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嘉定為何會被屠城?所謂鄉兵其實只是一群土匪?

嘉定為何會被屠城?所謂鄉兵其實只是一群土匪?

原標題:嘉定為何會被屠城?所謂鄉兵其實只是一群土匪?


嘉定屠城始末(2)


嘉定城內外得到剃髮令傳來的消息後,民心恐懼,人心思變。這時候,逃遁的吳志葵又派騎兵軍官俞飛熊挾令前來,說:前兩天郡中已發生民變,北兵大半被殺(李成棟麾下大部是漢軍八旗),餘下的被包圍在府中,本將軍即日將帥大軍直入嘉定恢復失地,周邊百姓今晚都用白布包頭為號,一同剿滅清軍。

嘉定雖舉旗歸附,只是不得已而為之,心思故國的大有人在,得到這個消息,又有令牌為證,頃刻即聚集了無數想舉事的百姓。謠言一波接著一波,先說志葵大軍已過外岡,一會又說已到青岡墩,隨後又說今晚暫時在察院紮營,說得有鼻子有眼,不由得人不信,城內不明情況的居民甚至以為明軍已入城。



隨著遠近鄉兵越聚越多,再也按奈不住,群情激奮下,戰鬥力最強的王家宅鄉兵率先首擊清軍,打得有聲有色,其餘聚集的鄉兵不明情況,以為吳志葵部已發起攻擊,膽氣大增,一擁而上,焚燒了數艘清軍停泊在岸邊的得勝船。


清軍所部是李成棟手下樑得勝部,遭遇襲擊後,表現出了軍人的戰鬥素質,立即將士兵分作小隊,佔據高地,居高臨下以弓箭反擊鄉軍。鄉軍畢竟不是正規軍,只憑一口氣撐著,在清軍凌厲的弓箭下紛紛應弦而倒,余者不敢再上前,開始潰散,到這時候,眾鄉兵才知道吳志葵軍從始至終沒有出現過,只敢圍著鼓噪,不敢再主動攻擊。天亮後,鄉兵統計戰果,共計擊殺清兵八十四人,梁得勝率余部出奔吳淞去了。

清軍已殺,苦盼的明軍又沒有來,舉事的鄉兵沒有了頭腦,明都察院觀政進士黃淳耀和弟弟黃淵耀以及侯峒等些鄉紳倡議守城,得到了支持,眾人全靠一腔熱血,城中並無知兵之人主事,又只有鄉兵和百姓,戰術素養、戰鬥經驗、衣甲兵器全無,如何抵擋李成棟麾下從北方一路殺來身經百戰的正規軍,嘉定的悲劇,在此刻就已不可避免。



七月十八日,李成棟已發兵攻陷嘉定外圍的羅店,肅清了城外的鄉兵,屯兵於馬橋,謀劃攻取嘉定。李成棟其人,外號虎子,本是高傑部下將領,後降清。同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一樣,降清後成為了攻明的急先鋒,急於立功,對這樣的職業軍人,小小嘉定城在他眼中,就如螳臂當車一般。


再說嘉定城內,此時也已做好了守城的準備,南北四門都分配了守城人選,門口用大石堵塞、城門內外都用橫樑、亂石截斷道路,以遏兵鋒。其實這時城裡的情況也相當艱難,清軍勢大,城中兵餉兩缺,小小嘉定實難守住,守軍自己心知肚明,但出於剃髮令的抵制和對諸縉紳的信任,還有對虛幻的明軍吳志葵部的期盼,還是有不少已逃走的百姓又返回了城裡。


城內派人到鄉間散布流言,說道:清軍逼百姓剃髮後,即會用刀威逼他殺死自己的家人,然後入籍為兵,被派在前隊消耗敵軍的矢石,早晚必死,與其客死他鄉,不如現在就進行抵抗,或許還可以有條生路。流言的力量是巨大的,農民們自發編成鄉兵,開始小股襲擾清軍。


南翔望族李氏是當地大戶,如今的主人貢士李陟也是當時知名人士。南翔當地一些惡少與之有仇,指稱李陟是清軍姦細,在其煽動之下,群情激憤,竟攻破李氏大門,不分男女老少全部殺死,並在外面搜捕李氏族人。搜捕姦細的消息又傳到外面,到處設卡,如若有落單趕路的路人,如被盤問時稍有遲疑,即被懷疑是姦細,直接就被亂槍捅死,棄屍河中,甚至回話時態度不夠恭謹,想要分辨,往往已是一刀上去,身首分離。


在偏僻的窮鄉僻壤,抗清成了口號,平時就不安分守己的混混們往往三五結黨,手持利刃私闖人家,動不動就將人滅門。至於原因?有仇殺,有謀財,在抗清這面大旗下,刀槍便是正義,有多少鄉兵是真正抗清,多少鄉兵是乘火打劫,早已湮滅無法統計。當時正是盛暑,旱災之下,許多乞丐流浪至此,甚至路邊乞討的乞丐也看不下去,紛紛在井中投毒,以扼制鄉兵,亂世中,良莠不齊,鄉兵之為害可見一斑。



流言越傳越廣,鄉兵也越聚越多,乃至三五戶人家聚集起來,就能組成一小股鄉兵。城內發動城外鄉兵,自然是為了幫助守城,既有兵就要發餉,但城中看鄉兵人數實在太多,自己也感到害怕起來,於是下令將意志不堅的遣散回家,其餘鄉兵集中到護國、留皇、光慶等幾座寺中,只允許派一名代表進城領取糧餉,這樣,城內外逐漸集中了一些尚能一戰的鄉兵,而同時,李成棟也已做好了進攻的準備,嘉定城即將遭受戰火的洗禮。

未完待續,本文首發至微信公眾號:小院說史(ID:fenyingqingsishui),歡迎共同探討,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院之觀 的精彩文章:

歷任錦衣衛指揮使浮沉錄(2):看似光鮮的錦衣衛,不是那麼好當的
歷任錦衣衛指揮使浮沉錄(4)——看似光鮮的錦衣衛,不是那麼好當

TAG:小院之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