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霜降之後便是冬: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霜降之後便是冬: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一場秋風一場寒,霜降的到來,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在這個草木衰敗的季節里,卻有一些植物凌寒綻放,別有一番韻味。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這首詩盛讚木芙蓉,因為在秋風至,百花凋萎的時節,木芙蓉卻獨獨在這時候開花。木蓮花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拒霜花,她竟能不畏晚來的秋霜,且相得益彰。「清姿雅質,獨殿群芳,乃秋色之最佳者。」

霜,是暮秋特有的一種現象,是由於晝夜溫差大,水氣冷凝液化才形成的。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

「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

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

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

呂本中在宋高宗時期,曾擔任過中書舍人這一官職。但因其主張政治清明、收復失地,得罪了權臣秦檜,被罷免職位。這首詞,就是他在被免職後,流徙輾轉途中作的。

上片中兩個動詞用的很好,「侵」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斜月照射下的驛路,被行旅者無意侵擾,「度」字是寫溪橋上的經過一晚凝成的曉霜,被行旅者踏破,不復原貌。詩人用這兩個動詞將一個不辭秋寒砭骨,不顧霜晨路滑,匆忙奔波、狼狽趕路的羈旅客形象勾畫出來。

「短籬殘菊一枝黃」,寫的是詩人旅途經過的山野人家的院內景象:院籬低矮,傲霜的秋菊已經開過,只留下殘枝上伶仃的一朵黃花。「殘」字帶著霜打風剝的痕迹,而「黃」則與很快到來的枯萎相連,衰敗的勢頭無法挽回,已經漸漸失去往日的光彩照人了。

「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之句,交代了時間是九月九日這個倍思親人的重陽佳節,與現時差距不大,霜降確與重陽時間相近。在此佳節,詩人身處之地,不是舉家登高之地,卻是在亂山深處的旅途上。作者此時的心境之蒼涼,可想而知。

下闋重在抒寫詞人路途中的悲涼凄苦心緒。投宿在荒野的旅店,頭粘枕頭卻輾轉不能入睡,森森的寒夜顯得格外漫長。

往日只聽人說江南風光無限,現在身處江南,沒想到懷念中原的思歸之情卻無法抑制,愈益熾烈,轉而覺得江南景物到處都是一片凄涼。

寒霜,往往出現於秋天晴朗的月夜,晴朗的夜,天空中沒有雲彩,地面上散熱很多,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

這首詞以驛橋上的晚霜入眼,寫了詩人秋夜趕路時的凄涼心境。語言清婉,構思精巧,似乎詞人信手拈景、隨意著墨,便使情與景自然交融,產生了感人至深的秋意共鳴。

文 | 南隹(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一輪皓月,亘古不變: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一條運河二名勝,一片姑蘇一片聲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