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德經》: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道德經》: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道德經》: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道德經》: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我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那些發黃的紙張背後,閃耀的都是智慧的光芒。

《道德經》: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道德經》

《道德經》: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老子出函谷,著書五千言

老子是國際公認的智者,也是千百年來備受推崇的「牛人」。比如,現在誰要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還會自稱「老子」,這樣至少在心理上就有了優勢。

而老子一生中最牛的事,就是著了《道德經》五千言。這部書被後人視為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甚至有人斷言,它是影響未來世界的一部經典。這個結果,大概已經超出老子本人的預期了,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他未必會料到後人會如此需要他的智慧滋養。

老子姓李名耳,又稱老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他長期在洛陽擔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官」,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可能就是在周王室設置的這個重要崗位上,老子成就了自己。你想啊!天天守著那麼多王室典籍,想不做到博古通今都難。當時老子已有很大名氣,以至於孔子都成了他的「粉絲」,千里迢迢從山東趕到洛陽向他問禮。

然而,隨著周王室日漸衰微,終於有一天,老子的官做不成了。據史料記載,那是公元前518年,老子守喪期滿返周。隨後,周王室發生了長達18年的內亂,史稱「王子朝之亂」。最後,王子朝逃亡楚國,還帶了一批舊僚和大量的周王室典籍。

老子受到牽連,辭職離周。還有一種說法,稱他是「見周之衰,乃遂去」。當他騎青牛走到靈寶函谷關時,被關令尹喜攔下:「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不著書出不了關,老子只得著五千餘言,「言道德之意」,之後便「不知所終」。他的最終歸宿,成了千古之謎。

「關於老子的結局,傳說很多。這兩年,又有人推測當時他隨王子朝『奔楚』,到了南陽,只是在文獻中沒找到依據。」古籍收藏家、白河書齋主人晁會元說。晁會元祖籍南陽,晁姓便因王子朝而來。他說:「王子朝在南陽被殺後,王子朝的子孫便改以朝為姓,稱為朝氏。古代『晁』與『朝』通用,又寫為晁氏,這就是晁姓的主要來源。」

《道德經》: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聖人大智慧,全球稱經典

讀過《道德經》的人,大概都會被那簡潔優美的語言所吸引,從而進入一個樸素自然的境界。書中五千言不能說字字珠璣,但充滿了宇宙與人生的大智慧,許多現世的困擾在它面前都可以迎刃而解。也正因此,老子的影響力不局限在國內,他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早在唐代,從洛陽走出的高僧玄奘就將《道德經》譯成梵文,傳到了印度等國。從16世紀開始,《道德經》又被翻譯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如今,各種外文版《道德經》已有一千多種,幾乎每年都有一到兩種新的譯本問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進行過統計,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大的文化名著中,第一是《聖經》,第二就是《道德經》。」晁會元說,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等,都對《道德經》進行過深入研究,並有專著或專論問世。還有不少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和著名科學家,也把自己的科學發現歸功於老子這個東方聖人的啟示。比如愛因斯坦家的書架上,就放著一本已被翻爛的德文版《道德經》。

實事上,老子及《道德經》在國際上的影響,也許已超出我們的想像。他是德國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幾乎每4個德國家庭中,就有一家藏有《道德經》。美國著名學者蒲克明甚至說:「《道德經》是未來世界的一部書。」

魯迅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而不同的人讀《道德經》,又總能讀出不同的感悟。1939年周恩來在紹興時曾說:「我認為《道德經》里最精彩的一句話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這種對平等、民主、自由狀態的認可和追求,體現了一位優秀政治家的情懷。

欒川老君山有一面巨大的「道德經牆」,許多人曾在那裡「面壁」,對老子的每句話都細細思量,著眼未來的人說:「也許老子那個時代沒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許真正認識老子的時代至今還沒有到來。」

《道德經》: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流傳久而廣,注本三千家

「《道德經》最初名為《老子》,流傳很廣,形成了很多版本。現在人們所說的《道德經》道經在前,德經在後,是從魏晉以來誤傳的,其實應為德經在前,道經在後。」晁會元說。

千百年來,為《道德經》作註疏者不計其數,正如元代正一天師張與材所言:「《道德經》八十一章,注本三千餘家。」而流傳至今的《道德經》注本,約有一千餘種,其中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戰國竹簡本,應是人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版本。

「戰國竹簡本沒有完整篇次,更像是摘抄本或草稿本。其次,就屬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西漢帛書本了。」晁會元說。在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中,人們發現的《道德經》帛書是甲乙兩個版本,沒有分章,德經在道經之前。上篇言處世之方,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稱德經;下篇言宇宙本根,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稱道經。

在歷代《道德經》版本中,流傳較廣的當屬先秦韓非子的《解老》《喻老》,還有漢代河上公的《老子章句》及魏晉王弼的《老子道德經注》等。唐寫本的《老子》殘卷,則散見於各地保存的敦煌經卷中。

「目前存世的完整抄本,有元代趙子昂抄本2卷、元代鮮於樞抄本2卷,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晁會元說,他收藏的《道德經註解》是清乾隆三年致和堂刻本,元代吳澄注。

吳澄是江西撫州人,又稱吳臨川,元代先後任翰林文字兼國史編修、經筵講官等,屬朱熹學派。他長期居於窮鄉僻壤,「研經籍之微,玩天人之妙」,在朝做官的時間並不長。

「吳注本流傳不多,古本已失傳,致和堂刻本為存世初刻,十分稀有。據《中國善本書目》記載,該書原來在海內外僅有一套,現存在湖北省圖書館。」晁會元解釋說。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讀書當讀典
《華陽國志》史料價值再認識——以三國蜀漢史研究為例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