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為什麼有的父母經常說:孩子,若不是為了你

為什麼有的父母經常說:孩子,若不是為了你

王金現


1

經常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講:若不是為了你,則如何如何。孩子們呢,期初是一臉的懵逼,然後一點也不領情的樣子,轉身就走了,留給父母以巨大的嘆息。似乎,現在的孩子,唉,失望啊!痛心啊。

為什麼有的父母經常說:孩子,若不是為了你

為什麼會是這樣?

多年的心理諮詢,讓我漸漸發現了一個真相。真相就是,當父母們對孩子說「若不是為了你」時,其實,可能真的並不是為了孩子。父母的這句話中,暗含有玄機,仔細分析,就會聽出多重的弦外之音。

正因為是隱藏著的玄機,所以在頭腦層面,父母和孩子也許並不能馬上聽出這些弦外之音。但是在潛意識深處,其實雙方都彼此心知肚明,孩子們當然會表現出一副不屑的樣子。孩子的不屑,其實是這樣回敬父母的:你才不是為了我,少來這一套。

這是不是很殘酷?真相通常都讓人難以接受。不過,我可以簡單做些分析,最後再看是不是這麼個結論。


2

那年,那個年輕的父親,抱著懷中的嬰兒,到民政部門去跟自己的妻子離婚。他心中對妻子有多少的不滿意,心中有多少的失望和悲傷,無法說出,無人能說。也許,離婚對夫妻二人來說,都是最好的解脫吧。所以,他們約好到民政部門辦離婚手續。

為什麼有的父母經常說:孩子,若不是為了你

父母在家裡吵架,孩子痛苦

調解員,真是多事。他對年輕爸爸講了幾例故事,都是有關離異後女嬰的撫養中不被善待的問題的。聽著聽著,年輕爸爸似乎看到自己抱著的女兒將來凄慘的經歷和命運。他淚流滿面,內心暗自決定,為了自己心愛的女兒,那怕自己承受怎樣的委屈,也不離婚了,至少能給女兒一個表面完整的家啊,至少有爸爸呵護自己的女兒啊。

的確,自此,女兒的一顰一笑,都會給這位爸爸帶來極大的安慰。女兒便成了他的情感寄託,便成為他生命的亮光。

是不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呢?我寫這段文字時,眼睛裡也有淚花。

但,親愛的讀者,我並不是想要感動你,而是想告訴你一人殘酷的真相。你有沒有發現,這位年輕的爸爸,之所以把女兒當作自己的情感寄託和生命的希望,是因為他有一個十分無奈的處境呢?

一個人在黑暗中,最容易所希望寄託於未來的光明之中。當父母處於苦難之中時,最容易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這就說明:當父母說若不是為了孩子時,其實是在表達自己處於被迫的、身不由己的、有著難言苦衷的境遇當中,因為無法也不能為自己活,然後就把孩子當作了自己唯一的希望。

而通常,很多普通人成為普通的父母,生活大都處於苦逼的境地,要麼是在物質上,要麼是在情感上。


3

一個孩子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他在哪裡?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就跟自己的父母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繫。血緣關係是任何時候都無法割捨的。在撫養與被撫養的過程中,同樣有著物的,情感的,甚至精神上的複雜聯繫。

為什麼有的父母經常說:孩子,若不是為了你

一位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父親,吃的是青菜白麵條,流的析出白色鹽粒的汗水。拿到工資遞給孩子交學費的時候,他的臉上露出的是陽光般的笑容。似乎在那一刻,自己承受的所有的苦難都有價值了。一位母親含辛茹苦承受著各種壓力與苦難撫養著孩子,只願在深夜才能以淚洗面。而當孩子的小手撫摸到她的面頰時,瞬間,那溫暖便融化了她心頭所有的冰冷。

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之下,愛和希望,便成為了父母與子女之間最粗重的一條關係線。

父母們再也不希望自己的悲慘生活在孩子身上重演;或者自己未竟的心愿,一定能在孩子身上看到希望。這便成了他們生命的全部意義。似乎,對兒女抱有愛和希望,才使得父母們所承受的一切,變得有意義有價值。尚能如此,父母百年之後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顯然,這條線是帶箭頭的,是單向的,由父母指向孩子。

在情感上,父母把孩子當作了自己的生命延續,也就是同一個生命。既然孩子跟父母是一體的,那由孩子來承接父母的希望,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4

如果我說,父母對孩子在很多情況下是一種掌控,很多父母是難以接受的。

為什麼有的父母經常說:孩子,若不是為了你

Young professional woman with briefcase sitting in

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難道孩子就不應當理解體諒父母一點嗎?

父母所做的一切,還不是都是為了孩子嗎?

事實上,沿著由父母指向孩子這條線看時,看到的全部是父母眼中的風景和未來。由於父母處於身不由己的處境之下,把希望寄託於自己的孩子,內心自然也會有諸多的恐懼。

恐懼什麼呢?恐懼自己對未來的願望不能實現。

那麼,以恐懼的驅動之下,就會運用各種手段,對孩子進行控制。例如,以愛的名義。

而孩子呢?

父母們不願接受的事實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

換句話講,孩子跟父母之間,並不是同一朝向的直線關係,孩子並不能沿著父母的方向,一直延續向前。父母跟孩子之間,而可能是兩條平衡的線,或者交叉的線。

孩子身上,雖然有父母生命延續的部分,但不管如何,父母與子女之間,身心本不能相互替代。

什麼意思呢?就是孩子當有自己的生活內容和生命的精彩,而不是去重複父母的生活,或者去實現父母的心愿。

因此,當孩子漸漸發現不能做自己的時候,他當然不會再一味順從父母。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反抗。

所以,父母應當接受,自己付出的一切,是為了孩子有更加獨特而精彩的生命。

這才是愛孩子的真正含義。只有如此,父母對子女的愛,才能賦予更多的支持、自主和自由,而不是掌控。

然而,天下會有幾個父母可以自在生活而不處於無奈境地呢?能有幾人可以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不以愛的名義去掌控孩子,而還給孩子以真正的獨立和自由,似乎也很少人能做得到。

所以,當父母對孩子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時,貌似有合理的解釋。但本質上,這哪裡是為了孩子呢?真相其實是為了自己,根本原因就是混淆了父母跟孩子之間的界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金現心理諮詢師 的精彩文章:

心理諮詢:想的太多是病,得治
?想的太多是病,得治

TAG:王金現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