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45萬英軍卻被一小撮人打怕,本想三四個月結束戰鬥卻僵持兩年多

45萬英軍卻被一小撮人打怕,本想三四個月結束戰鬥卻僵持兩年多

文|郭曄旻

在19世紀行將結束的時候,在非洲大陸的南部,戰火遍野,硝煙瀰漫,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參加戰爭的一方是英國人,另一方是荷蘭人的後裔布爾人(阿非利卡人)。這是一場英布雙方為爭奪南部非洲的鑽石礦和金礦的開採權以及地區霸權而引起的戰爭——在英國人看來,讓世界上最富足的金礦為一小撮布爾農民所佔有,簡直不可容忍。1899年11月下旬,英軍兵分三路對布爾人發起了大規模進攻。

這被看作一場「俾格米人(侏儒)和巨人之間的戰爭」。雙方的實力差距的確太過懸殊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大不列顛,正處於「日不落帝國」的正午時刻,依靠壓倒性的經濟和技術優勢,英國軍隊在殖民擴張中屢戰屢勝,所向披靡。這一次,英國政府根本沒把布爾人放在眼裡。在英國人看來,後者就像一群衣衫襤褸的烏合之眾,甚至連統一的制服都沒有。英軍上下普遍輕視這些「農夫」。按照英國方面的如意算盤,這場戰爭形如獅子搏兔,大約會耗資1000萬英鎊,最多需要75000人的軍隊,最壞不過幾百人傷亡,而且會在三四個月內結束——這甚至算不上軍事行動而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實際的戰局令英國人大跌眼鏡。英軍先後動員45萬大軍(比男女老幼所有布爾人加起來還多),斷斷續續進行了2年又8個月的戰爭,仍舊未能在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前贏得勝利——儘管女王陛下生前堅稱,「我們不考慮失敗的可能性,因為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

第二次布爾戰爭中正在圍攻萊迪史密斯的布爾人

戰爭一開始,英國軍隊打的是一場「正規的戰爭」,其戰術刻板僵化,步兵按操典排列成整齊而密集的隊形前進,其優點在於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步槍火力,這種教科書式的戰法用來對付殖民地土著的反抗是非常有效的。但靈活、機動的布爾人並不是按照英國人的教科書來作戰的。他們在射擊時突出個人發揮。由於能夠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掩蔽與偽裝,再加上墾荒的生活經驗,所以大部分布爾人都是射擊能手。很快,布爾人所用之世界一流的德國造毛瑟步槍與高超的射擊技術的完美結合使英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在1899年12月的一次交戰中,英軍被隱蔽良好的布爾人的步槍火力大量殺傷。戰鬥持續了不到10個小時,英軍慘敗,1139人陣亡,250人失蹤。而布爾人方面僅有8人陣亡,30人受傷,損失還不到40人!

在槍法之外,布爾人獲勝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善於利用自身的著裝和周圍的地形環境有效地偽裝自己。他們身著深綠色和棕色的衣褲,喜歡戴無邊軟沿的深色帽子,假如藏身灌木叢或是山洞中,這些布爾人就更難被發現了。此外,由於布爾人為節水而放棄了刮鬍子的習慣,滿臉的絡腮鬍子反而不容易暴露自己的面部輪廓,也就不容易成為對方的靶子。

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裝備了當時先進栓動步槍的布爾士兵。

結果,南非戰場上的英國人很快就開始哀嘆「過去那種看得見的敵人所帶來的恐懼感,已被隱蔽著的敵人所造成的麻痹感所代替」。吃足苦頭的英國老兵開始告誡初來乍到的新兵:盡量跟軍官和白色岩石保持距離,因為前者是布爾狙擊手的目標,而後者是測距的極佳對象。為了躲避布爾射手的遠距離狙擊,英軍往往不得不選擇在崎嶇地面上進行艱難的夜間長途行軍,以致疲憊之極。甚至經驗豐富的英軍狙擊手在與布爾同行較量中也占不到上風,曾在英軍第60步槍團第1營服役的陸軍中尉F·M·克魯姆回憶:「我帶了兩名手下匍匐在山丘上,在這裡可以望見遠處的兩個布爾人。我從身邊的士兵手裡接過步槍,爬起來仔細瞄準了一名布爾人……就在這時,另一個山頭上的布爾人開槍了,子彈擊中了我的右肩,步槍砰的一聲掉落在地,我想自己的胳膊一定是報廢了,也許該和它說再見了……」

儘管克魯姆的傷勢後來很快痊癒,但其他英國官兵就沒這麼幸運了。當英布戰爭最終以「英國人的獸性和殘暴最終摧毀了(布爾)游擊隊」宣告結束時,在布爾人槍下傷亡的英軍已經高達7600人左右,其中1/10是軍官。只不過,雖然貌似弱小的布爾人「給英國的軍隊上了有意義的一課」;戰爭結束後的英國人顯然滿足於忘記整個令人不快的南非經歷以及布爾人手中的致命武器,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才令其重新想起狙擊手的存在。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將軍像狗一樣死去」,足利將軍家族威信盡失,後代醉心聲色犬馬
為何說清朝的太監最慘?李蓮英權力不大,三十年總管只攢下這點錢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