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創投進入冷靜調整期 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文娛產業的「壞時代」來了嗎?

創投進入冷靜調整期 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文娛產業的「壞時代」來了嗎?

鉛筆道 專欄作者 | 深響

深響:騰訊科技資深記者劉亞瀾創辦,做既有深度又有響度的商業報道,解碼新經濟,發現新機遇。

邊際擴張成本極高,加上退出渠道受阻、監管趨嚴,2016年以來,資本趨於理性的由熱轉冷現象在文娛行業凸顯,文娛行業的投資熱度和投資數量均呈現下降趨勢。

「文娛產業迎來寒冬。」這句話幾乎每年都會被拿出來說一遍。如果你往回翻看過去5年的媒體報道,每一年,都有許多關於文娛行業走向衰敗的報道。

比如O2O佔據一切注意力的2013年,文娛融資數量少到可憐;風頭正盛的2014、2015年,百舸爭流,真正的匠心從業者才高運騫;創投圈遭遇寒冬2016,文娛投融資的數額開始出現回落;頭熱腳冷的2017則是以調整、淘汰、洗牌為主題,等待上市的影視類公司更是「無人生還」。

到了各種紅利見頂的2018,「寒冬論」又一次甚囂塵上。而今年的論調比過去更「喪」——「脫虛向實」的退出通道非常不暢、資本積極性驟降,政策穹頂突然落下、商業模式遭遇拷問。

另一方面,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根據鯨准研究院的數據,截至今年8月,文娛行業融資金額基本與上年融資總額持平,但融資數量卻僅為去年的40%,創業公司的成長機會更少了。

所以,這真的是一個文娛產業的「壞時代」嗎?我們用數據與事實來說話。

核心與證偽

今年是「證偽」的一年。

從時間線上來看,文娛賽道投資最火的階段是2014年-2016年。如今,經過幾年發展,當時投資的「概念」已經處於該接受市場驗證的階段。

但比較尷尬的是,「做大」和「做強」一直以來都是投資人判斷公司前景的兩個維度,相比於其他行業,文娛行業的這兩個維度都很難保證。

最讓人苦惱的就是內容的不確定性實在太強,同時,由於內容的標準性很難界定,規模化不像互聯網、軟體、電商那麼好做。

文娛產業鏈簡圖 (圖片來源:鯨准中國文娛產業大報告)

事實上,文娛產業從商業模式上看,很簡單,無非兩種方向:內容與平台。只是內容本身的特點,讓這個產業變得格外非常複雜。

純內容創業者的商業模式直接明了——做好內容,將內容賣個好價錢。而這個出錢的購買者,可以能是平台,也可能直接是用戶。根據鯨準的數據,80後、90後、00後等年輕的用戶對於互聯網化生活方式接受程度高,有較強的粘性和歸屬感,對互聯網內容有普遍認知度和認可度,付費意願強,預計2020年,此群體人口數量將超5億,帶來可觀的付費市場。

而平台的商業模式相對複雜。廣告變現、內容付費、版權增值(開發/分銷)是三種主流的商業模式。下圖總結了文娛行業主要內容形態所對應的商業模式,千變萬化,不離其宗。

文娛產業商業模式概覽 (圖片來源:鯨准中國文娛產業大報告)

一個毫無爭議的結論是,所有的商業模式的源頭都是內容的優質性。

當然,「優質」的含義極其豐富——良心製作、用戶喜愛、行業認可、沒有政策風險、具有傳播性、具有延展性……而內容生產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人」的行業,環節太多、人的因素太強,導致決定內容是否優質的變數太多。

這些變數也導致了內容生產的邊際擴張成本極高。

冷靜的資本

邊際擴張成本極高,加上退出渠道受阻、監管趨嚴,2016年以來,資本趨於理性的由熱轉冷現象在文娛行業凸顯,文娛行業的投資熱度和投資數量均呈現下降趨勢。

先來看下文娛行業非常嚴重的資本退出問題。

鯨准數據顯示,2014-2018年,創投市場文娛行業退出數量呈現遞減趨勢,退出金額每年較為平均。在2015年退出數量和金額均達到最高峰,退出數量達91起,退出金額破千億。

「脫虛向實」原則是目前資本市場主要監管機構貫徹規範化和嚴格化的主導思想,進行「窗口指導」,單看今年,還沒有看到一家在A股成功上市退出的標的。

不過,今年的美股、港股上市潮雖然「慘痛」,但也讓一些平台型文娛公司完成了上市使命。B站、映客、虎牙、愛奇藝等公司的上市,是投資人文娛產業中「平台」的押注成功。根據文化產業的結構,平台是信息傳播的媒介,是最容易聚集用戶的地方,也是最容易集中資源的標的,而這樣的標是稀少而昂貴的。這類投資機會在2010-2014年之間比較誘人,但16年之後的資本想要分得一杯羹就較為困難了。

B站的上市背後有A站的黯然落幕,映客的上市也映襯著當年上百個直播APP的逐漸退場。文娛的市場結構決定了平台類項目的稀缺性,也就意味著文娛行業的馬太效應會越發明顯。

而在上市通道不暢的情況下,併購倒是一個退出的好方式。例如今日頭條全資收購Musical.ly,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等等。

2014-2018文娛行業上市融資數量及金額 (圖片來源:鯨准中國文娛產業大報告)

「一是受制於商業模式,一是受制於規模,有不少前幾年投的公司在市場驗證面前就不是那麼成功,再加上外部資金鏈收緊,整個市場就陷入觀望了。」曾投出SHN48、B站、米未傳媒的陳悅天如是總結當下的文娛行業情況。

那麼,嚴峻的形勢面前,現在的文娛投融資和創業又有哪些趨勢呢?

· 影視受寵,短視頻、直播、知識付費興起。

· 文學、知識付費集中在創投市場,成熟的音樂、影視併購比例高。

· 目前投資更關注垂直領域的流量轉換和變現創新,各類內容、業態和場景結合下的投資機會。

《鯨准中國文娛產業大報告》對文娛行業的未來大趨勢進行了一番總結

1.新的智能終端伴隨著新的文娛生態。

2.新媒介為平台型公司帶來新機遇。

3.提速降費,流量殺手型應用不再是不能承受之痛。

4.創投進入冷靜調整期,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5.線上、線下統一標準,政策監管趨於高效。

6.資本上市退出受阻,併購退出「C位」穩固。

7.居民文娛消費支出佔比基本穩定,但文娛服務消費佔比穩步提升。

8.碎片化時代來臨,用戶習慣「移動轉移」。

9.年輕用戶登場,「種草」高品質、個性化文娛內容。

10.全IP運營大勢所趨,未來增量市場空間可期。

11.正版內容價值凸顯,頭部IP更具開發價值。

12.更逼真、更沉浸的內容體驗將是未來發展方向。

13.跨類別經營,平台內容多元化成為趨勢。

14.內容公司成立時間後置,平台需求倒逼內容供給端發展。

15.內容付費收入增速超越廣告,漸成主流商業模式。

其實,當下經歷的資本周期倒不是壞事,畢竟任何一個市場都會經歷周期性的調整。正如娛樂工場合伙人劉獻民所言,「在現在這個時點,大家希望看到行業裡面的企業真正創造商業價值,而非賬面估值。所以現在整個行業對市場的認識也慢慢回歸到本質,即創造價值。」

編輯 | 丹丹

本文為鉛筆道專欄作者「深響」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作者以及原文出處,未按照要求轉載者,鉛筆道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鉛筆道觀點,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10月15日 鉛筆道DATA優選項目
國家版權局約談今日頭條等13家網路服務商 切實強化用戶管理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