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歌舞伎到底是個什麼藝術?中國80後東京體驗記

歌舞伎到底是個什麼藝術?中國80後東京體驗記


(正常的歌舞伎並不是這個畫風,具體見下文)



歌舞伎是一門流傳至今的日本傳統藝術,和中國的京劇合稱為東方戲劇藝術的兩顆明珠。時至今日,歌舞伎在日本仍然有非常高的人氣。東京幾大歌舞伎劇院的定期表演票價動輒上萬日元,但是幾百人的劇場卻仍然可以連日爆滿。各個劇團的知名演員更有大量的粉絲簇擁,2013年為了慶祝銀座的歌舞伎劇場重新裝修完畢,63名歌舞伎演員決定一起搞個活動——到街上集體散步一回,結果引來了3萬兩千人在雨中夾道歡迎。憑藉出色的演技,歌舞伎的演員也經常在電視劇、電影的熒屏上登台亮相,市川海老藏在日本更是帥哥的代名詞。但是日本的歌舞伎卻和民國前的京劇一樣,沒有一個女性演員,這是為什麼呢?




17世紀的男裝與女裝


這樣的特徵和歌舞伎的歷史有著直接的關係。事實上,歌舞伎產生的相對較晚,至今只有約400年的歷史。在日本戰國接近尾聲的十七世紀早期,日本社會從亂世中逐漸恢復過來,而人民群眾也開始尋找新的娛樂。據1603年成書的《當代記》記載,當時有一種叫做

「かぶき(KABUKI)」 

的舞蹈。這種表演是一個名叫阿國的巫女從出雲國(今天日本島根縣)來到京都表演的模仿男性動作的舞蹈。所用道具、所穿衣服、所表演的舞姿都不同尋常。阿國女扮男裝與另外一個男扮女裝的演員一起表演的男女調情的場景,受到了京都市民的喜愛。


(阿國歌舞伎像)




阿國歌舞伎是在吸收了前代一些民間表演藝術的基礎上誕生的。首先是 「風流舞」。風流舞是興起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一種大型的化妝群舞。其表演氛圍異常熱烈,其服裝道具異常前衛、華麗,並伴有唱詞和音樂。此外還有由少女們表演的小歌舞以及有兒童參與表演的 「女猿樂」、「女房狂言」 等。以上這些民間表演藝術都不同程度地為日本歌舞伎的誕生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因素。此時的歌舞伎表演者主要為年輕美貌的游女(妓女),因此叫做 「游女歌舞伎」。因游女歌舞伎中充斥了大量色情的內容,江戶幕府於1629年以有傷風化為由發布禁令限制歌舞伎的演出,到了1640年,又再次對游女歌舞伎實行了全面禁止。




游女歌舞伎遭到禁止之後,由年輕男子表演的 「若眾歌舞伎」 開始受到矚目。這種由年輕貌美的、留有劉海兒的美少年身著女裝表演的歌舞伎,依然充滿了色情的場景,並且演員本身也兼具賣身的營生。有鑒於此,幕府在1652年又下令禁止若眾歌舞伎的表演。就這樣,從阿國始創歌舞伎舞蹈以來,不到半個世紀,游女歌舞伎和若眾歌舞伎都先後遭到禁演。




幕府的禁令使得許多劇團被迫解散,許多劇場失去了經濟來源。而一向熱愛歌舞伎的廣大市民也失去了一大娛樂。在多方人士的反覆懇求之下,幕府終於取消了歌舞伎的禁演令,但先決條件是,去掉色情內容、剪掉女里女氣的劉海兒。因剪掉劉海兒後的頭型叫做「野郎頭」,故其後的歌舞伎被叫做「野郎歌舞伎」。野郎歌舞伎開始偏重劇情的展開,這對於歌舞伎從舞蹈到音樂劇、從大眾娛樂到舞台藝術的演變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東京都的臉譜體驗(筆者為一名現居東京的中國80後)


轉變之後一路走到今天的歌舞伎,和中國的京劇就有了很多共通之處。例如因為沒有女演員,所以出現了由男性表演的女性角色,稱為 「女方」。而中國的京劇女演員在民國之前也非常罕見,出現了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一大批男性當家花旦。此外,和京劇一樣,歌舞伎也是一項對觀眾有一定 「要求」 的表演藝術——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歌舞伎 「票友」,需要知道在什麼合適的時候叫好,並且能夠準確喊出當天演員的藝名。甚至有狂熱的戲迷專門在劇場的最後方每天大聲叫好,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半職業團體 「大向うの會」,翻譯成中文就是 「最後一排協會」。




說到京劇怎麼能沒有臉譜,歌舞伎中的角色除了女性一律塗白妝,男性則根據角色的性格不同,有著和中國京劇可以相媲美的豐富臉譜。這天,筆者就來到了東京都的一處歌舞伎體驗團體

「歌舞伎太郎」

,參加了一次非常獨特的臉譜體驗。(體驗臉譜的不是筆者,而是另一位參加者。)



當天的講師是歌舞伎演員立花志十郎老師,而參加者多為下班後的青年男女,可見現代的歌舞伎在年輕人中也有很大的市場。在開始之前,老師先為我們詳細講解了當天臉譜出自的劇目——描繪日本文曲星菅原道真傳奇故事的 「菅原傳授手習鑒」,之後就從參加者中猜拳選出了一位幸運(不幸)的人來當今天的模特。



畫臉譜的時候,首先用一種味道難以名狀的傳統髮油抹滿全臉,然後再塗上厚厚的白色粉底。據老師講,古時候的歌舞伎劇場沒有燈光照明,演員要想在台上顯出臉白,就需要塗得超級無比的白。而像刷牆一樣,塗的均勻無痕其實是一項很考驗手藝的技術,訣竅就在於一開始的髮油,越是抹的多就越能隔絕水分。說到這裡,即使老師再怎麼強調這個油還有美容的作用,筆者也耐不住暗暗慶幸自己沒有中選。



之後,老師就開始在 「畫布」 用紅黑兩種顏色開始作畫。和中國京劇臉譜的紋路一樣,歌舞伎的臉譜是對人物性格與面部表情的誇張描寫。紅色的紋理表現的是人物面部血管暴起,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感情表現。「血管」 的數量甚至會隨著劇情推進而在幕與幕之間發生變化。今天是為了演示,所以畫得格外細心。而據說平時演員上台,往往十多分鐘就能完成全套動作,而歌舞伎業界也認為筆走龍蛇畫出來的臉譜才更栩栩如生。



當天的模特是一位瘦小的中年女性,但是完成之後,立刻就有了凶神惡煞一樣的氣場。老師還帶著一起比划了幾個劇中的亮相動作,一招一式下來不光模特本人,連圍觀的我們也都有了滿滿的劇場感。




最後,老師用一塊白布把當天的臉譜拓了下來,給這位不幸(幸運)的參加者作為紀念。


其實真正的歌舞伎演員每次演出結束之後也往往會把當天的臉譜用同樣的方法拓下來,著名演員的 「臉」 在網上甚至可以賣出幾萬日元的高價。




後日談——日新月異的歌舞伎


在現代中國,已經很少能看到男性的花旦演員了。但是在注重傳統的日本,歌舞伎劇團至今仍然是傳男不傳女。在這裡有必要指出,雖然都帶一個伎字,歌舞伎和因為一部電影而國際知名的

「藝伎」

完全不同。出於前述的歷史緣由,現在的歌舞伎演出充滿了「陽剛之氣」。一般的劇目都由一個血脈賁張、威武雄壯的男性主角,一個英俊的顏值擔當男二號,還有一個插科打諢的男三號組成。這樣的人物組成甚至影響了大多數現代的日本影視動畫作品。各位讀者想想自己喜愛的日劇日漫,是不是也都有這三類人呢。



時至今日,歌舞伎所繼承的另一個 「傳統」 則是打破傳統,不循規蹈矩。在祖師爺挑戰常識、娛樂至上的精神引領之下。眾多歌舞伎演員不光進軍影視圈,甚至到拉斯維加斯組織大型奇幻表演,更大膽地將最新的演出手法導入到歌舞伎表演之中,創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全新歌舞伎劇目。一方面歌舞伎表演並沒有大量的唱段,台詞、劇情等改編起來非常自由。而另一方面,歌舞伎的觀眾層對於這樣的創新也十分寬容。也正因為這種獨特的歷史文化氛圍,歌舞伎能夠在今天仍然保持新鮮與活力。可以說,在眾多日本傳統藝術之中,歌舞伎在現代社會爆發的生命力是雅樂、能樂等表演形式所不能比擬的。




眾多新編劇目之中,最近有名的當屬市川猿之助父子兩代不斷挑戰的 「超級歌舞伎」 系列。在推出 「新三國志」、「新三國志孔明傳」、「新三國志完結篇」 這一光榮色彩滿點的三部曲以後,2014年子承父業的四代目市川猿之助,推出了重磅作品 「超級歌舞伎II 海賊王」

,在二次元和三次元界都引發了一場巨震。也許這樣的效果,正是歌舞伎界想要的吧。這不,前不久又推出了新作歌舞伎——火影忍者,到底會有怎樣的觀劇體驗,筆者也是十分好奇。



咳咳,當然,這些動畫版本並不是歌舞伎的日常打開方式。所以,如果大家到日本有機會,請一定到東京等地的歌舞伎劇場,來看一場 「正宗」 的歌舞伎表演。




文章及圖片轉載自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 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她的行為,讓日本多了一部法律
小松建機為何參加電子展會(上)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