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操擒殺呂布部下,同樣是寧死不屈,卻只留張遼而殺高順?
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歷史在不停地發展,讓我們一起撥開那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我們可以嘆謂歲月的無情與當局者的執迷,但不可以忽略他們睿智的光芒與遺留給後人的教訓。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最不缺的就是名將和謀士,說起來中國古代最會用人的君主,曹操足可排得進前三,他在御下之道上頗有心得。
為何曹操擒殺呂布部下,同樣是寧死不屈,卻只留張遼而殺高順?可以說曹操是一個求賢若渴的君主,他對於賢才一向非常寬容,特別是在對待降將的時候,但凡事有意外,曹操在打敗呂布的時候,想要勸降他的部將,呂布麾下有很多驍勇善戰的猛將,其中以高順和張遼最厲害,但是為什麼曹操最終選擇留下張遼,而把實力更高的高順殺了?
小編覺得,高順頑抗不降,一個鐵石頭,非常忠心呂布,曹操看無望只能殺掉。而張遼,在演義上是被曹操胸襟所折服。當時呂布為了活命像曹操請降,被張遼所呵斥,讓曹操非常欣賞,下令呂布拖下去萬箭射殺,張遼則被放離,沒走兩步就折回身拜服曹操。
高順是個愚忠之人,收降起不到任何效果。曹操又擔心高順即便投降也是假意,不好控制。再加上沒人替高順說情。如此一來,高順是非死不可了。
高順對呂布太忠誠了。他性格耿直,對呂布都是直言勸諫,不留情面。呂布雖然知道高順忠心,仍然重用有親戚的魏續,數次奪了高順的陷陣營兵符,即便如此,高順仍初心不改。對於呂布貪財、短視、暴躁的毛病,高順也多次勸諫。在曹操心目中,高順對呂布死忠,恐怕不能為己所用。
據《三國志—呂布傳》中記載,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這種帥才跟了別人就是給自己添堵,所以砍掉了!
最關鍵的,可能還是高順自己的選擇。古人重名節,忠於主子是美德。高順名氣很大,對自己的名譽格外愛惜,對他來說,寧可被殺頭,也不能毀了名節。
而張遼就不同,張遼,他被俘虜以後,不僅大罵呂布,而且大罵曹操,內心對呂布極度不滿。正是由於這一點,張遼便有投降的可能。再加上劉備關羽替張遼擔保。因此曹操打算把張遼這個降將留下來。
※三國里曹丕死前留下兩位名將,完全可壓住司馬懿,可惜死得早!
※歷史上最有名的五匹馬,呂布的赤兔僅第四,第一名更是救了曹操!
TAG:避嫌守義的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