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治維新150周年:日本改革開放,教會了中國什麼?

明治維新150周年:日本改革開放,教會了中國什麼?

原標題:明治維新150周年:日本改革開放,教會了中國什麼?


成為會員▲收聽音頻


到公眾號回復「早茶」,領取每天精神食糧


1891年,日本全境的鐵路已超過3300公里……相比之下,疆域遼闊的大清帝國鐵路竟只有日本的1/9。從修鐵路這一事項就可以觀察到,中日百年之國運異途,顯非天數,而盡為人算。


——吳曉波《跌蕩一百年》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昨天,是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紀念日。


1868年10月23日,日本明治維新正式開啟,它改變了日本,也參與修改了中國的百年國運。


當年,歐洲列強用船堅炮利,給中國和日本出了一道共同的難題:如何自強?


1864年,時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在一份奏摺中給出了中國式的解題思路:「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


大體意思,只要擁有西方的先進裝備,中國就能自強。


李鴻章的看法,7年後被日本否決。

1871年,日本使節團花了22個月時間,出訪歐美共計12個國家。經過考察,他們得出了結論:「用西方的技術+東方的道德來實行近代化,是走不通的。」

兩套不同的解題思路,迎來了兩場完全不同的近代化運動——注重「配套軟裝」的中國洋務運動和注重「推倒重建」的日本明治維新——它們幾乎在同一時間展開。


最終結果,地球人都知道。

經過明治維新,日本正式「脫亞入歐」位列世界強國,而失敗的中國則將日本作為努力學習的對象,追趕了百年。



明治維新圖景


2011年,中國GDP總量首次超越日本,隨後,兩者GDP上的差距持續拉大,於是有人開始問:中國還能向日本學習些什麼?


大部分答案是「借鑒」。

我們幾乎已經走完了日本式的成功道路,目前已經到了暴露日本式問題的階段。所以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看到日本在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危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對此,小巴想的則是另一件事。


前不久,代表人類最高智慧的諾貝爾獎頒獎,世界再度看到了日本的身影。這已是最近的18年來日本人第18次拿獎。


一年一次,次次不落,細思恐極。


《日本真相:諾貝爾、菊與刀》寫道:「每一個諾獎得主的背後,就是一個高科技的產業。」

往具體了看,它們分別是半導體晶元、光學、超級計算機、超高精度機床、工業機器人、頂尖精密儀器、全球碳纖維等。



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


榮獲201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每看到一個產業,小巴就倒吸一口冷氣,因為在這些領域中國要麼沒有,要麼仍處於低端。


沒錯,日本的GDP常年停留在1994年,而若以「諾貝爾」替代GDP進行考察,中國又在哪一年?


百年前,德國首相俾斯麥對日本和中國兩位解題的同學做了一次歷史性的「期中考察」,在接待了來自兩國的使節後,他看到的是:「日本來歐洲,討論各種學術,講究政治原理,謀回國作根本的改造;而中國人只問某廠的船炮造得如何、價值如何。」


為此,他預言:日本將在競爭中勝出。


對比當下,關於「徹底」這件事,中國似乎依舊沒有吸取教訓。


為此,小巴請來了專門研究日本的專家,他們會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你當年的明治維新,以及對中國有哪些重要的借鑒意義。


蔣豐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


日本在科技方面的積澱和爆發


是明治維新150年的深遠影響


今年是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中國戊戌變法120周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可以說,我們的戊戌變法和改革開放都深受明治維新的影響。


其中,日本明治維新帶給亞洲鄰國最大的啟示是:亞洲可以有國家成長發展起來和西方國家平起平坐。


我們今天所說的振興也罷,崛起也罷,都需要改變世界已經形成的框架、等級,包括經濟、思維和話語等體系。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很好的榜樣,給了中國巨大的啟示。


其次,我們要看到,明治維新之所以能成功,從明治天皇發布《五條誓文》宣誓改革開始,是從頂層設計開始,並不是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由此可見,頂層設計足以解決很多問題,而自下而上永遠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中。


日本明治維新


從頂層設計開始


以及,日本明治維新採取的開放和積極融入的姿態值得我們學習。日本從1853年開國到1868年明治維新,中間有很多屈辱事件,如果日本抱著屈辱和仇視的心態,就沒有辦法融入世界,對世界有排斥感、拒絕感。但實際上,日本採取的是積極主動融入世界的姿態,這一點出乎意料。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明治維新作為一場體制改革,離不開科技的改革和創新。


當時,日本人拿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勝利,來判斷明治維新成功與否。日本作為中國的學生,打敗了自己的老師,通過明治維新這樣的體制改革在賭國運中獲得了勝利。


勝利的原因之一,是日本當時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這是科技發展的體現。而日本的科技發展就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這種科技創新的延續,使得日本有2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可以說,日本在科技方面的積澱和爆發,是明治維新150年的深遠影響。


此外,明治維新的重要教訓是,日本沒能擺脫成為強國後侵略他國這條路徑。而今天的中國選擇的是一條新的路徑,在經濟上我們選擇了「一帶一路」方針,走上了合作雙贏,打造人類共同命運體的路徑。



雷頤


著名歷史學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明治維新初期中國根本不屑於了解


但其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意義巨大


在明治維新發生的近30年間,中國人幾乎不屑一顧。很典型的是,1887年中國駐日使館參贊黃遵憲寫了《日本國志》,重點介紹明治維新後日本的巨大變化,但並沒有被出版,官方拒絕,民間也拒絕。


直到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後的1895年,這本書才出版,此時中國人才下決心學習明治維新,也只是極少數先進的知識分子覺悟,這就是戊戌維新,後來失敗了。


回顧歷史,很多人喜歡將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洋務運動作比較,我覺得並不完全恰當。明治維新主要是制度變革,而洋務運動是學習西方的現代技術,並沒有強調製度變革。


1840年林則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被朝廷拒絕。1862年中國才開始洋務運動,僅是用機器造洋槍洋炮就遇到了阻力,提出在傳統的吏戶禮兵刑工六個職能部門外再成立一個海軍司令部(海軍衙門),居然遇到巨大阻力,可見制度變革根本不可能。


當然責任不在洋務派,在於清朝的決策者。所以,應該把近代中日兩國面對西方挑戰作出不同反應的整個過程作比較才有意義。



洋務運動不可能變革制度

責任在清朝決策者


站在今天來看,明治維新對中國仍然意義重大。


第一點,日本明治維新受中國影響特別大,尤其深受魏源《海國圖志》一書的影響。


這本書介紹了當時世界的情況,在當時的中國被禁,傳至日本後被翻刻了20多版。日本明治維新的有識之士深受精神洗禮,將它視為「天賜寶物」,並決定要改革,要開放。


於是就有了明治維新,日本走向富國強兵之路,一次次侵略中國。而中國清王朝一直採取閉關自守政策,導致落後、挨打以及滅亡,教訓非常深刻。


第二點,明治維新為何導致日本走向了法西斯主義?從1870年末期到1880年,日本可選擇的現代化道路有兩條:一條是英國式道路,強調用憲法限制君主的權力,保障人民的權利;另一條是德國普魯士式道路,強調皇帝掌大權,對民眾權利進行限制。


日本內部也發生過爭議,當時英國已經比較強大,而普魯士較為落後,正奮起直追英國。


日本方面從當時的國情出發,認為更適合走普魯士式道路,這為後來的軍國主義開闢了道路,最終成為二戰的發起國之一,又在二戰中慘敗。


歷史證明,走英國式道路才是正確的,而當時日本過於強調國情導致走上錯誤的道路,這一點我們要尤其警惕並引以為戒。


馬國川


《財經》雜誌主筆


《財經評論刊》執行主編


明治維新是一個成敗參半的改革故事


不徹底、不成功的另一面更值得中國警醒


明治維新是一場偉大的改革運動,日本通過實施「文明開化」「殖業興產」「富國強兵」等三大改革國策,以非常激進的方式向西方學習,放棄落後的思想觀念,移植西方的經濟制度,改革僵化的政治體制。


這種徹底的學習使得日本快速地追趕上來,從一個落後國家成為一個舉世公認的強國。


但是,隨著國力的增強和「自信心」的膨脹,暴戾之氣增加。越到明治後期,日本越迷失了方向:


啟蒙不徹底。明治後期,反啟蒙的力量開始抬頭。尤其是1890年發布的《教育敕語》被分發到全國各地的學校,天天通過課堂灌輸國家主義思想,被洗腦的人不可能成為現代公民。這種教育培養出無數盲目愚忠的臣民,比政治家更狂熱,和戰爭罪犯一起把日本推向了戰爭的深淵。


沒有處理好傳統和現代的關係。1880年代以後,日本在改革中開始強調本國傳統:歐美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的「特色」,自強自立。這種做法將日本引向了另一條道路:不再追求普遍價值,強調「特殊國情」,鼓吹國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最後將國家引向保守和反動。

追求武力崛起。隨著國力膨脹,知識分子發生了激烈爭論:一派主張「和平膨脹」,也就是「和平崛起」;另一派主張「武力膨脹」,也就是學列強做法,走侵略擴張道路。主張前者是少數,更多人主張後者。


悲哀的是,日本國民也沉浸在可怕的大國崛起迷夢中,不知道和世界和平共處,夢想從侵略中獲得利益,支持政府發動對外戰爭,最終使國家陷入滅頂之災。



明治後期日本迷失方向


走向戰爭的深淵


從國力、軍力角度看,近代日本無疑是成功的,被當時許多國家視為典範,戊戌變法的學習榜樣,就是明治維新。


但從思想啟蒙、民主權利等角度看,明治維新不徹底,越來越強烈的民族主義、國粹主義合流,軍國主義思想抬頭,為後來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埋下了禍根。


如果歷史在1912年戛然而止,這個國家從封閉落後一躍成了世界列強,很是值得學習。但是如果我們站在1945年來回顧歷史,會發現日本現代化其實是一個失敗的故事:改革—崛起—迷茫—戰爭—毀滅。


總之,我認為明治維新是一個成敗參半的改革故事。和明治維新成功的一面比起來,其不徹底、不成功的另一面更值得中國警醒。


本篇作者 | 李夢清| 和風月半| 當值編輯 | 馮迪


主編 |魏丹荑| 責編| 鄭媛眉 |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10月27~28日,主題遊學+名師精品課,一場不可錯過的與健康有關的知識盛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曉波頻道 的精彩文章:

他們做了顆入駐NASA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月球」 | 新匠人加速
中國歷史上十大成功帝王,他們到底有何秘訣? | 思想食堂

TAG:吳曉波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