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物種滅絕沒人管,沿岸3個國家大打出手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物種滅絕沒人管,沿岸3個國家大打出手

在生物學領域,完全消失才能被稱之為物種滅絕,原本是地球上極為少見的現象,卻隨著地球生態環境惡化程度日趨嚴重,物種滅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最直觀的例子就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曾經養活沿岸數千萬人口,如今卻因為污染而導致500多獨有物種滅絕。

維多利亞湖,位於非洲東部坦尚尼亞、烏干達和肯亞交界處,以6.94萬平方公裡面積被列為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其集水區達到了18.4萬平方公里。從18世紀末開始,維多利亞湖一直是三國之間最重要的交通渠道,1954年修建水電站令湖面水位不斷上升,充沛的淡水和電力更讓維多利亞湖養活了數千萬非洲人口。

維多利亞湖主要水源來自降雨和數千條小溪流,唯一出口是大名鼎鼎的尼羅河。也可以這麼認為,維多利亞湖能得到妥善管治的話,至少能保證沿岸居住人口衣食無憂,因為沿岸幾乎可以說是最適宜人類生活的地方,僅湖中淡水魚種類就超過了600種,其中500多種是地方性獨有魚類,濕地內更生活有7種非洲龜以及鱷魚、河馬、羚羊、巨瀨等等百餘種動物。

這樣的巨型湖泊對於普遍缺水又相對落後的非洲國家而言,簡直可以說是「天降福地」,姑且不論坦尚尼亞和烏干達國民,就連佔湖泊面積最小的肯亞,也遷居了近百萬人口住在湖邊,為的就是與其他兩國爭搶湖中資源。從早期的漁民互毆到後期的軍警介入,三個國家因維多利亞湖而大打出手的狀態持續了近百年,就算聯合國與英國(前殖民地)介入調停也以不了了之收場。

在三國互不相讓期間,湖中魚類也因無節制的捕撈而大大減少,上個世紀60年代非洲大饑荒時,三國政府唯一一次坐下來商談的,卻是引入繁殖期極短、生長期更快的尼羅河羅非魚和鱸魚。在那個年代,非洲各國引入羅非魚和鱸魚的現實性無可厚非,卻沒想到這兩種魚類會成為維多利亞湖的噩夢之源,最終釀成了物種大滅絕的悲慘結局。

英國生物學家早早就公布過:尼羅河羅非魚與鱸魚在維多利亞湖內雜交成本地獨有的超級鱸魚,比其他水域的食肉魚類更為兇猛有力,目前已知最大單體達1.7米長、200公斤重。如果用食量計算的話,這樣一條超級鱸魚一天要吃掉10-15斤魚類(含同類、昆蟲、浮游生物等),湖中的鱸魚越多越大,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統就面臨滅頂之災。所以,滅絕物種已超過500多種,其中有魚類也有甲殼軟體類動物,甚至多種鳥類也因此滅絕。

以藻類為食的魚類被鱸魚滅絕後,湖水因污水排放等問題出現大面積藻類,嚴重影響到水源衛生。為了抑制藻類生長,當地人遠赴巴西將美洲熱帶水葫蘆(學名鳳眼蓮)引入維多利亞湖,藻類問題確實在水葫蘆的剋制下得到解決。但更加野蠻生長的水葫蘆卻帶來更大問題,超過90%湖岸都被圍堵到船隻無法進出,密密麻麻的水浮植物在非洲大陸高溫下,導致更多湖中生物窒息而死。

最奇葩的是,哪怕生態被破壞的如此嚴重,沿岸三國之間依舊在為了地盤和資源在爭吵不休,卻沒有人想到物種滅絕到如此誇張程度該如何補救。2017年1月,聯合國環境署趁烏干達爆發禽流感期間,派遣人員在維多利亞湖收集數據,最終得出「魚類減少80%、物種滅絕60%、鳥類滅絕35%」的結論,也就是整個湖泊生物鏈被徹底破壞的意思。

歐洲環境保護組織為此發出最嚴重警告:如果以目前的速度繼續惡化,維多利亞湖將在本世紀末結束前死亡成為「生態死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軍裝的夢 的精彩文章:

TAG:綠軍裝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