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最慘烈一戰,己方陣營死傷145萬人,打出三換一戰績

德國最慘烈一戰,己方陣營死傷145萬人,打出三換一戰績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德國在兩次大戰中確實展現出了極其強大的實力,初期幾乎都是壓著對手在打。

然而,即便強大如德軍,也不是完全不可戰勝的,身為德國死隊頭的俄國就曾正面打敗了德軍,而且自身傷亡率遠低於德國。

一 戰期間,德國與奧匈帝國是同盟國的兩大核心,德國負責西線戰場,主要與英法聯軍交戰;奧匈帝國負責東線戰場,主要與俄軍交戰。

1916年夏天,俄國組織了一場按規模的反擊戰,此戰有兩個目的,一是突破奧匈帝國設立的加固防線,二是令德國從西線馳援東線,減輕反而等戰役的壓力。

俄國的指揮官名為布魯西洛夫,俄國上將。對於一個軍人來說,布魯西洛夫趕上了「好時候」,生逢亂世,戰功遍地都是,19歲軍官學校畢業,24歲擔任少尉(俄土戰爭),30歲擔任軍官學校教官,40歲晉陞校長,53歲調任師長、軍長,63歲晉陞方面軍總司令,指揮57萬人與奧匈帝國作戰。

雖然在軍校從事多年教育事業,但布魯西洛夫的思想並未被書本所束縛。按照以往的經驗,面對敵人的防線,應該調集火炮進行全線炮轟,這樣敵人就沒有辦法修補防線了,但這種戰術的缺點是炮擊期間,己方地面部隊也無法接近前線,很容易讓敵人溜掉,然後在後方再構築一條防線。

布魯西洛夫想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他放棄了傳統的全新炮擊戰術,以點代線,集中2000門火炮轟擊奧匈帝國防線上的幾個點。

比起整條防線,開幾個口子還是非常快的。很快,奧匈帝國的防線上就出現了幾個短時間內無法修復的缺口,此時俄軍一擁而上,輕易突破了防線,與奧匈帝國軍隊之間再無障礙。

雖然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屬於同源(兩個國家都可以追溯到神聖羅馬帝國),但戰鬥力差距不是一般地大。沒有了防線,奧匈帝國軍隊潰敗地非常快,不得不向西線的德軍求援。

等到德軍千辛萬苦趕到東線,面對的已經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敗局,而且俄軍士氣正盛,打得那叫一個慘烈,雙方都死傷巨大。

因為布魯西洛夫在此戰中的決定性作用,所以這場戰役後來又被稱為「布魯西洛夫突破」。德國為此戰付出35萬人死傷的代價,奧匈帝國更慘死傷110萬人,而俄國的死傷僅50萬人,同盟國打出了三換一的憋屈戰績。

此戰令奧匈帝國元氣大傷,後期東西線基本都靠德軍在苦苦支撐,德國最終因為獨木難支而輸了一戰。

不過,俄國雖然贏了一戰,還讓同盟國傷亡巨大,但自己卻也不好過。一戰期間,俄國前期打得較差,總死傷達到了500萬人,沙皇俄國的基石搖搖欲墜。

於是乎,十月革命爆發了,蘇維埃推翻了沙皇,俄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作為一戰英雄,布魯西洛夫後來加入了紅軍,雖然當時他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但蘇聯還是給了他許多榮耀,以感謝他在一戰中的英勇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國家被唐朝所滅,此人逃難中原混成將軍,生的兒子更牛當上大將軍
二戰爆發之前,中國已經陷入戰火,歐洲國家此時都在做什麼?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