今日,質疑胡適的聲音也從未停過。但胡適提倡白話文的決心,卻依舊如故。

晚年,他在《胡適晚年談話錄》中說:


「無論詩或文,第一要做通。所謂通,就是通達。我的意思能夠通達到你,你的意思能夠通達到我,這才叫作通。我一向主張先要做到明白清楚。你能做到明白清楚之後,你的意思才能通達到別人。第二叫力量。你能把你的意思通達到別人,別人受了你的感動,這才叫力量。詩文能夠發生力量,就是到了最高的境界,這個叫做美。」

作為一個普通人而言,胡適的一生雖精彩,但晚景未免凄慘了些。但作為一個文人,一個學者,他的貢獻毋庸置疑。他倡導白話文,引領了中國文體的革命。他的堅持,讓只屬於知識分子的文化,真正深入了普羅大眾。

離開時,在經濟上而言,胡適窮困潦倒。然而在精神上,他卻富有!

作為一個文人,他無疑是偉大的,他的偉大在於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更在於,他始終用文人風骨挺直的文人脊樑!

他用一生向世人佐證:不苟且,可以致遠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