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喂就不吃飯?可能是你沒做好這件事!
不久前,我們後台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
丁媽,我孩子前不久上幼兒園,老師各種跟我告狀,臉都丟光了。
午飯的時候全班小朋友都吃完了,就他大吵大鬧要老師喂。而且想上廁所也不跟老師說,最後尿在褲子上。
現在又哭著不肯去幼兒園,怎麼辦呀?
孩子的這些表現主要和缺乏獨立能力有關,而這已經成為中國父母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不少父母很疑惑:我挺重視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可他不願配合,這又是為啥?
我們特地諮詢了國家人社部兒童健康指導培訓專家孫傑,她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兩個關鍵問題。
總以為寶寶還小
自理能力培養不及時
0~3 歲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關鍵時期。
比如 10 個月的孩子會觀察模仿大人吃飯,說明已經有獨立吃飯的意識。
這時候需要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及時引導他們練習使用餐具和抓握的能力,鍛煉吃飯技能。
可是很多父母並不知道這些,還擔心孩子吃得一片狼藉,認為可以大了再培養。
然而,這時沒做好引導,會導致孩子不願意自己吃飯,3 歲後想要改正,會比較麻煩。
缺乏溝通技巧
孩子不願配合
孩子的思維邏輯和成年人不一樣。用大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常常會適得其反。看看下面 2 件事,你中槍了沒?
1. 孩子不肯吃飯的時候,邊喂飯邊反覆勸:「不吃飯你會餓的!」
那麼小的孩子,他根本沒辦法感知「餓」是什麼意思。你反覆念叨,強制喂飯,只會讓他更加反感,大哭大鬧。
這時候可以先由孩子去玩,然後表演出飯很好吃的樣子來引起孩子對飯菜的興趣,邊吃邊說「哇,今天的飯真好吃,還有絲瓜炒蛋呢!」
2.擔心孩子尿褲子,強迫他「你該去上廁所了。」
新手父母常見錯誤之一。孩子有時專註玩耍或者到了一個陌生環境,會不願意上廁所,最後憋不住尿了褲子。
如果孩子說不想去也不要強迫,父母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小動作來初步判斷,再用輕鬆的語氣去提醒他:「你想去廁所嗎?」
孩子需要去廁所時,常常會有一些信號:
突然打個冷顫、皺眉頭、咧嘴、腿抖等細微的表情變化;
觸摸自己的生殖器部位;
帶著紙尿褲的孩子會有扯紙尿褲之類的動作。
孫傑老師特別指出,她指導的 2000 多個家庭里,大部分父母都會犯以上這些錯誤。
給孩子正確的示範,遠比說道理更有效。多一些耐心,你會發現自家的「熊孩子」也能變得優秀可愛。
說到這裡,肯定還有不少父母開始著急:我家孩子可不止這點問題呢!平時難搞得讓人絕望,該怎麼辦呀?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培養孩子獨立性,丁香媽媽聯合孫傑老師,共同研發了超實用新課「寶寶獨立性」。
首次推出獨立性問題的 13 個高頻場景,從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生活場景,到獨立思考、情緒控制、社會適應力,分析問題,並給出可複製的解決方法。
孫老師20 余年的豐富家庭指導經驗,也贏得了媽媽們的一致好評!
更多實用方法,都在課程里
新課上線
原價 69 元,現價 49 元
※頭髮一把一把掉,你們生完娃也這樣嗎?
※我的孩子上著 10 萬一年的學校,卻吃著發霉長毛的蔬菜
TAG:丁香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