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琉璃》之十八

《琉璃》之十八

原標題:《琉璃》之十八



《琉璃》之十八

張弛


44.白馬


還有一次,孔子和學生子貢在祭臘時在街上閑逛,看到人們都在癲狂,子貢看不下去,對孔子說,太不像樣子了,這不很不合乎禮嗎?孔子說,非禮勿視。子貢說,那些妓院和酒肆里的人也太那個了。孔子說,勞作了一年,放鬆幾天,不要責怪他們吧。


孔子跟弟子的關係很有意思。誰都知道,孔子的得意門生是顏回,只不過顏回命短,早早就死了。《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陳蔡絕糧,孔子知道跟隨的弟子們心裡有怨言,就把子路、子貢和顏回招攏來問話。結果只有顏回的應答合老夫子的心意,老夫子甚至說,以後顏回有了錢,他就去給顏回當管家。

顏淵對老師的學問當然佩服得五體投地,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見《論語?子罕》)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


據《韓詩外傳》記載,一次孔子帶顏回出門旅遊,登上魯國境內的泰山後,師生二人極目千里向東南方向眺望。孔子問顏回有沒有看到蘇州的閶門。


閶門是蘇州古城的西門。


顏回回答道:「看到了。」

孔子又問道:「門外有什麼東西?」


顏回回答道:「門外有一匹練,前面有一束生藍。」


練是潔白的熟絹,生藍是草料。


孔子聽了哈哈大笑道:「那不是一匹練,那是一匹白馬在吃草呢!」


孔子又問道:「你知道為什麼用匹來計量馬嗎?」

顏回哪有老師那麼淵博,自然不知道,於是,孔子解釋道:「在陽光下,馬的影子有一匹那麼長,也就是長達四丈,故此稱馬為馬匹。」解釋完之後,孔子用手擋住了顏回的眼睛,不讓他再瞪大眼睛遠眺。下山後,顏回的頭髮都白了,牙齒也脫落了,不久就一病而死。原來孔子是聖人,精力強壯,顏回當然比不上老師,勉強眺望那麼遠,時間長了精力就承擔不了,因此才會力竭而亡。


孔子認為子貢沒法跟顏回比。


一次,倆人對話。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換成今天的話講,就是你也配,態度實在有些粗暴。


45.麒麟


從前批林批孔,給我的印象就是孔子在推行自己的主張時經常碰壁,後來這種感覺被不斷地證實。


《史記·孔子世家》齊景公向孔子詢問為政之道,孔子籠而統之地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想了想,說:「好啊,不然再多的糧食也不夠吃。」齊景公一高興,打算把尼溪的田地封給孔子,遭到了晏嬰的勸阻。晏嬰的理由是:「儒者圓滑善變,不能用法來約束他們;高傲而且自以為是,很難把他們作為臣下駕馭;推重喪事,竭盡哀傷之能事,不惜破產追求厚葬;到處遊說求取官祿,不能讓他們治理國家。自從大聖大賢去世以後,周室已經衰微,禮樂制度殘缺毀壞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如今孔子過分講究儀容服飾,刻意追求各種規矩,這些繁文縟節幾代人都學不完,一輩子都弄不清楚。國君想用這些東西來改變齊國的風俗,恐怕不是引導百姓最好的方法。」


孔子的挑剔是有名的,魚不新鮮,肉已變質或者切割的不端正,孔子都不吃。在有喪事的旁邊吃飯,孔子從來沒吃飽過。但孔子一直堅持自己的志向,也從不辱沒自己的人格。晏嬰最看不慣的,就是孔子太事兒,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別說自己不下廚房,就是見了廚師也躲的遠遠的,說什麼君子遠庖廚。其實,所謂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指的是對祭祀的要求。不知道晏嬰是真不知道,還是故作曲解。


此後,景公只是很有禮貌地接見孔子,不再向他詢問禮儀方面的事情。有一天,景公勸留孔子說:「給你季氏那樣的待遇,我做不到。」就用上下卿之間的禮節來對待孔子。上下卿。景公說的季氏□□後來齊國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聽說了。齊景公說:「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於是離開齊國,回到魯國。


魯哀公十四年春天,在大野之地打獵。叔孫氏的車夫鉏商獵獲了一頭異獸,認為不吉利。孔子看了說:「這是麒麟。」於是便拿走了。孔子於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他的傳世之作《春秋》,據說是根據魯國的歷史記錄整理撰寫的,上起魯隱公,下至魯哀公十四年,記載了魯國的十二位國君。以魯國的歷史文獻為依據,尊奉周室為正統,同時借鑒殷代的舊制,上推並繼承三代的法統,文辭簡約而蘊意廣博。所以吳、楚的國君自稱為王,而《春秋》則貶稱他們為子。踐土會盟實際上是晉君召周天子去的,而《春秋》卻隱諱地說「天子周王巡狩來到河陽」。以此類推,用來校正當時的非禮和悖逆行為。


得知孔子去世,勾踐獨自來到荒野,白晝秉燭。


46.祭肉


《吳越春秋》記載,越滅吳後,勾踐乃使使號令齊、楚、秦、晉等皆輔周室,血盟而去。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勾踐乃選吳越將士,西渡河以攻秦,軍士苦之。會秦怖懼,逆自引咎,越乃還軍。軍人悅樂,遂作《河梁之詩》。之後。周元王派人賜勾踐祭肉,表示對他的認同,同時又命他為侯伯。


雖然終於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同,但在天子眼裡,自己不過就是一個伯。想到這兒,勾踐心中難免有些憤憤不平。但是他知道,要想取代天子是不可能的。


勾踐率軍返回江南,將淮上地還給楚國,歸還從宋國侵略的土地,給魯國泗上土地方百里。越軍橫行於長江、淮河之間,諸侯朝賀,儼然又是一位霸主。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進而陪臣執國命的春秋就這樣進入了戰國。其情形確實如孟子說:「世道衰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僅春秋時期,就「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史記·太史公自序》)。


關於祭肉,指的是祭祀時供奉之肉,主要是牛羊豕。當然,魚、兔和其它野味也可用於祭祀,但跟牛羊豕不同,不算是「犧牲」。古代用肉食祭祀,說明當時的肉食十分珍貴難得,孟子就把七十歲能吃上肉當做自己的人生理想。


《史記·晉世家第九》講過這麼一個故事:二十一年,驪姬對太子說:「國君夢見齊姜,太子趕快到曲沃去祭祀,然後把祭肉獻給國君。」太子於是在曲沃祭祀自己的母親齊姜,把祭祀用的祭肉送給了獻公。獻公當時正外出打獵,就把祭肉放在宮中。驪姬派人把毒藥放在祭肉裡面。過了兩天,獻公打獵回來,廚師把祭肉獻給獻公。獻公將要食用,驪姬在旁邊阻止了他,說:「祭肉從遠方而來,應該檢驗一下。」把祭肉放在地上,地面隆起;餵給狗吃,狗立即死去;給小宦官吃,小宦官也立即死了。驪姬哭道:「太子好狠心啊,連他的父親都想殺死並取而代之,何況是別人呢。國君已經老了,早晚要死的,太子竟然如此迫不及待。」太子聽說後又驚又怕,連夜逃往新城。獻公大怒,於是殺了太子的師傅杜原款。有人對太子說:「投放毒藥的是驪姬,太子為什麼不自己說清楚?」太子說:「君父己經老了,沒有驪姬,就會睡不好吃不香。」又有人說:「太子可以投奔別的國家。」太子說:「頂著這種惡名出逃,誰會接納我?我只有自殺。」十二月戊申日,太子申生在新城自殺。


勾踐一時想不起來,上次周王室祭祀是在什麼時候,但是按規定,祭肉應該在三日內吃完,否則就是對天子的大不敬。他沒有把祭肉喂狗,他只是嫌天子的祭肉沒太烹熟,味道稍微有些哈啦(當然還沒到變質的程度),而且來得有些晚了。


2015.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局書局 的精彩文章:

《琉璃》之十七

TAG:西局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