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知父母是生是死,沉默40年,台北街頭出現第一張傳單:我要回家

不知父母是生是死,沉默40年,台北街頭出現第一張傳單:我要回家

文|周渝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于右任《望大陸》

不知父母是生是死,沉默40年,台北街頭出現第一張傳單:我要回家

于右任

1964年11月10日,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在台灣病逝,同日,這首《望大陸》公開發表。事實上這首詩寫於1962年,當時于右任病重,自感來日不多,在當年1月12日的日記中寫道:「我百年之後,願葬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山要高者,樹要大者,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之後,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寫下了詩作《望大陸》作為遺言,並在日記本上註明「天明作此歌」。

于右任病逝之時,海峽兩岸仍處于軍事對峙狀態,金門島上炮聲隆隆,蔣介石亦將其「反攻大陸」的希望寄託於「國光計劃」。然而直到1975年蔣介石病逝,他都沒能再回到大陸。兩岸的對立,使那一灣淺淺的海峽,阻斷了彼岸無數人無法回家的路,遙遙山河恨無期。然而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彼岸的改革開放,竟也能讓春風拂過海峽,化解那無盡的鄉愁。

不知父母是生是死,沉默40年,台北街頭出現第一張傳單:我要回家

1979年元旦,《人民日報》全文刊登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的《告台灣同胞書》

1979年元旦,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的同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了《告台灣同胞書》,首次正式提出兩岸在貿易、交通、郵政上建立直接聯繫,同時希望兩岸進行談判,作為和平統一之序幕。為了表示誠意,時任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宣布停止炮擊金門、馬祖等島嶼。結束了近30年的軍事對峙,中國大陸一方面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實現經濟復甦,面貌日新月異;另一方面,對台灣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善意與誠意。這樣的氣氛,讓那些因歷史原因而與家鄉分離數十載的在台老人們看到了與家人重逢的希望。

20世紀80年代,海峽兩岸關係逐漸解凍,步入改革開放之路的大陸拿出和平姿態,希望緩和台海關係。繼1979年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後,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談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對兩岸和平統一與兩岸往來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張,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大陸方面首次明確主張「三通」的內容,即兩岸「通郵、通商、通航」。國民黨方面最初對大陸方面的動向不予理會,同時對中共採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但這一做法卻在台灣民間掀起軒然大波。

1985年以後,台灣民眾「非法」到大陸探親的情況與日俱增,當局「三不政策」受到嚴峻挑戰。1986年,國民黨開放「黨禁」後,台灣政治解禁、思想轉型,出於人道立場,要求允許老兵返鄉探親的呼聲日益高漲,由老兵何文德發起的「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的成員們為了爭取此權利,不惜公開「非法」返回大陸探親。

不知父母是生是死,沉默40年,台北街頭出現第一張傳單:我要回家

第一個台灣返鄉探親團抵達北京。圖為他們在八達嶺長城上,激動地高呼「到家了」

1987年春天,台北街頭忽然湧現了一股激憤的人群,他們統一穿著印有「想家」兩個字的衣服,在「立法院」前集會請願,並不停向路人發放傳單。這些人幾乎都是當初隨國民黨遷台的官兵,後來的「榮民」。根據老兵姜思章的回憶,那年他們在台北街頭髮出的第一張傳單中就明確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們已經沉默了40年,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們要求,如果是生,讓我們回去獻上一杯茶,如果是死,(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許多與姜思章有同樣遭遇的老兵們以「外省人返鄉促進會」的名義向台灣當局發起抗議,公開喊出了自己40年來朝思暮想的那句話:「我要回家!」

鑒於大環境的變化,蔣經國頂住內部反對的聲音,決定接受這些老兵最後的請求。1987年10月14日,國民黨中常委決定開放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成為兩岸關係史上的一大突破。老兵們終於盼來這一天,但許多老兵生活清苦,即使政策允許,也無法承擔返鄉的旅費。為了幫助老兵們實現這一心愿,台灣各界紛紛發動捐款,《聯合報》與三家電視台共同舉辦「為老兵而唱」演唱會,連同其他募款活動,共為老兵們募得兩億多台幣,為他們圓夢。同年11月2日,紅十字會開始受理民眾赴大陸探親申請,結果十萬張申請表在半個月內就被領取一空。那個冬天,第一批老兵們終於踏上返鄉的輪船。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為了這一天,多少青絲成白髮,多少血淚書鄉愁。

返鄉游輪划過那道淺淺的海峽,翻開了兩岸故事的新篇章:有遊子的尋親與團聚,有黃埔老同學們的聯誼,亦有兩岸通商後台商在大陸的商旅傳奇。他們的經歷,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兩岸實現「三通」這段離我們並不遙遠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部電影曾包攬奧斯卡五個大獎,講述蘇格蘭傳奇,但遠沒現實殘酷
慈禧嬌縱兒子造成同治讀奏摺都費勁,對光緒疾言厲色致其性情壓抑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