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兩個玩火箭的遊戲愛好者,在這個時刻彷彿靈魂相通。

上周我們報道了一則新聞,說特斯拉的CEO馬斯克呼籲各家遊戲開發商能更加重視汽車平台,並希望大家能一起為特斯拉製作一些獨立的原創遊戲。

是的你沒看錯,給汽車製作原創遊戲。而且馬斯克身體力行,最近就在特斯拉旗下三款車型的新固件里,內置了4款經典遊戲。

當時我們寫這個事兒的時候,第一句是「科技大佬不忘初心」。有評論在下面納悶說,怎麼就初心了呢?難道馬斯克是遊戲起家的?

還真是。

不過在繼續講馬斯克之前,先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另一位大佬,他的人生,也曾從遊戲領域跨界玩到科技界。與馬斯克那段沒什麼人知道的遊戲生涯比起來,這位還是個遊戲大佬。

他的名字叫約翰·卡馬克。

「金鱗豈非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這話用在約翰·卡馬克身上是再適合不過了。

仰望星空的孩子們長大了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發回的這則宣言,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在那個年代,對於好奇心旺盛的少年兒童們來說,無盡太空的魅力難以抵擋,太空望遠鏡和航天器模型,是每一個家庭兒童房內必備的玩具。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這群小正太中,有人後來成為了真正的宇航精英。更多的人則從事了和航天事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工作,但依然沒有忘卻那一份深藏在心底深處的情懷。亞馬遜總裁傑夫·貝佐斯(時年5歲)在功成名就之後,就通過投資創辦私人航天公司「藍色起源」,試圖在茫茫太空中開啟個人事業的第二春。

這群仰望星空的孩子們,還有人後來從事了一份當時根本不存在的職業——電子遊戲設計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過於現代3D圖形技術之神——約翰·卡馬克。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神」在哪裡?

在很多從3D圖形加速時代一路走來的FPS玩家看來,卡馬克宛如神一般的存在。

生於德克薩斯州的卡馬克與許多電腦天才一樣,從小就對電腦和程序設計充滿狂熱,中學時期的卡馬克對《創世紀》和《巫術》等遊戲痴迷不已,他剛開始製作的幾個基於Apple II的小遊戲都在模仿《創世紀》。同時,他也是一位不願意循規蹈矩的天才,中途放棄了在密蘇里大學就讀計算機科學專業的機會,和幾個小夥伴組建了一家名為id Software的小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1995年,卡馬克的《毀滅戰士》帶來了多邊形打造的沉浸式3D世界,Z軸製造的景深感融入到整個遊戲進程之中。當怪物們如潮水般從「屏幕深處」向玩家面前湧來的那一刻,FPS的模式和玩法就已經被定格。

1996年的《雷神之錘》全力支持當時還屬雞肋的3D加速卡,從而在本質上改變了遊戲和PC硬體業界的發展軌跡,讓遊戲成了PC硬體性能增長和技術進步的第一推動力。1999年的《雷神之錘3》所帶來的id Tech 3引擎,包含了複式紋理貼圖、全場景動態光照渲染、複雜多邊形模型、粒子系統等等一系列在當時極為超前的技術賣點,它開啟了PC硬體史上空前慘烈的大混戰,也為日後十幾年的遊戲圖形設計師們提供了完善的解決方案。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使命召喚》系列使用的引擎依然是基於20多年前id Tech 3引擎的魔改版

上帝花了6天創造了這個世界,而約翰·卡馬克則用6款遊戲創造了個人電腦的3D世界。

一個做遊戲的,咋就上天了?

很多遊戲愛好者都知道「做遊戲的卡馬克後來去做了火箭」這個典故,卻很少知道具體細節。他之所以投身了航天事業,從遊戲掙來的錢很多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個人愛好,與不斷嘗試新領域的個人性格有關。

而且還有時代的進程。

在開發遊戲和引擎取得成功後,豐厚的引擎授權費用,不僅讓卡馬克年紀輕輕就登上了《財富》雜誌的富豪榜,也讓id Software成為了當時最富有的小型公司。

當時卡馬克為了花掉手裡的錢,曾一口氣購入了法拉利的全部在售型號。即便如此,那些排隊打款的遊戲廠商們,依然讓卡馬克個人賬戶上的天文數字有增無減。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法拉利愛好者時代的卡神還留著一頭飄逸的長髮

從後來卡馬克的個人經歷來看,我們知道他很不喜歡固守單一領域,遊戲雖然掙錢,卡馬克卻在想著嘗試體驗點別的。這個時候,美國航天事業的風向變化,讓他找到了尋找新樂子的途徑。

這個就屬於時代的進程了。

進入上世紀80年代之後,美國政府對太空探索領域的投入就在逐年減少。為了緩解這個問題,政府開始引入民間資本。1984年,國會通過《商業太空發射法案》,允許私人發射火箭,並且要求NASA提供業務支持,鼓勵民間愛好者開展相關活動。由此,美國航天事業開啟了「官冷民熱」的新時代。

1997年,德州的 「太空先驅基金會」發起了一項名為「便宜上天」的挑戰賽。這則消息讓卡馬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親自招募了三個靠譜的愛好者後,名字相當唬人的「犰狳航空」成立了。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作為一個大男孩,卡馬克在親手設計工作室Logo時也不忘賣萌

編程好手思路廣,玩起火箭花樣多

完全自學從零開始的卡馬克,很快做出了試作型火箭。外形雖然看起來傳統,設計思路卻很激進。畢竟卡馬克曾在遊戲行業取得過開創性進展,他似乎認為在航空行業,也能靠超前的設計理念獲得成功。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試作型火箭採用液體發動機,而不是火箭入門者們普遍使用的固體燃料。在手工作坊式的生產環境下,難度很高。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工作室車間內景

這枚火箭沒有安裝用來調整姿態的尾翼,取而代之的三個矢量噴口,通過陀螺儀實時調整噴氣角度和力道,從而維持飛行平衡。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除了要能夠飛起來,卡馬克設想的火箭還需要能夠自主返回,這個機能連NASA都搞不定。

過於複雜的結構,給火箭的穩定性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果然不出所料,在接下來犰狳航空參加的比賽中,卡馬克接連迎來了這樣的結果——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渣也不剩了……

先發射一枚「火鍋」上去

雖然嘴上不服輸,但卡馬克也知道按照目前的進度,自己在有生之年是無法贏得任何航天賽事的。

2006年,X大賽杯更名為月球登陸挑戰賽,其主辦方也變更為了NASA,目的更加務實的——並不是要平民百姓們重現登月壯舉,而是鼓勵大眾創造可以在月球地表環境中實現短距飛行的航天器,參賽者的產品將有機會在未來真正的登月任務中使用。

為此,NASA修改了比賽規則,對航天器滯空性能和自主降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恰恰正是犰狳航空的強項。

於是卡馬克乾脆推翻了原有的設計,帶來了一個形似粵式火鍋的怪物。新飛船的主體就是四個焊接在金屬支幹上的鋁製燃料罐。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攜帶的易燃易爆物很多,炸起來的視覺效果自然絕對過癮……

經歷了多次失敗之後,卡馬克終於打造出了兩架飛船——「像素號」和「紋素號」。它們的命名,也體現出了卡馬克身為一名遊戲設計師的本色。雖然這對姊妹飛船,均為在最後的降落階段因為喪失重心墜毀,但犰狳航空藉此向世人展示了自身在民用航天引擎領域的實力。他們很快就得到了NASA的廉價火箭推進劑研究合同,連顯卡巨頭Nvidia也用一張兩百萬美元的支票,表達了對這群飛天狂人們的敬意。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Nvidia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引擎上打上他們的Logo

勝利就在眼前,為了夢想,卡馬克在主持id Tech 5(Rage)引擎開發後完全放棄了遊戲業務。並且要求團隊中的十幾位同仁們辭掉原有的工作,由自己來為他們發放兩倍於原有薪水的全職工資。

2008年10月24日,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魯塞斯機場,卡馬克的新玩具——MOD號以一套行雲流水般的飛行起降動作,奪得了登月挑戰賽第一階段的冠軍。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它也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改良版的「火鍋」獲得了更好的穩定性能

在接下來的09登月挑戰賽中,MOD號順利完成了規定動作,降落時只偏離預定著陸點10米, 獲得了第二名,50萬美元的獎金讓整個團隊歡欣鼓舞。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在MOD號取得勝利之後,卡馬克依然沒有忘記飛向宇宙的使命。2010年,他們開始了代號為Stig的可回收式小型高速火箭項目。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和此前那些外形古怪的航天器相比,Stig看起來更像是一枚真正意義上的火箭了

在2012年的試飛中,Stig達到了82公里的高度,末端飛行速度已經接近兩倍音速。按照這樣的研發速度,犰狳航空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內,似乎可以實現衝出大氣層的野望。

然而,卡馬克突然決定不玩了……

2013年,卡馬克突然宣布犰狳航空進入「休眠狀態」,開始處理資產和設備。這個消息讓人意外不已。

有人說卡馬克把自己的錢都給燒沒了,已經做不下去了,而事實並非如此。除了有企業贊助、政府合同等收入外,根據火箭聯盟的統計,無論從成品角度、發射次數還是成功率來看,犰狳航空都是同期所有獨立火箭小組中最會省錢的一個——這完全得益於卡馬克長期倡導的精益化小型團隊管理思路。

說白了,卡馬克去做火箭,圖的也壓根不是收益,而是在不同領域獲得全新的體驗。嘗試到位即可,畢竟再下一步,重型運載火箭是國家層面的力量才能玩得起的東西。而卡馬克之所以移情別戀,也是因為他又發現了可以滿足好奇心的新玩具。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卡馬克在試用虛擬現實設備Oculus Rift原型機

當時在得知犰狳航空被關停後,馬斯克也通過推特@了一下暫時在家賦閑的卡馬克——「別回去做遊戲了,來和我一起玩火箭吧!」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馬斯克在推特上向卡馬克請教重型火箭回收思路,這一刻兩位曾經的遊戲愛好者彷彿靈魂相通

儘管二人早已是美國科技界的大咖,但彼此之間居然素未謀面。為了能夠成功的撩到自己崇拜已久的老大哥,馬斯克居然在給卡馬克的留言中直接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導致接下來電話被一千六百多萬粉絲們打爆……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由於騷擾電話太多,馬斯克只能換了新手機

是的,馬斯克不僅是一名遊戲迷,而且在投身IT業之前,他的確做過遊戲。

在小馬12歲的時候(1984年),他就開發出了一款名為《星際激光炮》的「打飛機」遊戲,並且以5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家用電腦與辦公科技》雜誌。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在特斯拉問世之後,不忘初心的馬斯克招募了大批遊戲設計師,要把遊戲裝入電動跑車的中控大屏之中,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對於再一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卡馬克來說,接過馬斯克的橄欖枝實在是一舉兩得,遊戲火箭兩不誤。吃瓜群眾們情不自禁的喊出了這樣三個字——


「在一起!」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然而搞笑片中的溫馨場面並未出現,沉思良久之後,卡馬克決定婉拒這位神交已久的老弟的好意。

卡馬克一直都鍾情於帶領小團隊披荊斬棘的感覺。馬斯克這邊的Space X擁有龐大的體量,顯然不是自己的菜。就連自己創造的id Software公司,也讓卡馬克覺得太過臃腫了。所以他義無反顧地選擇離開公司,加入了當時僅有四人的Oculus創業團隊。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不過後來,卡馬克所選擇的虛擬現實新興產業,並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直到今天,他期盼已久的「VR拐點」仍未到來,其行業前景依然不夠明朗。隨著Oculus被臉書收購,大企業工作氛圍和管理模式讓這位技術弄潮兒十分不爽。

還好,現在大神又入坑了人工智慧,這讓他再次找到了探索的激情。特別能創造、特別能折騰還特別聰明的卡大神,正在追尋著實現下一次人生翻轉的機遇。

少年如風,翻轉人生


「忘記中年危機吧,想想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不辜負這美好的時代! 」

——《DOOM啟示錄》

不固守於單一領域的氣魄,勇於嘗試的個人理念,一生相隨的開拓精神,讓即將步入知命的卡馬克依然散發著鋒銳、通透的迷人氣質。恍惚之間,我們彷彿又看到了當年那位在斗室中用代碼編寫遊戲引擎,實現人生奇蹟的少年。

從遊戲到科技事業,從事業到遊戲,這些人站在世界的前端,以年輕的遊戲文化和黑科技加持,讓極客這一群體更酷。

這種翻轉的人生,已經不止一次在熱愛遊戲的玩家群體中上演。這或許是因為,那些從小熱愛遊戲的人,總是對新鮮的事物有著天然的好奇心與好感。這種特質,會讓他們樂於接受改變,追求不一樣的人生。就像玩遊戲一般,攻克了生活的這一關,下一關,自己就會變得更好更強大。

當一個人突破自己的「甜蜜區」,迎接新的挑戰,撕掉固有的認知標籤,就能發現更贊的自己。那麼當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也開始翻轉,開始求變,將會產生迸發出怎樣巨大的能量呢?

特別是,對一個「老品牌」來說。

正如勁霸男裝,過去這個品牌給人的印象或許是「過於成熟以至於老氣」。但近期,值得注意的是——這家三十八年專註以茄克領先的商務休閑男裝品牌,在歷經時光積澱後,今年秋冬帶著鮮明的態度主張而來,以「翻轉」為主題開啟了一場煥新生活季活動,是對男性品質生活的進階倡導,與時俱進探索精英男士生活方式,灼見他們背後的進取拼搏、超凡型格。

10月19日勁霸男裝更在成都太古里,以一場前衛的快閃行為藝術,傳遞出品牌的翻轉態度。

12位模特以灰色西裝搭配高領毛衣,飾演精英型男,頭戴VR眼鏡變為遊戲玩家。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或緊握方向盤感受賽車遊戲的激情: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或高舉棒球棍體驗棒球賽的激烈: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或手持長柄傘領略體感舞蹈的優雅:

不會造火箭的遊戲程序員不是好的AI設計師

這次快閃活動以誇張的藝術的形式,鮮明地表現了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織。其中傳遞出的翻轉理念,也可視為是對自身的一次革新,象徵著打破預設,突破自我,以更時尚化、年輕化的姿態向未來。

那麼,你做好準備「翻轉」發現更贊的自己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游研社 的精彩文章:

《守望先鋒》里虛構的盧西奧牌麥片,真的被廠商做出來賣了
貪吃蛇和俄羅斯方塊混在一起的遊戲,應該怎麼玩?

TAG:游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