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

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

央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對愛好讀書的人是一道文化饗宴,這一承續《中國詩詞大會》再鑄輝煌的文化節目,被無數讀書人立為心中的閱讀和智慧的豐碑。

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

中國詩詞大會

曾記得,第一季《朗讀者》開播適逢農曆「雨水」,是巧合更是天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相信如果杜甫看到這一幕定會「老夫又發少年狂」,漫步草堂,仰視夜空,放聲感嘆:好雨!好書!好個《朗讀者》!

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

杜甫詩

無獨有偶,看過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猛然想起一部書和一部電影,那就是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說《朗讀者》和英國舞台劇電影《生死朗讀》。

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

閱讀改變人生

小說《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講述的是一個中年女人與15歲少年的「錯愛」故事:15歲德國少年米夏因意外患病而結識了一位比他大21歲的公共汽車售票員漢娜,因性的萌動而沉浸在這位中年女人的懷抱中。

小說1995年一經出版就引起了世界的巨大轟動,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本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德語書,2008年被改編成電影並一舉獲得了世界電影金球獎和奧斯卡獎。

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

《朗讀者》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蘊意卻極為豐厚。米夏從一個風情萬種的成熟女人得到性的滿足,但在女人漢娜的角度,醉心的卻是從身體與文化都處於生長期的米夏那裡聽取各種知識,她更要求少年為她朗讀多種第一流的文學作品,《紅與黑》《陰謀與愛情》以及歌德、里爾克、貝恩的詩歌等,朗讀聲成為了他們「愛情」生活的獨特組成部分。

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

電影《朗讀者》劇照

米夏長大了,漢娜卻在某一天神秘地失蹤了。當他們再見面的時候,米夏因讀法律而參與法庭實習,而漢娜卻坐在了被告席上,她因為曾當過納粹集中營女看守而成了一個納粹戰犯,但她掩蓋了一個被她視為高於一切、關乎生命尊嚴的真相——她是一個文盲!

為了掩蓋,也終因自己是文盲而走進監獄,就此也掀起了故事的高潮:為了拯救一個文化虔敬者、文化尊嚴捍衛者的靈魂,米夏不惜選擇了在法庭上沉默以保全女主人公生命尊嚴,在「後法庭時期」以「朗讀者」身份給漢娜寄送錄音磁帶。

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

《朗讀者》劇照

十幾年間,文盲漢娜聽著「朗讀者」米夏的聲音,學會了識字,甚至可以寫出渾然天成的簡單書信了,她走進了文化。通過努力,她還獲得了減刑,即將釋放,回歸社會。一場救贖行動眼看就要完成,但內心充滿喜悅與掙扎的漢娜卻在釋放當天的早晨,選擇了懸樑自盡……

小說《朗讀者》、電影《生死朗讀》和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給人以啟發:文學看似不實用,但它能讓人更好地承受生活。文學濃縮了萬千人間的面貌和圖景。有了文學鋪就的地圖,人就不容易被個別事情嚇倒打敗。

文學也讓人發現日常生活中細微閃亮的光芒,令每個片刻都不乏味,即使是最讓人沮喪的日子,也可能有奇特的光一閃。

電視文化節目《朗讀者》和電影《生死朗讀》

書中有詩和遠方

文學給予人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平常的日子裡或許感受不到,但每每在關鍵時刻,尤其是在人生窘迫的逆境之中,你會煥發出連你自己也會訝異的力量,激勵並支撐著你步履堅定地前行,這力量的源泉就是文學。

在今天,閱讀已經不能改變世界,但依然並絕對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人讀不讀書,讀了什麼書,讀了多少書,如何讀書,為什麼讀書,這些都寫在他或她的氣質里。許多人的經歷佐證:閱讀能夠改變人生,能夠成為一種寬廣的生活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元 的精彩文章:

不是每個人都能當馬云:盲目創業使多少年輕人走上絕路
在美國作為文人的唐爽和方舟子充當什麼角色

TAG:元谷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