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條約將被特朗普廢除,專家咋看?這國被嚇壞,恐成核戰場
上周六特朗普在競選集會上宣布,美國將退出31年前簽訂的《中程導彈條約》(INF)。此舉是他的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長期以來一直贊同的。對此,俄羅斯已經做出了強烈反應。該國副外長稱,如果美國繼續單方面退出協議,莫斯科將被迫採取一系列報復措施。作為戰略對手,俄羅斯顯然是針鋒相對的。但美國內部的學者和盟國,又是怎麼看特朗普這次「核退群」呢?
例如10月21日美國《防務一號》網站就刊登了美國「斯蒂姆森中心」戰略研究學者麥克·科雷普頓的文章,作者認為從戰略到外交,再到預算和戰術層面,特朗普的決定毫無意義。
作者認為,美軍已經在追求的空基和海基的中遠程戰略打擊能力,這通過戰斧導彈以及艦載機部隊就能夠實現,這是遏制俄羅斯違反《中程導彈條約》的最有效手段。白宮也可以通過將美國限制在歐洲部署更多導彈防禦系統與迫使俄羅斯銷毀違反條約規導彈聯繫起來,在迫使俄羅斯重返條約。本來違反條約的是俄羅斯,但特朗普和博爾頓都沒有表現出對外交談判和重申INF條約的興趣,卻是「果斷退群」。結果是外界看到美國理虧,任意行動,對簽訂條約守信用。
此外,特朗普退出INF條約,將破壞外交關係上的「美國第一」戰略。這是美國對盟友的出賣,加劇了核軍備競賽的陰雲。強調某東方大國的核力量,這倒是美國提出退出INF條約的新理由。此前,甚至莫斯科比華盛頓更多地擔憂這一點。但實際上亞洲國家對東方大國的核彈頭並沒有過分擔憂。相反,他們似乎更關心該國日益增長的海上力量。
美國一直在就考慮研製本國的新型中程核導彈。但是,研製出來部署到那裡,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三十五年前,英國,西德,荷蘭,義大利和比利時同意部署572枚擁有核武器的美國導彈,但是現在他們現在都不願意這麼干。華盛頓的亞洲盟友也不會有熱情。日本,韓國,菲律賓和越南似乎都不太可能部署這些導彈。
至於部署在關島,那離北京4000公里,離上海3000公里,不是發起戰略反擊的最佳地點。美國將陸基中程導彈放在那裡的唯一理由,就是它們能夠在對手導彈襲擊之前,比關島美軍戰機更快的起飛反擊。但是相比大海中的美軍潛艇潛射洲際導彈和潛射戰斧導彈,它們反應速度仍然慢得多。
最有理由關注中程導彈威脅的亞洲國家是印度,因為部署在青藏高原的核導彈對印度威脅最大。但新德里已經有意識地回應了4000公里的烈火四和8000公里的烈火五導彈。但印度沒有吵吵讓美國廢除INF條約,也沒有任何依賴美國在亞洲部署新中程導彈的傾向。新德里深信其戰略的獨立性。它不會指望美國保護。美國的朋友和盟友,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亞洲,都沒人希望美國退出INF條約。他們知道沒有條約束縛,核大戰危險將快速增長。
文章最後認為,廢除條約具有不利的外交和戰略後果。當喬治·W·布希政府於2001年宣布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時,俄羅斯作出回應,退出了第二個「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並解除了部署多彈頭的陸基導彈的限制。克里姆林宮現在正在推進部署新的「重型」陸基導彈,這種導彈可攜帶十個或更多彈頭。他們的目的是打敗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同樣,退出INF條約只會加強目前正在進行的核軍備競賽。
在盟國方面,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敦促美國仔細考慮退出INF的後果,包括其對歐洲安全以及未來在核裁軍的影響。德國表示已經敦促俄羅斯解決指控其違反協議的問題,同時敦促美國考慮撤回可能產生的後果。馬斯表示,美國退出條約意圖的聲明「令人遺憾」,這一決定將「使德國和歐洲面臨艱難選擇」。
德國是1987年《中導條約》的主要支持者,這一條約是在冷戰後期簽署的,旨在降低歐洲爆發核戰爭的風險,東德和西德被視為對抗的前線。當時。 INF承諾美國和蘇聯(以及自1991年以來,俄羅斯)終止導彈和陸基發射器的庫存,射程分別在500到1000公里和1,000-5,500公里之間,並禁止導彈技術的發展。該條約導致在1991年年中之前銷毀了大約2,692枚導彈。
當時西德總理施密特之所以大力支持中導條約,是因為在美俄打核戰爭的狀況下,若是用洲際導彈互射,歐洲不一定是捲入國,但若是中程導彈戰爭,歐洲成為核戰場的風險大增。因此西德極力促成中導條約,一方面消除蘇聯中導對歐威脅,另一方面阻止美國在歐洲再次部署中導。因此如果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即便德國拒絕部署美國中程核導彈,但可能在波蘭等前東歐國家部署。而一旦發生戰爭,美國可能屁事沒有,但整個歐洲特別是中東歐將可能是一片火海。
※它曾殺死400多美國人,差點滅掉總統,這次讓我國客機碰上了!
※敘利亞一道閃光,14人軍機失蹤!美以暗喜,俄軍狂怒:誰幹的?
TAG:諍聞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