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的偶像,居然是他!!

劉邦的偶像,居然是他!!

原標題:劉邦的偶像,居然是他!!


劉家治理豐縣五十多年,對豐縣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經濟和文化。劉仁來豐縣時帶來的是一個團隊,一個涵蓋各種技能的人才庫。可以說,劉仁把大梁先進生產技術帶進豐縣的同時,也把大梁的文化思想帶到了豐縣,促進了豐縣文化的發展。


首先從劉執嘉「鬥雞蹴鞠」的愛好,看一下當時的民俗文化。


鬥雞是一種古老的遊戲,據說從夏朝時就已出現。最早記載這種遊戲的是《莊子?外篇?達生》:「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這是成語「呆如木雞「的來歷。古時清明節有插柳鬥雞蹴鞠盪鞦韆的習俗。初春時節萬物復甦,也是動物的發情期,鬥雞遊戲多在此時。


蹴鞠,就是現代第一運動足球運動的祖宗,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臨淄。臨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首都,很富足。《史記》載:「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趾高而揚。」有錢人多,閑暇時間充足,蹴鞠誕生在臨淄就成為必然。《史記?蘇秦列傳》也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豐縣處於齊國接壤地區,這些娛樂活動很自然會傳播到豐縣,成為人們喜愛的娛樂方式。


總之,鬥雞和蹴鞠這兩種遊戲都是發源於王室貴族和有錢人家,貧民階層整天為果腹忙碌,誰有時間和興趣去玩這些浪費精力和體力的活動。而劉邦的父親就是喜歡這些運動,劉邦也喜歡蹴鞠,還把蹴鞠作為練兵的主要科目,你能說劉邦家族是布衣平民?不過,這兩種活動逐漸擴展到民間,成為普通民眾的娛樂形式。《鹽鐵論》記載,西漢社會「承平日久,貴人之家,蹋鞠鬥雞」為樂,一般百姓也是在「康莊馳逐,窮巷蹋鞠」。


可以說,劉家對於傳播當時流行的娛樂活動、豐富人民精神生活起了示範和推廣作用。


再看一看劉仁對豐縣人文精神的影響。首先看一下劉邦的偶像魏公子無忌。魏無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因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今河南省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戰國四君子。從年齡上看,劉仁的年齡應該和魏公子無忌是同時代人。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於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厘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傷於酒色而死,18年後(公元前225年)魏國被秦所滅。


雖然豐縣遠離首都大梁,但劉仁作為豐縣的長官,還是有渠道能獲得大梁的各種信息,可以說,劉仁向家族的後代們包括劉邦多次講過魏無忌的事情,教育他們要向魏公子無忌學習,學習魏公子禮賢下士、憂國愛民、敢作敢為的品格與其他方面的賢德和才識。可以說,魏公子的形象在劉邦心目中是一個完美偉大的人物形象,魏公子所做的事情也是自己的人生目標追求。這種教育思想在當時的貧民家庭根本不可能實現,也說明劉邦自小接觸的是一個有知識、有思想、有地位的社會上層人物圈。魏公子無忌去世時,劉邦才十四五歲,沒有機會做魏公子的門客。但劉邦還是數次到大梁求學,拜魏公子學生張耳為師,「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游,客數月。」(《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信陵君死後,也受到大梁人民的敬仰,被奉之為神。劉邦對魏公子的崇拜之情是貫穿終生的,劉邦每次路經大梁,都要去祭祀,公元前195年為魏公子設5戶人家專門祭掃陵墓。


另外,從劉家送小兒子劉交去魯國學習儒家文化來看,劉家非常重視子孫培養,而且起點高,目光遠大。


劉邦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並且把這種情義看得非常重,對違反這種情義的人和事也是耿耿於懷。對於在豐縣起兵之初雍齒的背叛,劉邦不僅怪罪雍齒,而且也怪罪豐縣人。「高祖曰:『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由於雍齒的反叛緣故,讓豐縣人在劉邦心中背上了黑鍋,久久不能釋懷。


另外,劉執嘉的朋友是屠夫,這並不能說明劉執嘉社會地位低下。魏公子無忌的朋友朱亥也是屠夫,在竊符救趙的關鍵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種現象和戰國時期的人才觀有關係。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周王室的衰微,各國也逐漸擺脫了西周傳統的「親親尊尊」的理念,各國的人才觀也隨之發生變化。從能力方面看,大至相國,小至各行各業,凡有一技之長的人物都是人才,「雞鳴狗盜」之徒也可以成為王室貴族的座上賓;從品德修養方面看,無論社會地位高低,凡品德修養良好者也是人才,如孔子、孟子成為人們尊重的對象。


總之,在戰國末期,從魏國都城大梁遷豐的劉仁一家改變了兩千多年前的豐縣,豐縣的深情厚土也培育了劉邦,讓豐縣這個千年古邑,成為漢高故里,閃爍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


作者簡介:


石培明,江蘇豐縣人,長期在基層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作品曾獲中國縣市報新聞獎一等獎,現為縣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縣文聯副主席,市作協會員,著有新聞作品集《故道雄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裡是徐州 的精彩文章:

劉邦,也曾是家庭主男!
劉邦家族,何時遷到豐縣?答案出來了~

TAG:這裡是徐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