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麻黃清里熱的體會
在我們的印象中,麻黃多用於風寒表證,然而麻黃對於里實熱證,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如何使用麻黃來清里熱呢?本文將麻黃清里熱的相關體會進行詳細的闡述,相信讀過本文的你,一定覺得收穫頗多。
雜談麻黃清里熱的體會
作者/潘文奎
余在臨床實踐中,不僅用麻黃治療風寒表證,更用於里熱實證,藉發汗以退熱,頗效,茲略述體會。
余取麻黃治里熱主要原因一是,它具有宣散的作用。二是,麻黃之宣透發散,乃是通過發汗而散邪。一向認為凡里熱鬱蒸病在氣分者,其汗出而熱不解。何以汗出而熱不解?余認為乃是熱之宣散不透,里熱仍盛。
- 余用麻黃清里熱的體會之一
麻黃治里熱證的適應證必須選擇好。麻黃清里熱的作用並非能統治一切里熱,余根據麻黃具有發汗、止咳、平喘、利水的作用,所以取用麻黃清里熱主要適用於肺熱,尤其是痰熱蘊肺之里熱,麻杏石甘湯的擬定,正是為此而設。
在此最佳適應證的基礎上予以推延,風濕熱證也頗合拍。麻黃治此之樞機,誠如李時珍曰:「蓋皮毛外閉,則邪熱內攻,故用麻黃,引出營分之邪。」
總之,余使用麻黃清里熱之適應證,掌握邪系濕熱或痰熱,必有濕邪或痰濁之相雜,則麻黃利水發汗之用,可盡其所能。
病位則在肺衛為宜,因肺合皮毛,經絡相通,更利其里熱之透達。若系溫熱之邪所致,其本身已有熱灼傷陰之勢,若再以麻黃透汗,重耗其津實非所宜,若病已入肝腎下焦,則宜引邪下行,也非發汗宜透所宜,故此兩者之里熱,皆非麻黃之適應證。
- 體會之二
麻黃之用量要大。一般用量為10g。因麻黃髮汗,用於表證是開泄腠理皮毛,近淺於膚,少量藥力即可,而要透達里熱,麻黃需入里剔邪,葯輕不易深入,里熱需麻黃托表而泄,葯重始能托邪外出。
初曾慮其葯重量大是否有汗大泄而致耗陰之弊,實踐證明,葯後大多汗出津津,少數患者葯後汗出較多,但其汗為熱汗,身熱隨汗泄而降,隨之症情退而感舒適,無津傷氣耗之弊。
在用藥熱降之後,尚須注意持續原量使用數天,若因其熱退而徹減劑量,則有熱降復起之情,尤其是濕熱相雜濕重於熱者,反覆之情更多,這必須待汗泄濕祛、膩苔見退之後,則熱退之效始可穩固。
- 體會之三
麻黃需他葯相伍,助其清解里熱的一臂之力,相輔之葯,當隨其病邪及病位之輕重不同而有所選擇。
從病邪而論,大別主要有濕熱兩邪,凡熱邪偏重者,可輔以石膏,石膏是為清里熱之要葯,但石膏無發汗之力,今麻、石相伍,麻黃借石膏清熱之力更壯,石膏藉麻黃髮汗之能泄熱更快,兩葯相得益彰。
若系濕邪偏盛者,其在肺之痰濕,可用杏仁,麻黃宣洩肺氣,與杏仁相輔相成,共同宣達痰熱;若其濕蘊系由脾虛所釀成,則佐白朮健脾除濕。
誠然,里熱之證尚有其他之兼症,也當隨症加味。
——END——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中醫雜誌》1992年10期,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小五
⊙運營編號:GYZX0002
※秋季養生先養脾,6種黃色食物要多吃!濕氣重、胃口差的最該試試
※李士懋談一個治療胃病的泡茶小方
TAG:國醫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