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濂:書法與國學
國學是學術中核心的核心。孔孟老莊,都是從有中國漢語文字之後的第一代稱得上「學」的標誌性成果,它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源泉。我們今天所有浩如煙海的文字文學史學哲學的著作論文,其實都根源於幾千年前的國學。
這些孔孟老莊直到王充、朱熹、王陽明、曾國藩以下可以稱得上「國學」的內容,是怎樣代代承傳幾千年不墜的?靠的就是漢字書籍這個載體。而漢字書籍這個載體又是怎麼形成的?首先是文字書寫其後才是印刷。在古代,尤其是上古時代,文明初開,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分類意識:實用的文字書寫與審美的藝術書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天有清晰的獨立的書法藝術概念之後,習慣於把過去從彩陶刻划到甲金文到竹木簡牘到石刻碑碣的實用書寫,也作為今天書法藝術整體歷史的一個前奏與組成部分,於是有本來在學理上很難成立的甲骨文書法云云。以此類推,孔孟老莊的「國學」作為文本的表達形式,既然是釆用文字文獻的手寫方式,倘若有實物存世,那它比甲骨文更有資格成為書法「作品」;即使這是個不那麼嚴謹的概念定位也罷。
這就是書法與「國學」聯姻的先天優勢。同為書畫一體的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畫)就不具備。中國畫在時間上要後起近兩千年,而且也沒有形式載體語彙上的優勢:比如它的圖像有涵意指示但沒有準確的語義傳遞,這些都表明,利用繪畫圖像(即使是具象)也無法直接對應到「國學」。相比之下,在諸藝術門類中,書法與「國學」才是一對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的孿生兄弟。「國學」靠書法傳播;書法靠「國學」逐漸成為藝術形式。
這就是我選擇2015書法專場拍賣的主題的第一個理由:它們有著先天的血緣關係,同進同退、同生同滅。
至於盛世,毋庸贅說,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一個大背景。收藏拍賣從1992年開始起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量,超過億元時代,收藏進入大眾時代,萬眾痴迷,風起雲湧,又藉助於十余年的重倡「國學」,從清末民初的「洋務運動」、「變法維新」、「打倒孔家店」 、「廢除漢字」、「白話文運動」,我們看到的都是「西學東漸」(洋務運動、變法維新)的趨向,其價值觀是崇洋媚外式的向西方學習以夷為師,月亮也是外國的圓。我們貧窮落後愚昧,西方文明先進,我們事事不如人;書法不如油畫、戲曲不如話劇,土地主的馬褂布鞋不如資本家的西裝領帶鋥亮的皮鞋;硯台毛筆不如鋼筆;難記難寫的單體漢字不如26個字母的English……這種情況,在民國以前是英美法日,在解放後是蘇聯,雖然政治理念截然相反,但作為「西學」榜樣而「東漸」供我們仿效學習尊奉,卻是一樣的。它都是洋人的「西」而非我們中國的「東」。但在近30年,由大亂到大治的中國走向大復興,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形成了世界性的「中國熱」,中國開始從別人眼中亦步亦趨的小學生角色迅速轉換成為引領發展創造歷史的導師角色。日新月異、國富民強,毋庸置疑的「盛世」,讓我們想起了一個反覆在腦子裡轉悠的沿習久遠的概念:盛世收藏。
一代國學大師章太炎書法作品
盛世收藏的內容十分豐富。但書法卻最引人注目。因為過去書法是不進入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即使古代書法收藏,也多取其名人字畫或古玩的概念,當代健在的書家寫毛筆字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藝術「作品」意識(而只是寫一幅字);自然就並無拍賣交易的機會與渠道。而且,書法界在十幾年前還沒有建立起藝術品拍賣、交易的管道,低端的隨手寫字送人作為禮品是普遍的現象,大家習以為常,而以平方尺計酬的正常藝術品市場行為卻會被批為「見錢眼開利欲熏心」,這即是說:與古人入市賣畫的理所當然相比,書法究竟是文化傳播行為還是藝術行為商品交易行為?其實是曖昧不清的。這種情況,正在近年獲得大大改觀。書法家們開始依託畫廊、拍賣行等中介機構,明碼標價,買賣交易,與其他同類藝術品交易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取得同等資格,而且即使僅僅經營銷售書法作品同樣可以風生水起,風頭十足——在過去經濟不發達的中國,豐衣足食、溫飽無虞尚是奢望,買書畫觀賞收藏幾乎不具備可能性。即使有餘力買,也是買畫不買書法,所謂「好字不如爛畫」的俗語即從此而來。大部分人認為,書法一揮而就,太容易,若不是名人字畫或古董,基本上沒有收藏價值,更不具備繪畫那樣從造型、色彩、體積、光線那樣豐富的觀賞性。故而少有人買書法作品尤其是當代作品了。但在現在,老百姓腰包里錢多了,收藏意識建立起來了,投資方向也多了。收藏書法作品明碼標價忽然成了一種時尚而開風氣之先,可以說:盛世的到來已經使中國畫收藏錦上添花,頻頻出彩;而盛世的出現又雪中送炭,無意中開拓、拯救了書法收藏,使傳統藝術門類又多了一個其實十分重要的門類品種。正因為有了新的書法收藏,於是才有了進一步的思考:作為一個收藏大類,書法的線條點畫空間固然有魅力,但在今天爭奇鬥豔的展廳文化時代,與繪畫的豐富表現相比,終究缺少社會大眾意義上的吸引力。為加強自身立於不敗之地,書法開始拓展自己,形式之黑白分明已是如此,無法更改;改成彩色就不是書法了;那麼內容文字應該是繪畫及雕塑工藝建築等各種視覺藝術均不具備的另一藝術創作語彙要素。我們之不贊成當下書法界忽略文字內容含義而提倡「閱讀書法」,其理由即在於此。
由「閱讀書法」(即使千篇一律抄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追溯其根源,它的文字、語詞諸單元及其背後無比龐大的思想內容,不都集中在中華民族文明第一代文明體系象徵的「國學」嗎?
至此,提出書法與「國學」命題的必要性,終於找到了第一個關鍵答案。
※趙朴初:讓您寬心的一首詩,讀一讀,寬一寬心,舒坦舒坦!
※明宣宗朱瞻基行書《御制上林冬暖詩》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