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科普|DARLING帶你看看地層的分級
撰文/張宏宇
2018年的動畫新番《DARLING in the FRANXX》,是一部集合了未來科幻、機甲戰鬥、戀愛(敗犬)等元素的優秀動畫作品,由於其製作陣容異常豪華的關係,獲得了「國家隊」的讚譽。這部作品是由TRIGGER和A-1 Pictures共同製作的原創科幻電視動畫,舞台設定在遙遠的未來。
劇情簡介
人類在荒廢的大地上建設了移動要塞都市「種植園」,並謳歌著文明。在那當中建造的駕駛員居住設施「槲寄生」,通稱「鳥籠」。孩子們就住在那裡。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對自由的天空一無所知。他們被告知的使命,只有戰鬥而已。敵人是一切都被謎團覆蓋的巨大生命體「叫龍」。少年們乘上被稱為「FRANXX」的機器人與地下熔岩中湧出的敵人戰鬥。他們堅信,乘坐其中,就是對自己存在的證明。
在動畫的設定中,人類是為了開發地下熔岩資源,卻也驚擾了地下怪獸——叫龍,而動畫第一集中出現的那隻叫龍便是從地下出來的,被博士稱為莫霍級,其實指的就是地層中莫霍界面的莫霍二字。
莫霍界面
莫霍界面指的是地球層級中地殼下部的部分,動畫中說的莫霍洛維奇級的莫霍洛維奇指的是克羅埃西亞的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也稱莫氏面。
莫霍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Mohorovicic)1909年研究薩拉布地區一次地震時發現在地下33千米處地震波的波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原來的6~7千米/秒突變到8千米/秒,說明組成物質明顯不同。持續研究發現,這一界面具有全球性,並經證實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因此,該不連續面稱為莫霍面。
莫霍面在大陸地區深度約在20~70千米左右,大洋地區7~8千米。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增加明顯,彈性和密度隨深度逐漸增加,地幔物質密度、硬度大於地殼。此面以上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相似,密度約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橄欖岩相近,密度約3.1-3.3×10^3kg/m^3。莫霍面溫度為400-1000/℃。
第三集開始,少年們終於進入了實戰,與其戰鬥叫龍等級是康拉德(conrad)級少年們,如果好好學學地質學,就應該知道,康拉德級不算很厲害的,它們不過長這樣,只是靠數量取勝的而已。
關於康拉德(conrad)級:康拉德不連續面,是地殼中震波傳遞速度變化的不連續面,大約在地下22公里左右,其上是花崗岩層,其下是玄武岩層,最深處40千米,最淺10千米,在海洋上淺的多,甚至是有可能沒有的。在此面上地震波發生加速,縱波(P波)由5.6千米/秒左右增加到7.6千米/秒左右,橫波S波)由3.2千米/秒左右增加到4.2予米/秒左右。這種加速表明在此以下的層,密度硬度都增加。一般認為此面以上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相似(密度2.7左右),以下的一層與玄武岩相似(密度2.9左右),故康拉德面成為「花崗岩層」和「玄武岩層」的分界面。
由此可以看出,叫龍的分級基本證實了是按照地球內部層級結構分的級,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猜測叫龍分為康拉德級、莫霍級、拜爾勒級、雷波蒂級、古登堡級和萊曼級。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是一級界面,而剩下來幾個是次級界面,因此後面出現了一個比較厲害的也是古登堡級的叫龍(劇透)。
第四集出現的worm型(worm type)叫龍被移動都市啟動kissing的能量吸引過來,叫龍的類型可以說按照外觀來評定的,而按照破壞力和出現深度來評級的,其實只是長度比較長,不是那麼厲害,沒有第一話的那隻莫霍洛維奇級的叫龍強。
古登堡級登場:第五集的時候,萬眾矚目的古登堡級終於登場了,參考之前的叫龍等級看一下,康拉德級的叫龍是節肢動物;蠕蟲型叫龍類似軟體動物;莫霍洛維奇級叫龍,是暴龍形象的,也就是爬蟲類的叫龍;而古登堡級已經到了近似人形的怪物。
古登堡面:美國學者古登堡(Gutenberg) 於1914年,發現地下2885千米處存在地震波速的間斷面,首先是發現距震中11500~16000千米的範圍內存在地震波的陰影區,解釋為存在地核,其次是傳播速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縱波存在一次由13.6千米/秒突然降低為7.98km/s的截面,而橫波則突然消失了。並且在該不連續面上地震波出現極明顯的反射、折射現象。後證實這是地核與地幔的分界層。該不連續面稱為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以上到莫霍面之間的地球部分稱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到地心之間的地球部分稱為地核。
如果您還想詳細的了解莫霍面的知識,請看下面的科普視頻,http://mp.weixin.qq.com/s/d7WNVH4aqLNTQ8tw0DBvCQ
本文轉載自:地震三點通
※「科學素質與科技女性」論壇專訪|天津大學教授凱米·保德瑞:模範作用至關重要!
※少年科學粉每日一題|那些脫口而出的古詩詞里原來有這麼多物理知識(一)!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