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女懷胎11個月,晚上做一夢:兒子是天命之子,多年後一一應驗

此女懷胎11個月,晚上做一夢:兒子是天命之子,多年後一一應驗

其實,歷史上有兩位太后名為孝庄,一位是明英宗的皇后錢氏,還有一位是清太宗的妃子,博爾濟吉特氏,其於康熙年間被追封為太后,號:孝庄文太后。本文我們主要講述的是後者,既:博爾濟吉特氏。

她出生於一六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卒於一六八八年,名為布「木布泰」,也有的人將之譯為「本布泰」。其出生名門,乃是蒙古一部落貝勒之女。她乃是皇太極之妃,也是孝端文皇后之侄女,而其子乃是順治皇帝。

歷史上對她的評價極高,其一生賢德,培養輔佐了兩任君主,即:順治和康熙,可以說,她在政治方面也頗有建樹。那麼,這位與三位帝王關係均極密切的女人,其情史究竟如何呢?民間流傳其嫁與多爾袞一事是否屬實呢?

她乃是當時蒙古地區勢力頗大的科爾沁部落的貝勒寨桑次女,其於,十三歲便嫁與年以三十四歲的皇太極。她極為智慧,憑藉各種手段籠絡人心,使各方勢力歸附其下,終於,使得她的獨子福臨成功的在皇太極逝世之後沿襲帝位。

在其子福臨逝世之後,她雖然悲痛不已,但是,仍然能夠盡心扶持其年幼的孫子——即康熙,繼承大統。在她的輔佐下,這位幼年皇帝得以開創盛世,她為此殫精竭慮費盡心力。

各類史料都對其記載頗多,民間也流傳著關於她的頗多傳說,在歷史的迷霧籠罩之下,關於她的很多極富傳奇性的故事變得真假難辨,例如:她是否在年少之時便與多爾袞相戀。再者,她是否有個乳名為玉兒。甚至,其是否真的在身為太后之時嫁給多爾袞。

可以說,關於她的各種故事實在是太多了。但是,透過重重迷霧,根據史料記載,我們還是能夠看出其隱忍果敢,極具大義的人格品質。

據史料記載:皇太極在即位稱帝之前,膝下便有五個兒子。大兒子豪格,出生於一六零九年,被封為肅親王;次子洛格,生於一六一一年,於十一歲時夭折;三兒子格博會,生於一六一一年,七歲早夭;四兒子葉布舒,生於一六二七年,被封為鋪國公;五兒子碩塞,生於一六二九年,被封為承澤裕親王。

儘管膝下子嗣不少,但是,其稱帝之時正式冊封的後宮妃子卻均未能生下一個兒子,五子均為庶妃所出。而且,自一六二八年至一六三七年之間,長達數年時間並無皇子誕生,只有八位公主降生。當時,不僅僅帝王和后妃在著急,乃至於整個皇宮之中的人都在期盼著一位皇子的誕生。

一六三七年,這一年皇太極已經四十五歲,但是他在這一年卻極為高興,因為他喜得三位皇子,其中,八皇子為正式冊封的東宮大福晉海蘭珠所生。但是,似乎是老天有意作弄,一六三八年正月二十八,這位為正宮妃子所生的皇八子卻染及天花,最終,不幸夭折了。

此時永福宮庄妃已懷胎多時,挺著大肚子已經十一個月,早過了預產期。她此前已經誕下三位公主,此時,十分希望能夠生下一位皇子。皇八子的早夭,給了她很大的壓力,如果此時能夠順利誕下一位皇子,那麼,她定能使悲痛之中的皇帝得到一些安慰,也能彌補一下後宮之中仍然無正宮妃子所生皇子的缺憾。

在皇八子早逝之後的第三日,即:三十日的這天晚上八點左右,福臨——即後來的順治降生了。

小福臨降生之時的一聲啼哭,使得籠罩於盛京的沉重陰雲得以消散,宮中眾人臉上都洋溢起喜悅的笑容,都爭相奔走相告這一喜事。並且,皇太極極為聖明的一點在於:將西宮取名為「永福」。而庄妃實乃一介有福之人,皇九子的降生使得整個宮廷都感受到「福」的來臨。

因此,皇九子名為「福臨」。

據傳,福臨降生之前,庄妃曾做了一個夢,夢中一位神仙將一個男嬰交予她,並說:「此乃一統天下之主。」庄妃將男嬰接過之後,那個人便消失了。都知道,歷史上類似這樣的傳言,不過是為了製造輿論,使得天下眾人都認為,此子天生不凡,乃是真龍天子罷了,不可信的。

一六四八年十一月,本來被封為「皇叔父攝政王」的多爾袞,擅改旨意,將這個名號改為「皇父攝政王」,這也是孝庄太后下嫁一說的由來。之後,這位攝政王又被冠以「皇父」的稱號,這在前朝是從未有過之事,因此,民間議論紛起。

「皇父」不由自主的便讓人聯想到「皇母」,「皇父」為多爾袞,而「皇母」自然便是孝庄太后了,因此,人們妄加推測,這兩人必定已然成婚。知名學者孟森先生對此有著獨特的見解,他認為:「皇父之名,與古時候的尚父、亞父之名類似,都是皇帝出於尊重對於臣子的稱呼,所以,僅憑這一點並不能支持太后下嫁一說。」

太后下嫁一說,最早出自從事反清運動的張煌言所著的一首詩——太后下嫁詩:

「平明供奉入彤闈,亦舞霓裳唱羽衣;千騎驂驔知侍獵,揮鞭馳道擁明妃。

毳殿春寒乳酪香,近臣偏得賜新嘗;老璫不解駝酥味,猶道天廚舊蔗漿。

... ...

六曹章奏委如雲,持敕新書翻譯聞;笑殺鐘王空妙筆,而今鳥跡是同文。

玉幾憑來顧命新,負扆聞道有家臣;從今賭卻鑽刀咒,不信華人信滿人!」

慈寧宮修建於一六五三年,即:順治十年。孝庄於四十二歲入住慈寧宮,若真的是在慈寧宮大操婚事,也肯定是在順治十年之後,而那時多爾袞已病逝很久了,所以,詩中這一點便不可信。「春官昨進新儀注」,詩中這句話是講禮部為此次婚事進呈程序,後來,演化從事這項工作的禮部尚書為錢謙益。如今,各類史料之中,並未發現什麼「太后下嫁」的新儀注。

而錢謙益此人曾任職南明的禮部尚書,於一六四五年降清,之後,被任職為清廷禮部侍郎兼管秘書院事,充明史館副總裁。不久,便因病離職,順治五年之時其早已離職歸鄉,詩中稱其主持太后大婚禮儀事宜,實在不可信。

張煌言所做之詩,帶有非常明顯的政治立場,乃是南明抗清在文學領域的鬥爭。對於歷史,切忌妄議,無真憑實據,切勿輕信。

一六五一年正月十二日,此時相隔多爾袞病逝已一月之久,福臨親政掌權。此時,他尚只有十四歲,實在年幼,難擔天下大任,而負責輔佐他治理如此龐大國家的重任便落到了孝庄的肩上。年幼的順治在議政會議前後或者犯難之時必會向孝庄討教,當時,朝中重要奏摺必會呈由孝庄批閱。對於太后輔政一事,朝堂上下都達成共識。

而且,為了方便太后輔政,朝廷特地將內三院衙署遷至皇宮之內。當時國內仍有戰事,北方地區需要加強統治,而南方仍未統一這一切全都得依仗八旗軍隊。諸王侯,有的執掌一旗,有的領兵一方,各自手下的軍隊人數,多者高達數萬,少者也有數千。他們手握兵權,因此,在朝中頗有權勢。

皇帝執政之後各方面都得依仗這些人,因此,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勢極大,有些時候甚至不將這位年少的皇帝看在眼裡,時常否決順治的旨意。每當遇到這種情形,順治必會心情煩躁,脾氣大燥,而這時,孝庄便會出言助其開解。首先,勸其隱忍,必要時可以做些讓步,以得到諸王侯對其的支持。而私下,孝庄也在為削弱議政王會議權利過大做著自己的謀劃。

皇太極攝政之時,也遇到這樣的問題,諸王侯握權過大與皇權存在衝突。他當時通過一系列手段,不斷調整及擴充議政人員的數量,使得他們的權勢大大消減。孝庄根據歷史經驗,協助順治調整議政會議的人員組成,並擴充其數量。順治八年至十二年,新增的議政大臣達到三十餘人。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集思廣益,還能夠避免因個人權勢過大而操控會議的現象。

一六五九年六月份,南明將領鄭成功率大軍北進,於二十三日攻佔鎮江,三天後,江寧也就是如今的南京被圍。戰事傳來,朝野動蕩,人人不安。順治接到戰報,慌張失措,如若江寧淪陷,那麼,朝廷將失去東南地區的富庶之地,北京也會將置於險地。

在這危急時刻,他前去覲見孝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將北京棄之,退返盛京。」而孝庄卻大為反對。大清志在一統中國,不僅不能放棄北京,還得將勢力延伸至南方。她對順治大加訓斥,稱其:「此等想法乃是丟棄祖業的行為,何異於將先祖浴血打下的天下拱手相送。」

在被孝庄一頓訓斥之後,這位年少的帝王卻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宣布要率大軍親征。

諸位王侯均不贊成此等做法,認為其應該坐鎮京都。孝庄也大加勸阻,稱其:「此等行為實在太過魯莽冒失,會使得局勢更加動蕩,大不如想辦法聚集軍隊,將進犯之敵盡數殲滅。」七月份,朝廷先後派出四支軍隊趕赴江寧地區,圍剿敵軍。

八月初,前線便傳來捷報,江寧之圍已解。孝庄在危急時刻,為年少的帝王掌舵,把持局勢,作出正確的決斷,使得危急最終得以解除。

順治十八年世祖崩,皇帝福臨的第三子玄燁即位為康熙帝,布木布泰尊為太皇太后,稱昭聖太皇太后;屢上徽號,曰: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昭聖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晝夜不離左右。

該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歲的高壽安然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囑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

當然,也是她的這句臨終遺言,給了後世無盡的猜想。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后妃》、《孝庄秘史》、《孝庄皇太后——輔佐大清三代帝君的幕後女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和珅的女人中,有一個女子對他最鍾情,聽聞和珅死訊她當場跳樓了
古代軍營里有一批特殊女人,每當戰爭開打,她們的作用就非常的大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