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吳鼎昌、張季鸞、胡政之:民國《大公報》的三駕馬車如何散架的?

吳鼎昌、張季鸞、胡政之:民國《大公報》的三駕馬車如何散架的?

作者:金滿樓

1926年,在吳鼎昌聯合張季鸞、胡政之合組「新記公司」接盤《大公報》後,這家老牌的華北報紙便形成了吳、張、胡的「三駕馬車」經營模式。

據《大公報》編輯陳紀瀅的回憶:

「(吳鼎昌)每天下午從銀行辦完工以後,就到編輯部來聊天。……晚上,各地消息都集中後,他有時自告奮勇說:『今天的社評我來寫。』

……寫完後就交給季鸞、政之兩位先生輪看,他兩位如覺文意不妥或哪個字用得不好,馬上就提出來修改。」

從這段記述可以看出,《大公報》重組之初,吳鼎昌、張季鸞、胡政之的合作頗為融洽,這不僅因為三人年齡相仿並都曾留學日本,同時也是因在辦報理念上比較接近。

吳鼎昌

事實上,對於這種「三駕馬車」的經營模式,三人在合作之初即有約定:

一、三年內,大家都不得擔任任何有俸給的公職,這是為了防止吳鼎昌急於去政府做官;

二、資金由吳一人籌措,不向任何方面募款,這是保證吳鼎昌的獨資經營,防止他人干涉;

三、胡政之任總經理兼副總編輯,張季鸞任總編輯兼副經理,這是在報社經營上各自發揮所長,同時又平分秋色,胡有用人行政之權,張有言論決定之權。

當然,正如那句老話說的,「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新記《大公報》在逐漸走上正軌後,吳鼎昌也最終為了自己的做官抱負而最早「淡出」。

1935年,吳鼎昌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實業部長後聲明辭去社長職務;而在兩年後,吳轉任貴州省主席,1948年又被任命為總統府秘書長。

不過,吳鼎昌雖然流連官場上再無復返,但他一直是《大公報》大股東與董事。雖然不再過問報社具體事務,但吳鼎昌直到1948年底才正式公開登報辭去董事一職。

第二個離開《大公報》的,是總編輯張季鸞。

從某種程度上說,《大公報》的重生與崛起,負責報社筆政的張季鸞可謂功不可沒,諸多膾炙人口、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社論大多出自張季鸞之筆。

然而,同樣是文人辦報出身,張季鸞與胡政之一直暗藏矛盾。尤其在吳鼎昌離開報社後,兩人矛盾更加直接公開化。

抗戰爆發後,張季鸞去了重慶,胡政之來到香港,各自分管重慶、香港兩地《大公報》,兩地合作並不多。尤為遺憾的是,1941年時,張季鸞因病去世,年僅54歲。

作為職業報人,張季鸞以「文章報國」為己任,其專註於撰寫,熱衷於交友,除寫稿編輯外,很少過問其他事務。也正因為其專註,張季鸞幾乎與《大公報》同時聲名鵲起。

張季鸞的能力與名聲,在當時可謂有口皆碑。作為原《大公報》的重要人物,胡政之為《大公報》總共服務了27年,尤其在新記公司重組後,胡政之幾乎與之共始終。

胡政之

相對於張季鸞,胡政之不但在寫稿上是一把好手,而且還精於報社經營之道,善於挖掘培養人才。

事實上,在1926年《大公報》重組後,胡政之從自己創辦的國聞通訊社拉來徐鑄成、李子寬、金誠夫等骨幹力量。

而作為《大公報》的總經理,胡政之在任期間發現並提升了眾多人才,這為《大公報》的後續發展儲備了堅實的力量。

從歷史上看,胡政之是《大公報》1926年重組前的骨幹記者並擔任過總編輯,其對之前的失敗並不甘心而希望收拾舊河山,重振《大公報》的雄風。

因此,胡政之對《大公報》的感情更為深厚,因為之前的失敗,他對辦好《大公報》比吳鼎昌、張季鸞看得更全面而深遠,付出也就更多。

如曾為新記《大公報》骨幹的編輯記者徐鑄成說的:「胡政之艱苦創業,知人善任,全部精力撲在報上,千方百計組織好隊伍,但為人苛察精明」。

徐鑄成系胡政之一手栽培的知名報人,他的看法雖然有褒有貶,卻也不失中肯。也正是靠著胡政之的努力、精明與苛刻,《大公報》的發展才達到頂峰。

從這個意義上說,知人善任、善於經營的胡政之,他才是《大公報》長盛不衰的主心骨。

張季鸞

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後期,在吳鼎昌去職、張季鸞病逝的情況下,胡政之總攬報社大權,《大公報》一時四館並存、發行量高達20萬份,這一經營業績,可謂相當不俗了。

從這個角度上說,沒有吳鼎昌的錢,就沒有《大公報》的源;沒有張季鸞,就沒有《大公報》的氣;但要是沒有胡政之,恐怕連《大公報》本身都沒有了。

1949年4月,胡政之因病逝於上海,年60歲。

1950年8月,吳鼎昌因病去世於香港,年66歲。

隨著張季鸞、胡政之、吳鼎昌三人的相繼離世,新記《大公報》也就此告別了歷史舞台。

事實上,胡政之還在病重之時,被停刊的天津《大公報》已被改組為進步日報,不過這已不是胡政之、吳鼎昌們所能左右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醇酒婦人,狂吸鴉片,民國公子袁克文活過四十算他運氣好!
臨去世前,恭親王奕訢還不忘踹翁同龢一腳:此人萬不可用!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