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把剪刀不僅養活一家人,還上了電視台,年收入4萬元

一把剪刀不僅養活一家人,還上了電視台,年收入4萬元

金秋十月,到了秋收的季節,甘肅會寧甘溝鎮田坪村莊稼地一片金黃。在這個村子裡出了一位「名人」,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田俊堂。

田俊堂小時候由於家庭生活困難,一直到12歲的時候田俊堂才開始上學,到學校以後,田俊堂對學校的文化課並不怎麼感興趣,卻依然痴迷他的剪紙,他的書包里經常裝著一個小剪刀,上課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在認真聽課,田俊堂就用鉛筆在作業本上畫畫,畫好後便偷偷的剪下來,回家以後就貼在窗戶上、炕牆上。圖為田俊堂小孫子在家裡的院子里玩耍。

奶奶卻非常喜歡小俊堂,一有空就教孫子剪紙,後來田俊堂就乾脆不去上學了,農忙時幫家裡人幹活,農閑時就跟奶奶學剪紙,特別是一到春節,田俊堂和奶奶就更忙了,村子裡唱社火,需要大量的剪紙作為裝飾品,這些活兒基本上全由田俊堂和奶奶包了。圖為田俊堂用一把剪刀剪紙花。

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一過以後,田俊堂幾乎天天在剪紙,隨著數量的增多,田俊堂的剪紙技藝也在不斷提高,一開始是還是照著奶奶給他的樣子剪,漸漸的,田俊堂脫開了樣子的束縛,拿起剪刀,心裡 怎麼想就怎麼剪。圖為田俊堂小孫子也學爺爺剪花紙。

由於心靈手巧,田俊堂逐漸掌握了剪紙的奧妙,剪紙技藝也越來越嫻熟,一開始剪一些簡單的圖案,再後來他還學會剪一些複雜的圖案。圖為田俊堂夫妻倆帶著孫子在家裡的炕上剪剪紙。

農村生活雖然貧窮落後,但卻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藏,田俊堂的剪紙的作品都取材於農村生活,構思新穎、造型奇特,生活氣息非常濃厚,在村裡田俊堂手拿剪刀專門搞宣傳,他的剪紙越來越好,而且深受大家的喜愛,老百姓都昵稱他是「農民藝術家」。

幾十年來他創作了大量反映新生活的優秀作品。如《回娘家》《只生一個好》《趕集》《聯村聯戶就是好》等,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後,田俊堂創作《雙喜臨門》剪紙,藉此來表達十八大召開以後他的歡樂心情。圖為田俊堂家裡的牆上掛著田俊堂剪的藝術剪紙。

田俊堂靠著一把剪刀不僅養活一家人,還上了省、市電視台,現在光靠剪紙就可以年收入達到4萬元。圖為田俊堂家裡的客廳,傢具應有盡有,裝修的風格很時尚。

田俊堂的剪紙,最拿手的還是傳統窗花,窗花是貼在窗子上作為裝飾的剪紙,會寧人在逢年過節都喜歡在窗戶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圖為田俊堂剪的藝術剪紙。

現在田俊堂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剪紙這門古老的藝術傳承下來,為了這個心愿,義務為村子裡願意學習剪紙的農民傳授剪紙技藝,並他鼓勵老伴、兒子、女兒也加入到剪紙行列。圖為田俊堂教小孫子剪紙,從小讓他對剪紙產生興趣。

田俊堂雖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但是他為人和善,走起路來腳底生風,一般人跟不上,說起話來,聲音細細的,活像個女人,一頭長髮扎在後面,比一般女人的辮子還長,給人的印象有藝術家的氣質,田俊堂不僅淳樸善良,而且是村裡人誇獎的大「能人」。

田俊堂是一個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農民剪紙藝術家,也是市級剪紙藝術傳承人。圖為田俊堂在會寧甘溝鎮田坪村家裡的大院子和房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藝攝影 的精彩文章:

無房無國籍,洞里薩湖數十萬「水上人家」 至今不能上岸生活
以一朵花命名的古城,深藏土耳其中部,憑什麼驚艷整個世界?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