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問·崔曉波:除了上帝 任何人都要用數據說話
如果說20世紀最重要的資源是石油,那麼在數字時代,數據就是21世紀的石油。
你肉眼可見的數據價值,是華住旗下所有酒店入住客人的信息被黑客以37萬元人民幣販賣;你看不見的地方,是搜索起家的百度、社交起家的騰訊、電商起家的阿里,都緊握著手中的數據:百度擁有人的興趣與需求的數據,騰訊牢牢攥著人際關係的數據,阿里則掌握了購買與消費的數據,分庭抗禮。
與互聯網巨頭們的玩兒法不同,TalkingData似乎正在設計數據時代的新格局:未來數據的核心是連接而非擁有,我們,要做數據連接。
在前不久舉行的T11 2018暨TalkingData數據智能峰會上,TalkingDat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崔曉波公開了以「數據智能服務平台」為核心的整體平台全景圖,並用簡單三個詞語對「數據中台」做了概括:連接,安全,共享。
在崔曉波看來,業界對數據共享的最大誤區在於,「我想要你的數據,或你想要我的數據,這就是僵局。未來,誰也不會擁有誰的數據,而要強調將數據做連接,把所有的身份匹配、映射。」
麻省理工學院的布倫喬爾森教授曾將大數據和顯微鏡做類比,用以顯示大數據的巨大變革作用:顯微鏡把人類對自然界的觀察推進到了細胞級別,而大數據,則成為人類對自身社會行為進行觀察的「顯微鏡」。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大數據正在對人類社會與人類行為進行著精確改變,而崔曉波和他的TalkingData,正在改變著整個大數據行業。
七年時間,TalkingData從提供工具方法到打造「數據中台」,產品與服務在不斷更新換代,但TalkingData的願景卻始終如一:「數據改變企業決策,數據改善人類生活」。
格局
不做具體業務 中立一以貫之
7年前,崔曉波的妻子提醒他,創業可以,但家中就剩兩萬塊。TalkingData的聯合創始人蔣奇說,只剩兩萬元積蓄,可能有些誇張——「因為崔曉波當時告訴我,不止兩萬,還有點零頭。」調侃之餘,創業之初的艱辛可見一斑,但即便就是在那樣孤注一擲的創業歲月,崔曉波也仍舊強調TalkingData的中立性。
初創時期的TalkingData主打工具和方法,主要是為遊戲App開發者提供數據分析服務。比如通過對某個遊戲關卡通關人數的數據統計,對遊戲的難易程度進行適當調整,用以提升整個App的用戶體驗。
隨著客戶慢慢地積累,TalkingData逐漸走上正軌,也掌握了不少遊戲行業數據,這時有人慫恿崔曉波,乾脆去做遊戲好了,哪款遊戲賣得好,直接做代理;甚至還有投資人希望他弄幾款遊戲上市。「當時我們就像個裁判員,天平稍微歪一歪,就會影響別人的生意。」
崔曉波拒絕這種殺雞取卵式的發展,「從創業一開始就想得比較清楚,不會做任何具體業務,只提供數據服務,這份工作本身是個慢活,需要中立性,一旦進入某個業務,你可能就失去了中立性。」
在今年的數據智能峰會上,崔曉波公布了與騰訊等方面的合作,有人評論稱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站隊」,面對質疑,崔曉波顯得很淡定,也很坦誠:「想法真的很簡單,誰願意真的開放數據,誰願意為實體產業賦能,就去同誰合作。」
崔曉波底氣當然足,因為他就是這樣做的。去年,TalkingData提出「成效合作」概念,所謂「成效合作」,就是以效果為導向,按實際效果來衡量,打消了企業家們對大數據能否產生實際效果的疑慮。企業家都講求實幹,崔曉波的實用主義方法論再貴,也有大客戶願意買單。不過,要想成為崔曉波的合作夥伴都要經歷考驗——他們要對合作方的CEO進行面試。對此,崔曉波解釋說:「第一個要求就是CEO必須engage(參與),老大不參與、不相信這件事,我就不做。」
方向
追尋人本主義 改善人類生活
TalkingData內部有兩句話隨處可見:數據改變企業決策,數據改善人類生活。前者是毋庸置疑的趨勢,企業家越來越依靠數據說話,並非靠直覺、拍腦袋做決斷;但對於後者,人們也許會抱有疑慮:大數據是否真的能夠解決個人問題?
「七年前我們定下這個目標的時候,也笑著問自己:這可能嗎?」崔曉波眼神飄忽,回憶起當初的日子,「但其實慢慢走到今天這步,我倒覺得,還真有可能。移動互聯網帶來大量數據、引發種種變化,不僅政府,包括民眾對數據的理解其實也在加強。」
近五年,中國GDP年平均增長率約為7.1%,物質資料豐富、生活節奏加快的同時,時間壓力也與日俱增,人們發現經濟學中的「二八定律」正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上演:花費80%的時間,卻只換來20%的效益,我們越窮越忙,越忙越窮。正如美國有錢人的精神導師德魯克曾經說過的:如果你計算一下你的時間,你會發現自己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個體如此,社會更是如此。以往,政府常常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角度進行城區規劃,比如北京城內備受詬病的環狀道路,65%的重點小學、80%的三甲醫院分布在四環內,郊區公共服務設施明顯不足……針對這一點,TalkingData設計了一系列市民可以參與的城市規劃項目,市民根據需要,在虛擬界面自主規劃各種設施,再由系統收集、整合民眾意見,傳達給政府,以了解居民對城市配套設施的需求。
類似的運用還有很多,TalkingData此前還利用開放數據系統,在北京前門大柵欄地區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為的是了解遊客參觀喜好,人們是更喜歡逛逛老衚衕,還是願意去政府花重金打造的商業街?從這個實驗中能夠清楚看到,老北京韻味兒十足的四合院,更是遊客的心頭所好。
大數據正在提升著每個人的生活質量,其核心理念正是以人為本。「若在城市管理上,慢慢達成數據的透明共享,我覺得城市就會變得更好,居住就會變得很舒服,人也會慢慢優化自身,比如現在大家開始計步了,還有很多模型反應你的生活狀態和健康狀態,我覺得那樣一天,會慢慢到來。」
邊界
生活數據的安全與合規
大數據時代人們的生活的確比以往更加便利,美團知道你愛吃什麼,淘寶知道你愛買什麼,百度知道你想看什麼……從飲食到健康,從身體到思維,大數據似乎比人類更了解人類本身,我們似乎回歸到了剛剛降生在世界時的那般赤裸與透明。
當你登陸App,輸入手機號進行註冊;當你百度一下,瀏覽歷史正在被記錄。你感嘆著科技為你帶來的迅捷與方便,卻不知你正在用自己的數據與隱私為此服務買單。李彥宏曾說,「我想中國人可以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如果他們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的,那我們就可以用數據做一些事情。」
我們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就這麼「被自願」了。
而TalkingData仍在努力堅守這條底線。在與艾問人物交流的過程中,崔曉波談到一次經歷,他陪同一位投資人在公司參觀,恰好談到數據隱私與保護的問題,崔曉波喊住路上的一位員工,讓他幫忙查一項數據,卻被員工以「你無權查看」為理由拒絕了。崔曉波說,「實際上,在TalkingData,誰也沒有這個權力。」
TalkingData設有專門的法律研究部門,「但你會發現不同區域,它的規定都不太一樣,比如歐盟的法律比美國就要嚴苛一些,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因為歐盟基本上沒有特別大型的互聯網公司,所以它會制定一些比較嚴格的管制策略,Google來了,我先罰40億歐元,然後Facebook來,我接著罰,中國企業來還要罰。而美國是由法院最終確定哪些行為構成侵犯隱私權,所以美國的信息隱私保護規則相對靈活,因為每個國家立法的出發點是不同,規定肯定會有所差別。」
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開始施行,隨著網安法和配套法律的逐步落地,TalkingData也已按照國內的法規,將數據安全作為全局考量,納入所有業務和產品的設計與落地中,並在數據保護技術方面持續進行大量探索和實踐。如今,TalkingData已經通過了ISO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並在2017年獲得了CMMI(level 3)認證。兩項具有國際權威的認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說明TalkingData的信息處理合規化。
儘管如此,崔曉波仍舊坦言「去年網安法出來後,就一直沒有出台細則,只有相應的一些處罰規定,從業公司摸不清楚法律的邊界到底是什麼,我們其實很希望國家抓緊立法,能讓我們清楚黑線和白線在哪裡。」
2011年成立的TalkingData,沒有七年之癢,只有七年堅守。在艾問人物看來,大數據之於崔曉波,也許不僅僅是事業,更像是一種信仰。他經常說:除了上帝,任何人都要用數據說話。在安全與合規的底線之上,崔曉波正在探索大數據時代的未來新坐標,並且在朝向「數據改變企業決策,數據改善人類生活」的最初願景,越走越近。
—END—
※艾誠:女人想要自信,請先忘掉自己的性別
※艾問:趣頭條和譚思亮,把拼多多和黃崢踩在了腳下
TAG:艾問iA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