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溝通金字塔:怎樣才能跟別人好好說話?

溝通金字塔:怎樣才能跟別人好好說話?


Oct.


22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律人,須先律己。



作者丨

Lachel





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在一篇文章 How to disagree 中,提出過一個經典的

「反駁金字塔」

(Hierarchy of Disagree):







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對話,爭議,討論和反駁。Paul Graham 把這些討論,自下而上,從最低級到最高級,依次分成7大類。




他指出:




  • 第1級到第3級:屬於「完全無意義」的對話,不需要為它們浪費任何時間和精力。



  • 第4級到第5級:開始有一定的建設性了,屬於「正常的對話」。稍微好一些,值得聆聽,但還不夠好。



  • 第6級到第7級:這種才是「有效的討論」,是真的在交換意見,有含金量,值得認真對待。




可惜的是,我們所遇到的大多數人,都不具備「有效討論」的能力。




用 Paul Graham 的話來說,還處於低級和中級的階段,鮮少有人能抵達高級。




類似這樣的言論,你一定不會陌生: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你說得不對嗎?」


「懶得跟你多說,你開心就好。」


「這不用想都知道是胡扯,怎麼可能嘛。」


甚至,無論你說什麼,對方總是油鹽不進,只會翻來覆去用一句「不對」「我覺得不是這樣的」來搪塞……




遇到這種情況,你一定只會感到無奈又窩火。




我把這樣的人,稱為「表達欲過剩」。




他們往往說話不過腦子,不會考慮「什麼東西是有價值的」「什麼內容是無意義的」,只顧著自己單方面的表達和宣洩,完全沒有「交流」的意識。




這其實是一種邏輯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欠缺。



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樣做,除了製造垃圾信息,破壞別人的心情,沒有任何意義。




那麼,如何應對這樣的人呢?




我效仿 Paul Graham,提出了一個本土化的「反駁金字塔」—— 為了以示區別,暫且將其稱為

「溝通金字塔」。




下次遇到這樣的人,你就可以對他說:




你的表達還處於第一級,非常初級,不具備有效討論和對話的能力,請再接再厲,爭取早日升級到更高階段,加油!




請務必帶著微笑,用鼓勵的語氣對他說,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懷和勉勵。




另一方面,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鞭策:希望你,我,每一個看到文章的人,都能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盡量「有效地交流」。




畢竟,生命這麼短,不要讓「杠精」影響自己的心情,更不要讓自己變成「杠精」。




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個 L 版的「溝通金字塔」吧。







這是整體的概覽。下面四級都屬於「無效的溝通」,只有上面三級,才是有效的討論。




下面,我會詳細解釋每一個層級。




 1. 因人廢言 




在網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回復:




5毛拿好,不送。


發帖辛苦了,一個帖子多少錢?


你洗地洗得還真是夠賣力的。




像這種方式,從基礎上質疑對方的合理性,動搖對方觀點的根基 —— 這就是一種「因人廢言」:

不肯正面面對對方的觀點,而是將炮火引向「人」身上,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




這是最低的層級,因為這樣做的人,壓根就不是想溝通,而是單純逞口舌之快。




具體來說,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訴諸人身,如辱罵對方「腦殘」「SB」,從言語上貶損對方。這是沒有素質的表現,不用說了。




另一種是訴諸動機,質疑對方有利益相關,或者立場偏倚,也就是常說的「誅心之論」。




比如:


給對方貼上「某某粉」「某某派」的標籤,進行立場攻擊;


質疑對方有利益牽涉,如收錢、水軍、為自己的生意張目,來否定對方的言論;


用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醜化對方,如「上躥下跳」「跳樑小丑」,等等,貶損對方人格;


……




它的問題在哪裡呢?其實,對方是什麼樣的人,跟對方的觀點是否正確,這兩者有任何關係嗎?完全沒有。




但這樣做的人,要麼忽略了這一點,要麼企圖讓旁觀者忽略這一點。




彷彿給對方貼上標籤,打上某個帶有負面色彩的標記,自己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就已經掌握了勝利。




下次看到有人這樣做,不妨想一想:如果對方說的真的沒有道理,他要麼可以置之不理,要麼可以直接駁斥,為什麼要進行人身攻擊呢?




這樣做,只能暴露出他自己的露怯和無理。




 2. 無由反對 




這是許多人非常容易犯的毛病。




什麼叫無由反對呢?翻譯過來就是:我覺得你說得不對,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要反對你。




是不是覺得很無理取鬧?但生活中,這種現象十分常見。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固化思維:

我的心中已經有了許多根深蒂固的「信念」,只要你的話跟這些信念不一致,那就是錯的,我要反對你。




舉個例子:前陣子有人跟我說,現在的95後越來越難管了,前不久才有個員工當面對他說:我不想加班。




他一聽就生氣了,當面斥責員工:你怎麼這麼計較呢?一點吃苦和投入的精神都沒有?




問題在於:這個人,是一路加班加過來的,對他來說,加班早已經是一種常態,跟「工作認真投入」牢牢綁定。他不會意識到:別人並不會這樣想,不會覺得加班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他不會去思考:為什麼要加班?有什麼事一定要加班才能完成?為什麼不能提高效率、節約時間?員工的訴求,有沒有他的合理之處?




所以,我經常說:我們的經驗,有時也會制約我們 —— 它會束縛我們的視野,讓我們難以掙脫慣性路徑,跳出框架去思考問題。




怎麼破解這一點呢?其實非常簡單。下意識地反問一句「為什麼」就行。




很多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信念,真的就那麼理所當然、毋庸置疑嗎?不一定。如果你反問一句「為什麼」,你也許會發現,很多東西未必站得住腳,只是你一直這樣認為而已。




如果說因人廢言是「迴避問題」,那麼無由反對,就是「排斥問題」。




如果你碰到這樣的人,你就應該知道:問題很可能出在他的「固化信念」上面。如果不破除他的固化信念,你們是沒辦法進行溝通的。




 3. 斷章取義 




斷章取義,是一種攻擊性的反駁。




它的模式就是:雖然我也說不出個大概,但是我覺得你說得不對,我要挑挑你的毛病。




問題在於:它挑毛病還挑得不準……




要麼,

就是沒有擊中核心,打到了次要的地方;

要麼,

就是曲解了原意,自己立了一個稻草人在打靶子。




舉個例子:


A:社保新政會提高企業稅負成本,雖然到手的錢多了,但最終還是會轉嫁到員工身上。


B:難道讓企業繼續剝削員工才好?




這就是一種斷章取義。A的意思是「社保新政長期來看對員工可能有負面影響」,他想表達的觀點,可能是批評政策激進,可能是希望出台其他補助方法,可能是單純表示憂慮。但B直接把A的觀點,曲解成「希望企業繼續剝削員工」,就是自己立了一個稻草人。




這是很多自媒體慣用的手法。想表達一個觀點,又缺乏氣勢和說服力,怎麼辦?把觀點包裝成「反駁」。找一個似是而非的案例,樹一個供自己打的靶子,保證每一擊都正中核心。從讀者的角度看來,自然就會覺得很有說服力。




同樣,爭論時,說不過對方,就有意無意曲解對方的原意,把話題拉到自己熟悉的領域 —— 這也是很常見的伎倆。




再比如:


A:國外很多大學都是寬進嚴出,國內也應該效仿,這樣才能激勵大學生好好學習。


B:國外的東西又不是樣樣都好,為什麼一定要學人家?




這也是一種斷章取義。A的觀點,重點在於「寬進嚴出」,而不在國外;B的攻擊,完全跑偏了方向,對主旨無關緊要。




當然,比起前兩種情況,斷章取義還是要好一點,因為它畢竟開始「討論」問題了。




但它遠遠算不上「有效」,因為它對於問題的討論和解決,並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本質上,仍舊只是爭個口頭輸贏而已。




 4. 簡單立論 




簡單立論,跟前三種情況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它不僅僅在於反駁,而能夠提出自己的主張。




因此,它屬於「立論」,而不是「駁論」。




但是,它得出主張的推理過程,是粗糙、直覺的,因此並不具備說服力,只是起到了「把自己的觀點講清楚」的作用而已。




究其原因,就在於:

它將「普遍」和「特殊」混淆了。

要麼,是以特殊個例來推斷普遍情況;要麼,是用普遍情況去推斷特殊個例。




舉個例子:很多人喜歡用「故事」來論理,但故事真的能作為論據嗎?




比如:


該進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當然是進大公司。我有個朋友,畢業後進了某某大公司,現在已經年薪百萬了;


企業該對員工狠一點還是松一點?當然是狠一點。我有個朋友,開了一家公司,不考勤、不給員工壓力,現在已經倒閉了;


在一個家庭中,女性究竟應該顧家,還是要有自己的事業?我有個朋友,她……(編不下去了)




它們能夠作為論據支撐觀點嗎?當然不行。像這幾個例子,無論正面反面,只要你去找,總能找出一大堆實例。




你所看到的,只是別人故意篩選出來,給你看到的而已。




要使立論有效,還必須說明:




  • 這些結果真的是由這些原因導致的嗎?



  • 這些結果沒有受到別的因素影響嗎?



  • 這些結果對其他人的情況也適用嗎?




能回答這三個問題,這個立論才算是站得住腳。




所以,我從來不看「故事」。因為它並不能真的告訴你什麼道理,而只能把作者已經默認的「道理」,講得更動聽些罷了。




說到底,這就是一種訴諸個例的修辭手法,而並非論證方式。




這是以特殊推斷普遍情況,那麼,什麼是以普遍情況推斷特殊呢?




一般來說,有這三種情況:






  • 訴諸權威:因為某某專家說轉基因有害,所以我拒絕轉基因;



  • 訴諸常識:人類干預的東西一定不如天然的好,這不是常識嗎;



  • 訴諸群眾:朋友圈的文章都說是這麼一回事,那就一定是這樣。


……




普遍情況下,權威、常識、群眾的理解,有其正確之處。但如果不加思考和辨別,盲目信任他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以「別人的觀點」作為圭臬,那就是把思考的權利交給了別人。




這也就是「簡單立論」,之所以無效的原因。




不要讓思考停下。




 5. 建設性意見 




從這一級開始,我們終於進入了「有效」的討論。




什麼是「建設性意見」?它也是一種反駁,但它的態度是友好、正面的。它並非為了駁倒或擊敗對方,而是想幫助對方補全論證、完善觀點,達到更完備的狀態。




要麼,它能夠找到對方論據的錯誤,進行修正;要麼,它能發現對方論點的缺漏,進行修補。




像「L先生說」的很多留言,就是「建設性意見」的典範。




比如: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講睡眠的誤區,介紹了晨型人和夜型人。文章下有很多朋友留言道:


要分清楚自己真的屬於夜型人,還是單純想熬夜。不要拿夜型人來作為自己熬夜的借口。




這就是一種「建設性意見」。它沒有曲解,沒有捨本逐末,本身是正確的,而且因其存在,使得論證更嚴密、更完整。




所以,我經常說:很多文章,其實不僅僅是我的作品,也有讀者們的功勞。甚至,有時一條條留言讀下來,感覺比讀文章本身還有意思。




要注意的是:建設性意見,和第六、第七級,並沒有截然的高下之分。之所以分成三級,只是因為其程度和完備性不同。




當然,也存在態度惡劣、不客氣的「建設性意見」,這就是情商和表達方式的問題了。




 6. 針對性反駁 




建設性意見,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對主要論點並無太大分歧,只是在局部細節上有不認同之處,因此,進行查漏補缺即可。




但如果你不認同對方的主要論點,那就必須提出「針對性反駁」:


第一,反對對方論點,並提出自己的論點;


第二,用嚴格的推理和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論點。




它和第四級「簡單立論」的差別,就在於:你是出於主觀臆斷,不假思索地提出觀點,還是經過深思熟慮,有理有據,採用正確的論證方式。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論證方式呢?




簡單來說,就是兩大類:

歸納和演繹。




前者,是用經得過檢驗的數據,比如研究結果,調查報告,學術理論,來支撐自己的論點。




這些數據怎麼來?其實並不難,多讀一些嚴肅的雜誌、網站、文章,基本都會有。這也是檢驗一個信息渠道是否靠譜的特徵。靠譜的渠道,會有明確的研究、報告和數據;而不靠譜的渠道,則只會用「我認為」「我身邊」「我看到」……來講故事。




那是不是我們平時說話聊天,也不能用「我認為」「我身邊」「我看到」?當然也不是。但你要明白,嚴格來說,這種聊天是算不上論證的,沒有說服力。你只能用來表達觀點,沒辦法去說服別人。




如果很難找到靠譜的數據,也不要緊,還有另一種方式:用演繹推理,去論證你的觀點。




舉個例子:




房價是不會跌的。因為房價跌會引發經濟動蕩,所以政府會動用一切手段穩定房價。




這就是一個(非常樸素的)演繹推理。它是先假定若干個具備共識的前提,再通過因果關係,從前提出發,推出結果,也就是論點。




如果你不認同演繹推理的結果,要麼,是你不認同它的前提,要麼,就是你不認同它的因果關係。無論如何,它總是能夠追溯到某個環節的。




從數據和前提出發,進行歸納推理或演繹推理,再把多個推理過程組合起來,建立起一整個邏輯鏈條和結構 —— 這才是有理有據的論證過程。




只有這樣,提出的觀點和反駁,才是有支撐的。




 7. 尋求共識 




第六級「針對性反駁」,其實已經非常完善了。但仍然不是最高級的。




為什麼呢?因為它的本質,還停留在「反駁」的程度,仍然存在爭勝負、分高下的心態。




正如我以前寫過的:

討論的終極目的,永遠不是為了區分勝負,而是為了更接近真相。




所以,最高級的思路是什麼呢?是把視角往上再提升一個層級,不拘泥於誰對誰錯,而是分別找到雙方合理的部分,再用一個更高層次的論點去總括,把它們涵蓋進來。




如同相對論之於經典力學,並不存在誰更正確,本質上只是物理學在高速和低速狀態下的不同模型。




這就是一個「正-反-合」的過程。




做到這一點當然很難,但唯有這樣,討論才會更有價值。




它不執著於短期的得失,而是追求雙贏。




最後,再一起來複習一下這個金字塔模型。





也希望你我,每一位朋友,能盡量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不要成為杠精。




畢竟,

律人,須先律己。




共勉。: )




—THE END—


?

作者

:Lachel,互聯網經理人,高效管理達人,知乎10萬關注答主,LinkedIn、36氪特約作家。公眾號:L先生說(lxianshengmiao) 。

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延伸閱讀 


??刷爆朋友圈的勵志漫畫:生命太短暫,我沒時間討厭你


??拍攝《大鬧天宮》、驚艷宮崎駿,如今大師離去,帶走了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今天,這所新大學刷屏,劍指世界一流!施一公在致辭結尾說的這句話意味深長……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外國曾斷言中國人不行!這項世紀工程究竟有多牛?(內附震撼全景+最全攻略)

??涅槃之路:寫了好論文、 兩年半抱倆娃,這位清華女博士是怎麼做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最高調的秀恩愛,就是曬出結婚證
景區再現遊客跳崖:我懂你的苦,所以更勸你熱氣騰騰地活

TAG:灼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