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通過AI輔助識別ctDNA,「思勤醫療」想要實現癌症早篩的大規模普及

通過AI輔助識別ctDNA,「思勤醫療」想要實現癌症早篩的大規模普及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7年發布的最新調研數據,中國每年新發400多萬癌症病例中,6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經進入中晚期,意味著他們已經錯失了癌症治療的最佳時期,患者5年生存率相對較低——只有38.9%,而美國是68.0%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的癌症早篩還不普及,癌症診斷目前主要依靠組織活檢、影像學檢測等:前者往往為侵入式操作,對病人體質要求較高;後者又對早期腫瘤的識別力較低。

研究表明,在影像檢驗顯示出明顯的腫瘤發病跡象前,早期患者血液中可能已經出現循環腫瘤細胞(簡稱CTC)檢測、循環腫瘤DNA(簡稱ctDNA),也就是說通過CTC檢測和ctDNA檢測(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可能實現癌症早篩。與經典腫瘤診斷技術相比,該技術除了能更早地檢測到腫瘤的存在,還只需抽取患者少量血液,能減少痛苦並支持多次取樣,從而幫助人們更有效地進行癌症早篩以減少晚期癌症的發生,最終為國家和家庭節省巨額的治療費用。

可以說,腫瘤液體活檢技術帶來的是一個價值萬億的藍海市場。不過,該技術目前還面臨著信息含量低、測序噪音高、器官溯源難這三大瓶頸。36氪近期接觸的思勤醫療2018年年初成立,定位於癌症早期篩查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已在深圳自建了實驗室,並自主研發了一款泛癌種早篩產品思康寧——能通過分析ctDNA片段癌症基因突變和其他多組學指標,並採用多變數演算法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判斷有無癌症並對癌症進行定位

根據創始人茅矛博士介紹,一方面,思康寧能檢測是否有癌症,另一方面也能對癌症受累器官進行溯源。其核心技術主要在3個方面:提高解析度;降低噪音——通過一套演算法識別血液中的干擾因素(可理解為出現在正常人身上的生物標記物);再通過機器學習總結標記物與受累器官的關係規律,從而進行溯源。據悉,其演算法的訓練數據主要來自於公開數據集,上述技術已申請了2項美國專利。

在商業化方面,茅矛表示,前期主要是為體檢中心和保險公司提供點對點的癌症早篩血液檢測的解決方案;待思康寧通過審批後,則會向B端銷售相關體外診斷試劑盒(抽取10ml血液即可);後續也會考慮延伸到C端。渠道方面,茅矛介紹到,公司將對標無創產前篩查(NIPT)類企業,主推醫院的檢驗科室、體檢中心。思勤的計劃是將思康寧的售價控制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幫助實現癌症早篩的大規模普及。他表示,降低成本的核心在於——在測序上不用進行擴增以及使用更優化的演算法。

據悉,目前思勤醫療已與中山大學孫逸仙醫院和北京大學深圳附屬醫院展開了癌症早篩、術後殘留評估、預後預測等多項科研合作,進一步優化演算法。第一批測試結果顯示,其特異性有99%,靈敏度有60%,與行業頂尖公司Grial公開數據持平。另外,公司也和多家體檢機構達成合作,來開展大規模前瞻性研究。公司計劃在明年1月申報CFDA認證,待獲批後再正式大規模推向醫療渠道。

從商業化的進度來看,2015年FDA批准羅氏基因檢測產品Cobas用於EGFR基因突變的檢測,2018年2月FDA授予Guardant的液體活檢檢測 Guardant360進入快速審批途徑;CFDA今年陸續批准艾德生物人類EGFR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燃石醫學NGS癌症多基因檢測試劑盒、諾禾致源的腫瘤試劑盒。不過它們都應用於篩選適合接受靶向藥物治療的患者,區別于思勤的應用場景。

團隊方面,目前共有11人,創始人&CEO茅矛為醫學博士,曾擔任華大基因CSO,指導研發、癌症業務和投資併購工作;還曾在葯明康德資深副總裁、在亞洲癌症研究組織任總裁,以及在默沙東任分子分析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實驗室任主任。聯合創始人&COO張鋒也是醫學博士,曾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聖托馬斯醫院和英國皇家腫瘤研究所任基因流行病學研究員和高級生物信息師;後加入默克公司擔任副總監,後又任職葯明康德總監和明碼科技全球運營總監。聯合創始人&CFO郝舒佳是北京大學MBA,曾任職於比亞迪財務部,後加入華大基因財務中心,歷任集團資金部資金主管、華大基因香港研發中心財務經理、集團FSSC資金總監。

目前,思勤醫療正展開A輪融資,主要用於研發投入,CFDA報證(包括建設GMP廠房、啟動臨床試驗等),商務推廣等方面。公司曾於今年2月獲得來自松禾創新、創賽基金的千萬元級天使輪融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城南計劃重構北京高端居住格局:「西中央別墅區」了解一下
中科創星米磊:硬科技是每一次強國更迭的「密鑰」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