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雍正珍寶,被搶走140年,老人用4150萬買下,無償捐給國家
一件國寶的故事,一段經典的歷史傳奇。
大清朝雍正十二年,瓷都景德鎮里顯得相當熱鬧,一大群窯工小心翼翼地將一批批瓷器裝入箱子,準備運往京城。督官大人唐英在一邊看著一批批送出的瓷器,眉頭緊鎖,表情凝重。
雍正皇帝
「啪!啪!啪!」接連三聲脆響,地上堆滿了瓷器的碎片。眾人定睛一看,頓時嚇得冷汗直流,只見唐大人正撿起箱子里的瓷器往外砸,在他的腳下堆滿了剛剛出窯的新瓷殘片。這些新瓷可是窯工們這兩個月來的心血,如今瓷器被毀無法交差,這可如何是好?
唐大人是出了名的脾氣大,對瓷器精益求精,苛刻非常,現場的人誰也不敢吱聲。
「都停了!統統砸了重新燒!」唐大人丟下一句話後,背著手搖頭走進了書房。如果按照平常的瓷器質量而論,這些瓷器堪稱上品。但唐英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眼前的瓷器完全是一堆沒有靈氣的死物。唐英下令重新燒制新瓷器,並冒著風險給雍正皇帝寫了一封奏摺,請求寬延時日上交。
唐英督陶
雍正皇帝准許了唐英的請求,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唐英焦慮得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一天傍晚,唐英在桌子邊思考新瓷製造之法,突然從筆筒上的圖案聯想到了燒制瓷器。如果將盤子上的花紋畫在瓶子上燒出來會是什麼結果?這個偶然的想法讓唐大人決心實驗一番,也許會有大的收穫。
從此,唐大人天天蹲在窯里,指揮著工人們燒瓷。接連7、8天,經過了數百次的失敗之後,終於一個精美的、透著靈氣的瓶子出現在了唐英和眾窯工的面前。
這個瓷器就是雍正時期最巔峰的作品——粉彩蝠紋橄欖瓶。唐英將此瓶燒制一批送入宮內,雍正皇帝看後大為讚賞,連連說了三聲好,並將此物欽定為了宮廷御用瓷器。
歲月流逝,時光飛轉。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大肆劫掠了園內的大量珍寶,拿不動、帶不走的珍寶全部毀壞殆盡。其中就有不少粉彩蝠紋橄欖瓶被搶走、被毀壞。從此,粉彩蝠紋橄欖瓶成為了歷史名詞,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人們只聞其名,未睹其貌。
直到2002年,美國人奧格登·里德在其母親鄉下家中的陽台上發現了一隻粉彩蝠紋橄欖瓶。這隻瓶子是里德母親的祖父從中國帶回來的,祖父曾經是一名英軍顧問,曾參與了火燒圓明園的行動。
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
老祖父去世後,家人並不知道這件中國瓷器的珍貴,於是將它丟在了儲物間。大約在10年前,里德的母親又從儲物間將它取出放在陽台上插花。里德聽完母親的敘述後,突然來了興緻。幾天之後,里德請來了一位古董鑒定師來鑒定這件瓷器。
古董鑒定師到里德家後,第一眼就看到了這個花瓶,他用顫巍巍地手捧著這件瓷器告訴里德:「這是一件中國寶貝!價值連城!」鑒寶師告訴里德,粉彩是康熙時期的瓷器樣式,在雍正時期達到巔峰,這種粉彩瓷器的圖案一般是畫在盤子上的,而畫在花瓶上的少之又少,絕對是一件稀世珍寶。
粉彩蝠紋盤子
里德非常開心,於是代表母親將花瓶帶到香港進行拍賣。消失了140年的雍正珍寶粉彩蝠紋橄欖瓶再次現世,立刻引起了文物界的轟動。不少競拍者紛紛前來奪寶,其中不乏很多國外的收藏者。
拍賣前夕,當得知花瓶現世後,愛國收藏家張永珍女士立即從國外趕回香港競拍。張家是古董世家,其祖父張楫如是雕刻大師,父親張仲英當年是上海灘的古董大亨,哥哥張宗憲是當代古玩收藏大家。
張永珍年輕照
張永珍是位愛國老人,她曾多次買下流失海外的國寶捐獻給國家。在競拍現場,張永珍每次都以100萬港幣往上加註,拍賣金額從起拍價900萬港幣一直上升到了3700萬港幣。
最終,張永珍以4150萬港幣定下拍賣,場下再也無人敢再競價。這個價格遠遠超過了預期的2000萬港幣,也超出了以往清朝瓷器在世界上的拍賣價格。
張永珍從里德手裡接過寶瓶
為了將國寶永遠留在中國,讓後世子孫能夠觀賞它的風采,張永珍毅然將此寶捐贈給了上海博物館。如今,此寶已經成為了上海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按照當時的購買力這隻瓶子的價格至少值5億人民幣。而從文化傳承角度來說,此物是一件無價之寶。
上海博物館
從此,流落了140年的國寶終於回歸故土。雍正珍寶回歸故土,見證了康乾盛世的風采,也見證了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國寶的經歷堪稱傳奇,張老的愛國之舉令人敬佩。
※蜀國有個謀士,如果不是死得早,估計三國都沒諸葛亮啥事了
※霸道冷酷還無情,傲嬌蠻橫不講理,推薦四本不容錯過的現代言情文
TAG:迷人的穎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