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能安忍」——《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55)

「能安忍」——《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55)

「能安忍」——《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55)

「知位次」——《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54)



《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

凈空法師  1998年宣講於新加坡凈宗學會



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講經註疏,在未講經文之前一定先要將全經的大意,給聽眾做一個概略的介紹。這種介紹古人用的名詞很多,我們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講的「五重玄義」,賢首所說的「十門開啟」,都是經前的介紹,這也有稱之為綸貫。我們在此看到的註解,是康熙年間青蓮法師,法名靈椉。諸位在這裡可以看到這個「椉」是古寫,現在不是這個寫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綸貫,也是這個性質。我們仔細看綸貫的內容,它裡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義,而比五重玄義的內容更為豐富。



【天台依諸大乘經,立四種三昧,修十乘觀法。直就陰心,顯三千法,即從行觀義。】

『十乘觀法』,這是天台的止觀,也是天台家修行方法的綱領,它分十條。這十條,對於修行人都有很大的幫助,即使念佛人也不例外。十條裡面可以分為三段,針對上中下三等根機。

『第九、能安忍。於逆順境安然不動,策進五品而入六根。』

這一條非常重要。「於逆順境安然不動,策進五品而入六根。」《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範圍很廣,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要想成就,關鍵在「忍」字,你不能忍,你就不可能成就。所以忍辱波羅蜜是成就精進、禪定、般若的關鍵,你要不能忍,後面這三條決定沒有。你要成就精進,要成就禪定、般若,你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逆境裡面決定不生瞋恚心,順境裡面決定不生貪愛心,順逆境緣煩惱不生,這是忍辱。我們大家懂得這個道理,也想去做,為什麼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所謂業障太重,業障習氣太重,所以要在事相上努力。世尊為我們制訂一些戒律,戒律全是事。這一些事相,說老實話,原本是沒有障礙的,到圓教法身大士,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沒有障礙。為什麼沒有障礙?法身大士在一切境緣當中,自自然然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有什麼障礙?

我們今天為什麼障礙?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造業!法身大士在境緣當中不造業,所以他的成就就是定慧,定是不動心,慧是明了,樣樣清楚、樣樣明了。定慧現前,這叫三昧、叫正受。我們沒有,我們現前受的是什麼?苦樂憂喜舍,我們搞這個東西。要知道苦樂憂喜舍,六道輪迴裡頭才有,六道之外沒有這種受,都是享受三昧,享受定慧。定慧功夫有淺深不同,都屬於正受,定慧的功夫愈深,享受的就愈自在,那是真樂,極樂世界。我們遇到境界現前起心動念了,自己立刻就警覺到,警覺又造業了。不只是行為,念頭才生就造業,心動念是意地在造業,你說怎麼得了?

念佛人就用這一句佛號,這個方法實在是殊勝妙絕,念頭才一動,就把它轉成阿彌陀佛,這叫真修行,這叫真用功,會用功。決定不能叫妄念相續,妄念相續就造業了。古人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念頭起來了,也就是講分別執著這個念頭才起來,馬上就一句「阿彌陀佛」把它換過來,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覺,你要覺得快。這是念佛法門比其他法門殊勝、容易。一句佛號就把你的妄念壓住,把你的分別心取代了,執著的心取代了,貪瞋痴慢的心取代了,恢復你自性真誠、清凈、平等、覺,這叫念佛。絕對不是「口念彌陀心散亂」,這個心還跟平常一樣,那有什麼用處?那種念佛人不能往生,只是跟西方極樂世界結個緣,阿賴耶識裡頭落一個彌陀種子,這一生不能往生,還是要搞六道輪迴。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這一生要想往生極樂世界,永脫輪迴,知道自己應該怎麼修法,就是用這一句彌陀名號,順逆境緣取而代之。

下面講「策進五品而入六根」。「入六根」是什麼?六根都相應。還是要從五品下手,就是這五個方法下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教給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兩句話很重要,是我們真正修行下手之處。十願,每一願裡頭都具足其餘的九願,這才叫普賢行願,並不是每一願是獨立的,這麼看法就錯了,跟經教完全相違背。《華嚴經》講:「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講得多清楚。說有次第,心念是圓融的,所以一法就圓滿含攝一切法。我們怎樣恆順眾生?禮敬、稱讚、供養、懺悔都是恆順。怎樣隨喜?也是禮敬、稱讚、供養、懺悔對一切人事物,這叫修普賢行。普賢行也從五品位修起,也從觀行修起。利根的人,觀行裡面就有相似,就有分證。在《華嚴經》看到,等覺菩薩沒有捨棄五品的修行,五品修行是初信位菩薩修的,等覺菩薩還修初信位的法門,這叫圓修圓證。

我們自己決定不是上根,如果自己以為是上根人,那就是增上慢。不是上根,大概是中根,其實以為中根,我們都是增上慢。這十乘觀法,它有上中下三根,中根從「真正發菩提心」到「道品調適」,這是中根,我們仔細對照,我們夠不夠這個程度?下根是從「對治助開」到末後「無法愛」。對治助開裡面,一開端給我們講「五停心」、「六度」。如果我們連這個都做不到,下下根這個位次我們都沒有,所以想想有什麼值得傲慢?都還自己以為了不起。不讀教理真的不曉得,不知道天高地厚;多讀讀之後,我們氣焰就下降了,就曉得不行了,比起其他修行人我們差遠了。我們一生能夠做到的,實在講,很勉勉強強做到五品位而已。追隨智者大師,能夠達到智者大師示現這個程度就非常難得,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

「而入六根」,這是我們身心與五品都相應,這個地位還是屬於觀行位。相似位是什麼?像佛菩薩。觀行位是學佛菩薩,還不像。相似位有一點像,有一點像是見思煩惱真斷了,也就是說對世法、佛法決定沒有執著,還有分別,這是相似,決定沒有執著。到分別執著完全放下,完全斷除了,你就是分證位。分證位是什麼?妄想沒盡。分證位是法身大士,相似位是四聖法界,觀行位是六道凡夫。由此可知,分別執著怎麼能夠不斷?能夠斷執著,這是觀行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面也有三輩九品,看你觀行功夫淺深。再能夠離一切分別,就生方便有餘土,這比凡聖同居土高。如果再破一品無明,就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法身大士。無明就是妄想,有四十一品,所以法身大士有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到如來果位那叫究竟位,究竟只有一位,分證有四十一位。我們到什麼時候五品能入六根?也就是說我們的身心跟五品完全相應。世間人常說的「念茲在茲」,那就是相應,念念沒有忘記,念念沒有捨棄,念念自行化他。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佛上升忉利的因由——《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39)
佛說戒消災經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