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李鴻章到底是如何回答《紐約時報》的
?
李鴻章 來源:Russell & Sons
編者按:
最近瘋傳《紐約時報》對李鴻章的採訪,其中內容有不準確之處。在此,我們全文翻譯《紐約時報》1896年9月3日
(周四)
對李鴻章的報道,並附英文原文圖片。
翻譯 | 羅彬月
校譯 | 蔣海宇
●
●
●
1
「中國勞工,」他說,「有更高的美德。」
(美國)
主張勞動力的自由競爭,和商品的自由貿易,可《吉利法案》(譯註:The Geary Act,或稱《排華法案》,規定將1882版《排華法案》延期,並追加了更嚴苛的條款)
卻是最不公平的,他在與記者的正式會面中這麼說道。但他也驚嘆於我們高大的建築,並對大部分所見所聞甚為滿意。
總督李鴻章在本周二晚向紐約的記者發出邀請,表示將於昨日早晨八點三十在他下榻的華爾道夫酒店的會客間接受記者採訪。
約定時間很早,高度吻合了這位偉大中國人的一貫行事風格。即將到來的採訪並沒有影響到這位蒙古人的睡眠,他顯然休息得很好,容光煥發,精神飽滿。八點未到,他已起身,用了些燉雞作為早餐,還喝了好幾杯茶。
他手指上的傷沒在昨夜裡給他帶來什麼麻煩。厄爾文醫生很小心地包紮過傷口,以至於傷口早就不疼了。只有他右手中指上的潔白紗布,還能讓人想起前天的那起事故。
李在接見記者前,先處理了些日常公務。他回了信件,給隨從下了指示,為塑石膏半身像保持了一段時間坐姿,穿戴整齊以準備參加當日的諸項儀式,坐在套房裡跟他的兒子等人聊天,等待記者們的到來。而記者們,為了趕這麼早的工作,不得不用鬧鐘叫醒自己,然後直接沖向華爾道夫酒店。
十來位記者到達116號房,向司儀德魯先生展示了自己的請柬。雕塑家歐內斯特福克斯,正在為總督半身像做最後的潤色。塑像巧妙地抓住了總督的神韻,石膏的色澤比大理石更能將這位蒙古人的臉呈現地令人印象深刻。雕塑家還將用大理石和青銅復刻這尊半身像。
2
總督讓記者們準備問題。
李直到九點才開始接見記者。他派人傳話,說是為了給記者們一小段時間來規劃自己的發問,以使採訪儘快進行。等待片刻後,記者們接到通知進入會客室。座椅整齊地排列在長桌邊,靠近李鴻章套房內室的一側則放置著總督的專座。
專座後的門很快被推開,李在司儀德魯先生、馬醫生
(譯註: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根濟,被李鴻章聘為家庭醫生)
、翻譯羅豐祿(譯註:李鴻章幕僚,晚清翻譯家)
及其他隨從的陪同下走了進來。
無論行走還是坐著,他巨大的頭顱總是向胸部前傾,讓人想起羅伯特·勃朗寧詩中刻畫的拿破崙:「眉頭低垂,內心沉重。」
靠近長桌時總督站住了,示意記者們上前。每位記者走近,他都會伸出帶傷的右手,給出一個熱情友好的握手禮。馬醫生在一旁提醒大家不要傷到總督被包紮著的手指。當和每個人都握過手後,總督在長桌上端就坐,並示意記者們坐在兩邊和對面。
李衣著樸素。他穿了件深色絲袍,肩上裹著短披風。披風很快被他解下。他戴了頂簡單的黑色絲質帽子,帽沿整圈上翻,頂端有個用紅繩打的結。帽子正面是那隻著名的鑽石額飾,八顆明亮的鑽石鑲嵌在一顆大珍珠周圍,璀璨奪目。
接受採訪前,李脫掉帽子,向一位隨侍打了個手勢。隨侍消失了一會兒,又瞬間抱著個塞滿紙的紅色瓶子回來,李向裡面吐了口痰,隨侍又抱出去了。
3
總督就著煙槍吸了幾口。
另一位隨侍拿著桿長柄大碗的煙槍走過來,將煙嘴放在總督唇邊,用火摺子點燃煙碗。這位大使抽了幾口後,煙槍就被拿走了。
這場採訪持續了半個小時,總督大使從頭到尾都和藹可親,他微笑著聆聽每位記者的問題,極盡誠懇地作答,就好像他只是世上一位普通的民眾,而不是一名位高權重的大臣,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中國。
在採訪的前半部分,總督的家庭醫生馬醫生暫作翻譯,不過很快被羅豐祿接替了。
「閣下說了許多美國的好話,」記者們的第一個問題是,「閣下能否也告訴我們,在哪些方面美國與閣下的預期不符?」
「我沒法說美國什麼不好,」總督回答道,「給我的接待我沒什麼要抱怨的,全都跟我預想的一樣。但有一點,讓我既驚訝,又失望,你們有太多政黨了。關於你們的政黨,我想了很多。這麼多政黨一定會引起混淆。為了國家的最佳利益,你們報紙業不能試著將政黨聯合起來嗎?」
總督的天真逗笑了在場的記者,以及剛進來的、面容光潔的威廉·布爾克·考克蘭議員,因為對美國人來說,國家安全本就建立在不同政黨的良性摩擦之上。
4
總督從來沒見過這麼高的樓。
「在美國見到的事物中,最讓閣下感興趣的是什麼?」
「在美國見到的每件事都讓我欣喜,」李說,「每件事都很合我心意,以至於很難說什麼最讓我滿意。但最讓我驚奇的是高樓大廈,有二十層,甚至更多。不論是在中國還是歐洲,我從來沒見過這麼高的樓。它們看上去建造的非常好,就像可以抵禦所有風暴。但在中國我們恐怕建不了這麼高的樓,因為颱風很快就會把它們吹倒了。如果不是你們優質的電梯,它們也會極度不方便。」
講到這裡,博學的馬醫生解釋說「颱風」
(typhoon)
一詞來源於兩個漢字:「台」,意思是巨大的,「風」,意思是風。
在回答一個問題時,李說他不能將美國和歐洲國家作比較,或者對比。他的職位不許他這麼做。
「閣下贊同讓中國的普通人也接受教育嗎?」
「我們的習俗,」總督回答,「就是送所有男孩
(兒童,馬醫生補充,指出在中國只有男孩算真正的兒童)
去公塾。我們在全國都有很好的學校,但只有負擔得起的人才會送男孩去學校,窮苦階級不會給男孩提供教育。我們沒有你們這麼多學校和學院,但我們將在全國開設更多學校。」
「閣下贊同女性接受教育嗎?」
大使停頓了片刻,謹慎地回答道:「中國女孩在家接受女先生的教育。只要負擔得起,所有家庭都會請女先生。我們沒有開給女孩的公塾,也沒有她們能上的高等教育機構。這是因為我們的習俗與你們不一樣,與歐洲也不一樣。或許我們該借鑒你們二者的體系,採用一個最適合我們、最能滿足我們需求的體系。」
「相比之下,閣下對我國民眾給閣下的接待印象更深,還是對我國重要人物給閣下的接待印象更深?」
5
總督不回答。
馬醫生跟李交談了一分鐘,一起笑了。翻譯說:「總督說他就這個問題已有看法,但他希望自己獨享。」然後,這位孔子的門生又笑了。
「閣下期待對現有《排華法案》進行修訂嗎?」一位記者大膽問道。
「我知道你們即將進行新的選舉,政府肯定也會發生些變化。因此,關於設想的修訂或者廢除《吉利法案》,我什麼也沒法說。但我確實期待美國的報紙能幫助中國移民得到公正的對待。我知道報紙在美國影響力很大,也希望整個出版業能幫助中國推進對《排華法案》的廢除,或者至少進行強有力的修正。」
「閣下能說說為什麼選擇穿過加拿大,而不是直接穿過美國返回嗎?是因為閣下的同胞在美國西部一些州經常得不到善待嗎?」
「不從美國西部走,我有兩個原因,」李回答說,「首先,當我還是北洋大臣的時候,就接到許多從加州赴美的僑民的抱怨,說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說華人在美國沒有得到應有的權利。他們向我申請,要我幫助他們獲得在美移民應得的認可與權利。現在,因為你們的《吉利法案》,他們不光得不到與其他移民同樣的權利,你們還拒絕了他們的應有權利。因此,我不想經過那些如此對待華人的州,也不想再接到華人代表團的申訴信,乞求他們在美國西部的權利能得到認可。
「第二個原因是,雖然我是個不錯的水手,但我年紀大了,必須學著讓自己舒服。從溫哥華到橫濱的路程,比從舊金山出發的要短。而且,我還聽說,「中國皇后號」比太平洋上其他任何港口的任何輪船,都更大更舒服。」
6
最不公平的法案,總督說。
「《排華法案》,」總督接著說,他變得有些激動,狹小而明亮的眼睛閃爍著光芒,「是個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政治經濟學家都承認,競爭是會讓世界市場永葆活力的,這一點適用於商品,也適用於勞動力。我們知道《吉利法案》的通過,是受愛爾蘭人和勞動階級的影響,他們希望壟斷勞動力市場,而中國人恰恰是他們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希望排除中國人。這和我們把你們的商品從中國市場排除,剝奪美國製造商和商人在華販賣商品的權利或基本權益,是一種行為。不要以中國官員的身份看待我,只把我當作一個國際公民;不是一個大臣,只是個普通的中國百姓,世界的百姓,讓我問一個簡單的問題:排除廉價中國勞工,對你們有什麼好處?低廉的勞工意味著便宜的商品,以及物美價廉的商品。
「你們對自己,對自己的國家,十分自豪,你們的國家代表著現代文明裡的至高。你們自豪於你們的自由與自主,但這是自由嗎?這不是自由,因為政府不許你們的工廠、農場使用廉價勞動力。就像專利局的數據所呈現的那樣,你們是世上最有創造力的人民。你們有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的專利,你們這方面遠遠領先於歐洲。除此之外,你們也並未把自己局限在製造業——你們還發展農業,並將農業與商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你們不像英國那樣,英國就像是世界的車間。你們全身心地投向所有通往進步和發展的可能。工匠的技術和製造的質量方面,你們比歐洲國家優秀,但很可惜,你們競爭不過歐洲,因為你們的製造成本比他們高。
「你們的勞動力太貴了,所以產品的定價也太貴,不能成功地跟歐洲國家競爭。而勞動力貴,就是因為你們排華。這是你們自己的錯誤。如果你們讓勞動市場自由競爭,就能有更便宜的勞動力。中國勞工比愛爾蘭人,或者其他美國勞工,都好養活。你們的勞動階級仇視中國勞工,是因為中國勞工具有比他們更高的美德。」
(這時,接替馬醫生翻譯的羅豐祿笑了。)
7
總督請求報紙界援助。
「我相信美國報業能夠幫助我們推進《排華法案》的廢除。」
「在中國有什麼值得美國資本投資的領域嗎?」記者問。
「只有將金錢、勞動力和土地相結合,才能創造財富。」李立刻回答道,「中國政府很樂意歡迎任何資本在我朝尋求投資機會。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格蘭特上將,曾經對我說:『你必須邀請歐洲和美國的資本到中國開設工廠,以幫助中國人民在物質上發展自己的國家,開發豐富的自然資源。但企業的管理權,一定要牢牢把握在中國政府的手裡。』我們很樂意你們的資本到中國投資。你們可以提供資本和技工,但鐵路、電報線路等事務的管理權,必須由中國政府控制。我們必須維護國家主權,不容任何人觸及政府的神聖權利。格蘭特上將的建議我牢記於心。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的資本家,都可以自由地在中國投資建廠。」
「閣下贊同將歐美這樣的報業引入中國嗎?」
「其實中國也有報紙,但很可惜,中國的編輯不講真話。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講全部的真話,並且只講真話』。中國的編輯對真相十分吝惜,只講一部分的真相。因此他們辦不出你們這麼高流通量的報紙。因為對真相的吝惜,我們的報社無法成為偉大的出版社,去承擔文明發展的使命。」
8
總督認為報紙上的肖像很拙劣。
「閣下怎麼看待紐約報紙刊登的閣下的肖像?」
「它們不大好,是對原件的拙劣摹仿。」
在總督批評那些肖像時,他的臉上露出一種很特別的表情。他表現出自己具有一些美式的幽默,甚至享受成為卡通漫畫里的角色。
?
理查德·費爾頓·奧特科特的《李鴻章訪問霍根街》,出自連載漫畫《霍根街》。刊登於1896年9月6日《紐約世界報》。
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他的訪美之行有何商務和政治意義,但是他揮揮手,表示不作回答。
在整個回答記者問題的過程中,總督都很冷靜自持。大多數時候他面無表情,就如獅身人面像的臉一般,讓人讀不出他的感受和深意。只有《排華法案》喚醒了他一些情緒,讓他用右手打出一個反對的手勢,臉上也被一絲生氣點亮。但這絲怒火轉瞬即逝,這位外交家的臉上又恢復了大理石般的冷漠。
在採訪的結尾,李站起身,向記者們禮貌地鞠躬。
前國務卿約翰·沃森·福斯特走上前,向李總督介紹威廉·布爾克·考克蘭議員、羅伊德·布萊斯上將、《北美評論報》主編、穆拉特·哈爾斯蒂德,以及亞瑟·特努爾。
特努爾先生對玉石小有研究,李問他有沒有在美國和歐洲發現這種石頭。特努爾回答說,只有美國有很小的藏量,歐洲沒有。聽聞中國能對這種珍貴的石頭享有壟斷地位,李似乎十分滿意。
報道英文原文圖片如下:
來源:
https://timesmachine.nytimes.com/timesmachine/1896/09/03/106884617.pdf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更多精彩文章:
歷史奇談:美國退還多餘庚子賠款 | 科學春秋
大清皇帝用的外國專家:350年前的人才內流
▼▼▼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知識分子書店。
※怎麼說你才會聽?如何在親密關係中提建議
※不朽的18個月 · 「讓牛頓去吧!」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