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漫讀」這5句話,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諦!

「漫讀」這5句話,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諦!

「漫讀」這5句話,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諦!

父母的教育有絕對正確的方式嗎?這個問題似乎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您一定希望能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可您真的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孩子需要什麼嗎?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總是被怎樣教育孩子這個問題弄得焦頭爛額。但事實上,雖然每一對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們對孩子的愛心卻並無太大差別。一位本是老師的父親在參加孩子的家長會上,5句話,不僅道出了很多家長的疲憊和糾結,更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諦!讓我們一起看看吧,這些觀點或許能讓您對家庭教育產生新的看法!

1、接受孩子的現在和將來,並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穩定。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要不為什麼同一對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

有遺傳就會有變異,一切可能的現在都在上帝能夠忍受的正常的範圍內,我們只有接受。但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最愛他,給他我們能夠給他的最好的教育。

2、別把可能的幸福變成相互折磨的痛苦

也許有這樣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於自我控制,學習從不讓你操心,老師誇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你的確很幸福。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麼優秀,你要教育,你反覆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這不也是幸福么?

我以為所有的天倫就在於在一起。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裡的中學,我的父親驕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當我每周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她都那樣的不舍,撫著我的背說,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將來可是要在天邊工作,媽見你的時候就少了。

孩子成人之後,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千萬別讓呵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

3、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因為態度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差異的存在。

但偏偏在學習方面,你咽不下這口氣,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事實上,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但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

為什麼會丟三落四?為什麼這樣磨蹭?為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萬遍,打了好幾次,家長可能會覺得,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但事實上,孩子做不到不一定是因為不想,有時真的是不能。

家長朋友們,孩子做不到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就像學不會、長不高、跑不快一樣他做不到。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不應該怪他。

4、不要空談道理,孩子需要具體幫助

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力,只能轉化為反感。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幫助。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么?而且,一周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跟老師的教學同步,互為鞏固。

5、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寧願相信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剛見好轉就有反覆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要不然你說說哪一種教育是成功的?要不然為什麼經常有一種教育方式忽然大熱,我們還沒有學會,它就銷聲匿跡了呢?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於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因為在他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沒有陪伴他,理解他,更沒有幫助他。

內容來源:北方網《一位爸爸老師在家長會的發言》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圈 的精彩文章:

3~6歲的孩子,到底應該「教」什麼?

TAG:父母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