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你,才明了自己是個漂泊的人
問:我們可以擺脫孤獨、恐懼和失敗嗎?在擺脫之前,如何更好地面對它們?
仁波切答:自我從來沒有一個具體的基礎。它是一個假名安立的概念,所以是一個從本質上被誤解的概念,好比看到一個稻草人卻把它當成一個真正的人。
但是即使聽上去這虛幻得荒謬,人們執著於自我的習性仍然非常強烈。這個所謂的自我看上去如此具體——這麼大,這麼小,這麼尖,這麼鈍,這麼高,這麼短,這麼敏感,又這麼不敏感。但事實的真相是它沒有基礎。
所以「自我」幾乎像是無家可歸的人,沒有真正的家,卻拒絕相信自己無家可歸。想像你自己走進那些離家度假者的公寓,以某種方式設法在那裡生活,就好像你是公寓的居民一樣,即使那並不是你的家。
你使用沙發、冰箱、浴室、毛巾等一切東西,你看電視,甚至把東西重新放好,熨燙衣物,清掃地板。但本質上,那不是你的家。你可能隨時得離開,因為那不是你的。
這就是「自我」一直所感受到的。本質上它是孤獨的。關於「自我」最愚蠢的一點,就是否認你真的沒有家這一事實。所以在這個否認中你變得如此大膽——你甚至設法印了寫有別人公寓地址的名片,來讓別人相信你就住在那裡。當然這是件讓人提心弔膽的事,但也讓人興奮,甚至很刺激,特別是當別人相信你的謊言的時候。
但是自我為中心的遊戲就是這麼玩兒的,這當然讓我們感到孤獨。我們怎樣才能從這種孤獨中解脫?佛陀告訴我們,我們只是需要接受沒有家、沒有基礎的事實。
不僅如此,事實上,「自我」這一概念,也就是家裡的居住者,本身就不存在。所以我們甚至無法把自己界定為一個居住者,也沒有作為居住者的資格。但是沒有人會聽得進去這個,因為這是對自我最大的侮辱。
問:對於治療抑鬱症,心理學家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我們知道,佛教是關於心靈修持的,那麼其中是否有對治抑鬱症的有效方法呢?
仁波切答:心理學我了解的不多,但總的來說,特別是在那些缺少靜思文化與傳統的地方,人們總是向外求而不是向內求,這時心理學就可能非常有用。
在一個像中國那樣的傳統社會裡,心理學可能也正變得越來越有用,因為中國人在追逐現代財富的過程中正在忘掉自己古老的價值,例如儒家的倫理、神聖的寺廟、隱士的傳統等。
我最近在讀一本關於古代隱士文化的書,並驚訝於在過去的中國,這種修行是多麼盛行。那些心理治療方式真正堪稱無價之寶,現在卻正在消亡。
我們亞洲人無法抵擋西方文化。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西方文化如此務實——比如一條牛仔褲,容易洗容易干,甚至也不用熨燙,而帶上一件長衫去旅行就很難。所以在亞洲,以及心理治療成為新興現象的其他地方,是人們新的生活方式使之成為必需。
但最終來講,心理學就像按摩,是一種休養式的治療方法。它的目標是讓你健康、「正常」,不管這意味著什麼。佛教要遠遠超越那些。佛教以獲得解脫為目標,究竟意義上並不關心健康或者「正常」。
事實上,在佛教中有很多方法對治抑鬱,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對治抑鬱並不是終極目標,但作為一種額外的收穫,抑鬱能夠得到解決。有很多技巧可以採用,其中,靜思與正念,特別是寂止和勝觀,屬於對治抑鬱最為有效的方式。
我們的世界缺乏足夠的靜思與正念。如果我們真正靜下來思考,也通常是考慮那些外在的、物質的事情,而幾乎從不專註於內在的或者簡單的事情。實際上,靜思不一定得是複雜或者神秘的,正念也不一定意味著衛道士的說教。相反,靜思和正念可以是絕對直截了當的——只是對於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純粹而簡單的觀察。
問:仁波切,您之前說過,修學佛法並不需要放棄享受。但是,為了證悟成佛,是否所有的慾望都必須拋棄?
仁波切答:享樂與慾望不是一回事。你可以僅僅通過欣賞而享受一件事物,而並不想佔有它——換句話說,就是不沉迷於它。所以是的,你不必放棄所有的享受;但是所有的慾望,包括想要獲得解脫的慾望,最後的確都需要拋棄。
而眼下,正如寂天菩薩所說,只有一個慾望、一個無明應該作為工具保留,這個無明就是認為有證悟這回事。為什麼我們應該保留它呢?因為我們不想受苦。
佛教的全部路徑,廣義來講,就像一道道巧妙的用藥安排。有一副葯是給普通的行者和菩薩的,然後當他們變得不那麼普通的時候,再給他們另外一副葯來忘掉第一副葯。
就這樣,直到你真的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給你的藥物都是為了忘掉前面的葯。但最終,只要你還需要吃藥,你就還在生病。所以理想的狀態是,你根本不需要吃任何葯。這也就是為什麼佛的境界被稱為「無學道」。
問:佛說有漏皆苦,那生命中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仁波切答: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幸福,甚至擠青春痘也包括在內,只是一旦做過了頭,就變成了痛苦。長青春痘不是好事,但是擠一擠能帶給你某種快樂和滿足感。在這個例子中,沒有人會因為擠青春痘可以體驗那種快樂而喜歡長青春痘。
與此同時,簡單地說,我們所認為和談論的所謂「幸福」,永遠是部分的痛苦。首先我們需要問,如果所有情緒都是苦,那麼生活中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我們生活中通常所說的幸福,實際上是非常令人困惑的。這有點兒像是擠青春痘帶來的滿足,快樂只依賴於短暫的痛苦的解除,一旦擠完,痛苦就會回來。
這也有點兒像是婚姻,本應對解除孤獨有所助益,卻也帶來痛苦。或者,如果在你面前有很好的食物,例如精緻的義大利麵條,美味可口,但甚至在吃的時候,你就開始擔心多餘的碳水化合物,然後關於血壓、胃、六塊腹肌、失去英俊外表等等一大堆憂慮就突然出現了。
所以生活中我們所謂的「幸福」真的是非常不完美的,並且很快就會發展為痛苦。然而,即使在這個不完美的輪迴中,一個人還是可以通過生起滿足感而試著拼湊一點點幸福。當你滿足的時候,幾乎不會感到厭倦。只有當你太過貪心的時候,才幾乎不可能感到興奮。
覺者
《地藏經》隨喜助印,培福消業
看起來是個好人,其實是個混蛋
十地菩薩道是一條英雄之路
讓自己感到失望是件好事
真正的慈悲是在粉碎你的虛偽
念地藏菩薩名,度一切苦厄
念地藏菩薩名,諸不如意事漸消除
點擊↓閱讀原文↓
在這裡許願吧
※對自己一無所知的人,只能任人擺布
※走自己的心,不要去模仿他人
TAG:每日一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