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什麼沒有出現權臣?這一點趙匡胤做得很成功!
古代的封建皇朝最擔心什麼?權臣!
因為人心是看不見的,權臣一旦出現,這個國家就算不死,也得脫層皮。特別是皇朝末期,權臣總會一茬一茬的蹦出來!
但我國歷史上的宋朝有點意思!哪怕是岌岌可危的南宋,照樣沒得權臣篡位,從權臣走向皇位的趙匡胤,到底有什麼秘訣呢?
當年的權臣老趙,自導自演了一出陳橋兵變的大戲,隨後建立宋朝。基於此,他深深明白,『權』這個字的誘惑力,根本無法拒絕。所以趙匡胤對收攏中央集權,下了好大一番工夫。
首先是宰相。古代的宰相確實接近權力的巔峰,比如曹操,就以宰相的身份,操控漢室江山。在宋朝,趙匡胤雖沒有廢除宰相,但他沿襲了唐朝的套路,採用群相制度,也就是說有一堆宰相,權力也就分攤了!
對於地方上,趙匡胤吸取了唐朝安史之亂的教訓,究其原因,就在於唐朝的節度使,把持地方的財、政、軍三權,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聽宣不聽調。
趙匡胤將地方大權一分為三,財、政、軍三權分別派人掌管,更是在軍權上,另派一名文官節制武官。權力無法集中,地方造反,就難上加難。
同時在宋朝當官,是非常舒適的,宋朝官員的俸祿,由工資和補貼構成,根據糧食的購買力換算成人民幣,最高級別的宋朝官員,年薪可達千萬。就算是小嘍啰,年薪都有十幾萬。況且,宋朝工商業發達,官員還愁吃喝?
宋朝官員權力分散,生活又滋潤,自然堅決擁護國家穩定發展,無形當中把不少權臣扼殺在搖籃中。這一條路,走不通。但還有另外一條,那就是農民起義。
通常在大規模農民起義後,權臣會如雨後春筍一般興起,可是在宋朝,這一點又比較特立獨行。農民起義,大多是活不下去了,才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封建社會依賴於土地生活,新皇朝建立後,國家原有的土地會被新興貴族瓜分,而國家也會制定相應的制度,從而延緩土地兼并的過程。
歷史學家計算過,大概經過兩百年左右,全國的土地就會集中到地主官僚手中,於是馬上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這也是為什麼封建皇朝的國祚不超過三百年的原因。
可是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
所以宋朝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各皇朝最頻繁的,北宋南宋加起來,達433次,平均一年爆發1.4次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頻繁。
那麼想當權臣的官員,一定會躍躍欲試,渾水摸魚。
但宋朝的起義規模,並不大!像黃巢、李自成那樣的百萬農民軍,根本見不到!因為宋朝大力發展工商業,農民沒得土地,出去打工也能養活一家子。
農民都老實本分了,官員就沒空子鑽,另一條權臣的路子,也被堵死了!
※土耳其入朝作戰,卻圍殲數千韓軍!志願軍零傷亡消滅大半!
※爺爺篡孫子的皇位,還把孫子奉為太上皇!最後死在金墉!
TAG:剎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