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個「第一」嚇壞,電台每天發問「我們還要多久趕上蘇聯人?」
文|許強
2018年8月12日下午3點31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了「帕克」太陽探測器,準備利用這枚耗資15億美元研發的新型探測器進行為期7年的「探日」任務,這是迄今為止「移動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最大時速高達69萬千米,相當於在1分鐘內即可從紐約抵達東京。探測器將按預定計劃從11月初開始第一次繞日飛行,並將於2024年首次穿越日冕(太陽大氣最外層)後抵達距太陽表面約610萬千米外進行觀測。在此之前的觀測距離記錄是由「太陽神」-2號探測器於1976年4月17日創造的,距太陽約4343.2萬千米。
在此之前的「探日」研究,難點是製造太陽探測器耐高溫材料。眾所周知,探測器進入日冕層後外表會被加熱至1400℃左右,與之相比,火山噴發的熔岩溫度一般僅在700-1200℃左右。為克服高溫帶來的影響,NASA的工程師為「帕克」探測器研製了一種可耐1650℃高溫的新型熱防護系統,使探測器內部保持約30℃的工作溫度。探測器上暴露在外用於測量太陽風離子和電子通量的「法拉第杯」式感測器則採用熔點高達2350℃的鈦鋯鉬合金製成。NASA方面在事後稱,「帕克」太陽探測器是他們歷經約60年的努力後進行的一次重大科考項目。的確,60年前的1958年,美國為了在高科技領域壓過蘇聯一頭,NASA應運而生,為人類的航天事業,打下了基礎。
誕生於美蘇太空爭霸
二戰結束後,美蘇等國從德國獲取了大量火箭技術,捷足先登的美國首先將以馮·布勞恩為首的一批頂尖德國火箭與航空專家收入囊中。不甘示弱的蘇聯方面也通過搜羅相關人員與技術的方式很快組建了自己的火箭與航天技術基礎。與蘇聯一直致力於研製大型火箭相比,美方最初則將注意力放在噴氣式飛機和戰術火箭的研製上,並將以馮·布勞恩為首的一批德國工程師安排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城研製遠程導彈。
1957年,蘇聯首次發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緊隨其後又連續創造了世界上首次載人航天、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員、首次拍攝月球背面圖像等航天史上的「第一」。美國人對蘇聯航天成就的反應既震驚又懊惱,他們認為美國在技術上始終領先的自信心被徹底擊碎。為安定公眾的情緒,美國於1957年12月首次發射人造衛星,卻慘遭失敗,直到1958年1月才正式將重僅14千克的「探險者」號人造衛星送入太空。
「你認為我們還要多長時間才能趕上蘇聯人?」很多擔心技術落後的美國人不斷在電視和廣播節目中詰問科學家和政府人員,由於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開始逐步增加,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雖然不願意與蘇聯進行代價昂貴的空間競賽,但為了安撫人心,艾森豪威爾還是決定組建一個「非軍事且民間性質」的研究機構提高美國的航天科技能力。
1958年7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了《1958年國家航空與航天法案》,決定以美國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為基礎,整合各方面資源,在1958年10月1日正式在華盛頓成立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其下設埃姆斯研究中心、德萊頓飛行研究中心、格倫研究中心、戈達德空間研究所、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獨立認證與鑒定研究所、噴氣推進實驗室、肯尼迪航天中心、蘭利研究中心、馬歇爾航空飛行中心、斯坦尼斯航天中心、沃羅普飛行研究所和白沙試驗研究所等多個研究部門。
※奈良東大寺——在日本尋找大唐
※「將軍像狗一樣死去」,足利將軍家族威信盡失,後代醉心聲色犬馬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