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庫科技何宛余:用人工智慧去更高效的協助建築設計工作
據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統計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預計全球竣工的200米以上的寫字樓、酒店等超高層建築物數量將達到1500棟,實現六年連續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數據還僅僅只是200米以上的建築物,在這之外,低於200米的建築物更是不在少數。從初始設計到最終的出租/出售,這些建築的背後蘊含著極大的市場。
圖 | 小庫科技創始人兼CEO何宛余
傳統設計流程耗費時間,部分工作不該由人來做
在建築設計這一塊,對於大多地產開發商而言,拿到地皮後,他們想要稅後利潤最大化的建築業態組合,這就涉及到一個「強排」,而這個步驟是設計師開始進行設計的起點。
所謂的強排,不專業的講,就是根據多種要求、因素,在基地上用建築物進行一種類似於「排版」的行為。這個過程是枯燥的,「我認為,人並不擅長這個事情,所以這件事也不該由人來做。」小庫科技創始人兼CEO何宛余稱。
何宛余於荷蘭貝爾拉格學院建築與城市設計(設計與計算機演算法方向)碩士畢業,在創立小庫科技之前,她就職於國際頂尖建築事務所OMA(大都會建築事務)。
她直接指出稱,不管哪家公司,普遍都有一個現象——加班熬夜,這背後反映的是建築設計師行業的痛點。
這裡,她例舉了一件親身經歷事情。此前,她所在的設計團隊曾經跟過一個項目,只因為強排一直沒有得到結果,開發商覺得遠距離溝通不是很便利,便把整個設計團隊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並讓他們放下手邊其他所有事,只做強排。這之後,設計團隊花費了兩周的時間,才排出了最終結果。
「在我看來,(把我們特地叫到辦公室)是完全沒有意義的,關於強排,怎麼能排到最多?或是怎麼能排到最合理、獲值最大化?這是一個數學運算,其中還結合了幾何學等等。」何宛余表示。「做強排,人沒有辦法快速實現,需要不斷地試錯,時間就這樣耗費了。」
當然,不僅僅是強排,在建築設計領域,還有很多設計仍在做著那些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工作。在她看來,這些工作是可以用機器去更高效完成的。
打破傳統做法,將工作時間由兩周壓縮至幾分鐘
2010年的時候,何宛余與自己現在的合伙人楊小荻研發了一個軟體,這是小庫科技產品的「雛形」。直到2016年,在技術成熟到一定階段之後,他們認為,除了自己用,他們還可以把這個技術分享給別人,這也是他們決定成立公司的原因之一。目前,小庫科技的產品主要有兩個功能版塊,一個是人工智慧設計雲平台,另一個是人工智慧設計雲服務。
還是以強排為例,傳統的做法是先對基地進行分析,生成一份CAD格式的文件,然後設計師拿著樓型產品在上面擺放。一般來講,設計師會拿出多個強排方案,以便後面進行進一步的驗證,看是否符合規範要求,譬如樓間距是否能滿足日照時間的規定。以南京為例,在冬至日或是大寒日,住宅最底層累計或是連續的日照時間不能低於兩小時或三小時。用何宛余的話來講,這中間的三個「或」字就已經能夠催生出N種強排方案。
「先分析基地,再做強排設計,設計完了還要去驗證,這個流程至少要反覆三四遍,除非是非常有經驗的設計師,較短時間內的成功率才會非常高。」何宛余表示。「同時,在傳統做法中,為了做強排和驗證等,設計師需要在幾個軟體之間倒來倒去,不斷地做修改和調整。」過程看起來十分繁瑣,且大部分工作都是重複進行的。
在這方面,小庫科技的平台將之壓縮成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分析,在平台上傳CAD文件,或是在已經接入的地圖上直接圈出基地位置,從而基於大數據分析,得出這塊地的土地價值、商業價值等等;第二步是設計,設計師將接受日照時間、樓間距、建築密度、綠化覆蓋率等條件進行錄入,由AI進行計算,從而給出多種組合的可能性;第三步是生成方案,依據設計取向,譬如景觀最優先、獲值最大化等等,系統會從上萬個方案中精選9個方案,再由設計師擇優選擇,最後由平台輸出包括PPT在內的所有成果。其中,若需要調整,平台也提供在線編輯功能。
何宛余介紹,使用小庫科技的平台,原本可能需要一兩周來完成的工作,僅需要幾分鐘就能完成。就算加上調整,速度也遠勝於人工作業。
此外,除了前期的強排工作,小庫科技的平台功能也覆蓋了面向設計師的造型設計,以及面向開發商的土地的可行性研究、拿地方案可行性等。
對於產品的未來,何宛余表示:「就產品來說,我們做的是住宅建設裡面前20%的工作。縱向上,我們未來會逐步做到建設工作的30%、50%、60%;橫向上,我們也會從住宅建設、辦公樓繼續拓展到商業廣場等。」
沒有核心創造力,模仿抄襲只是追隨者
在公司成立之初,「如何運用人工智慧去更高效的協助建築設計工作」是小庫科技的初衷。而在何宛余看來,人工智慧能夠站在一個專業高度上,去協助人類做一些統籌性的建議和決定,從而幫助項目達到一個最好的效果。
僅國內而言,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建築設計的公司還是不多的,也因此,何宛余稱自身團隊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真正的競爭對手也還沒有出現。
圖 | 深圳灣生態科技城二標段(運用小庫原型)
一般來講,當一個行業已經打開了大門,後面會接連出現更多的同類企業。不過,對於競爭,何宛余並沒有體現出特別的緊張感因為在其看來,企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在於「創造力」,是不是能夠一直保持領先?是不是能夠一直創造新的東西?
「雖然沒有競爭對手,但是我們知道,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想follow我們。對此我們不擔心,除非他比我們更有創造性,我才會將其視為競爭對手,若只是抄襲、模仿,我只能把他看作是一個追隨者。」
目前,在產品推進方面,除了常規的品牌宣傳之外,小庫科技也在今年發起成立了一個「人工智慧城市與建築設計智庫聯盟」,其中,在多個城市,他們已經與當地多家設計機構打造了「人工智慧聯合創作中心」。
「我們希望把我們的能力給到這些研究機構,讓他們用我們的產品,同時也能幫助自身進一步提升、完善產品。」
【鎂客·請講】專註於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自動駕駛的尚方寶劍在哪裡?他們或許給出了答案
※為保護人體內微生物多樣性,科學家要建「諾亞方舟」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