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鎮南關大捷奠基人,卻常被忽略,因馮子材戰績太傲人?
原標題:此人是鎮南關大捷奠基人,卻常被忽略,因馮子材戰績太傲人?
中法戰爭爆發時,本在老家頤養天年的原廣西提督馮子材,激於民族義憤和愛國熱情,以當時清政府給他的幫辦高、雷、廉、瓊四府二十五州縣團練的身份,以年近70歲的高齡召集舊部,積極招募兵勇組建了「萃軍」共10營5000多人奔赴抗法前線。抗法援越的馮子材在鎮南關一戰中震驚中外,最終迫使法國侵略軍退出廣西境內,是近代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之一。
儘管我們說,在戰爭中良將的重要作用,但鎮南關的勝利,乃至中法戰爭的勝利並非馮子材一人之功,如此前我們曾說馮子材得以被清廷啟用乃是張之洞任兩廣總督啟奏朝廷才得以實現的,並在中法戰爭中在糧餉、兵員、錢糧等方面多方給予支持。但我們今天要說人,也與中法戰爭有關,他實際上是奪取鎮南關到涼山大捷的奠基人,但卻常常被忽略,是因為馮子材鎮南關大捷戰功太傲人耀眼?還是別的原因?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就是當時任廣西按察使的李秉衡。為什麼說李秉衡是清軍奪取鎮南關到涼山大捷的奠基人呢?縱橫國史說說自己的理由:
一是李秉衡穩定了當時廣西的內部叛亂。1884年初到任的李秉衡是得到了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的舉薦而得以升人廣西按察使一職的。他到任時廣西的局面是:思恩縣被革職的生員莫夢弼率眾滋事,嚴重擾亂抗法後方廣西境內的地方社會穩定。李秉衡與時任廣西提督的蘇元春率軍評定叛亂,因平亂有功,李秉衡還被朝廷晉陞為「二品」大員。
二是在當時廣西一把手潘鼎新(巡撫)抗法戰敗,廣西有被法軍淪陷的危急情況下力挽狂瀾,穩定戰局及廣西。1884年下半年,時任廣西巡撫的潘鼎新率軍出鎮南關抗法,調李秉衡到龍州前線,以幫辦廣西後路軍務之職主持西運局,廣籌糧餉支援抗法前線。1885年初,潘鼎新抗法屢敗,法軍兵臨鎮南關城下,一度侵入廣西,並把鎮南關等地燒了個精光。朝廷震動,潘鼎新被革職,廣西群龍無首。清廷以李在龍州前線,下令以李秉衡暫代廣西巡撫職。臨危受命的李秉衡持重辦事,坐鎮龍州調度事務, 並主要作了以下六項工作:
第一,命令邊軍堵截潰軍,急運糧草接濟,進行愛國教育,勸阻兵歸隊。第二是協調各軍之間的矛盾,當時抗法的主要軍隊有淮系、湘系、楚系、粵系、桂系等方面的勢力,經李秉衡的「勉以大義」等的團結勸導,終使前線「人心粗安」,龍州則「穩人如長城」。第三是創設醫藥局,治療傷兵,並沒人親自到醫藥局探視傷員。第四是安葬戰死將士,團結軍心,激勵士氣。以誠心親迎楊玉科將軍遺體並厚葬之,使「諸軍感泣」。第五是努力籌措糧餉,充實主客各軍,為持續作戰作準備。第六是會同各派系將領商談抗法方略,並以前兩人廣西巡撫消極抗法致戰敗被革職查辦為經驗教訓,提出堅決打擊法軍。
三是李秉衡還提出「先戰後和」的基本戰略思想,在兵部尚書彭玉麟和兩廣總督張之洞支持下,會同蘇元春、馮子材,以及楚軍、淮軍等,採納馮子材鎮南關關前隘修長牆挖深壕的建議,動員主客各軍參加,迅速完成。
總之,李秉衡在穩定潘鼎新軍潰敗後的廣西混亂局面, 並從思想、組織、物質、戰略等方面都採取了極為堅決果斷的決策和措施,為奪取鎮南關到諒山大捷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往往大多數人知道的,均為直接指揮鎮南關戰役的馮子材。我們當然需要肯定馮子材老將軍的功績,但為奪取鎮南關到諒山大捷奠定了堅實基礎的李秉衡,也不應該忘記,他也用該佔一份功勞。
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待?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亂世英雄很多,用誰替換洪秀全可保推翻滿清?此人可以
※湘軍中最勵志的男人,人生前46年窮困潦倒,後3年名揚天下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