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超級細菌」是怎麼回事?真的無葯可治?

「超級細菌」是怎麼回事?真的無葯可治?

運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人類不會坐以待斃。

據媒體報道,愛爾蘭一家醫院裡,出現了名為「產碳青黴烯酶腸桿菌」的超級細菌,目前,已有多名患者被感染,有8名病人的死因與其有關。[1]

「產碳青黴烯酶腸桿菌」,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就是「能夠產生碳青黴烯酶的腸桿科細菌」。腸桿科細菌里有不少「老熟人」,比如大腸桿菌;至於碳青黴烯酶,我說個名字,你肯定有印象——NDM-1。前幾年,常有媒體報道NDM-1耐葯菌的文章。NDM-1酶,便屬於碳青黴烯酶的一種。[2]

相關報道(圖片來源:新華網)

碳青黴烯酶,就是能夠水解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酶。

碳青黴烯類抗生素,論名氣,不如青黴素大,不過,二者是一家人,長得也很像,都有一個環狀結構,叫做β-內醯胺環。因此,臨床上,它們都被歸到β-內醯胺類抗生素里。

青黴素(左)和碳青黴烯(右)的結構(圖片來源:pubchem)

細菌與人體細胞有諸多不同,比如,擁有細胞壁。細菌的細胞壁由肽聚糖組成,負有多種使命,保護細菌、轉運營養物質等。要想把普通糖類合成為肽聚糖,需要用到青黴素結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聽名字就知道,跟青黴素有不少淵源。

實際上,青黴素、碳青黴烯,都可以通過β-內醯胺環與青黴素結合蛋白進行連接。正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它們佔據了之後,普通糖類就失去了結合機會。細菌沒有辦法合成細胞壁,便會膨脹、破裂、死亡。[3]

青黴素的作用機理(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關鍵環節。第一,碳青黴烯必須進入細菌內部,第二,細菌內的碳青黴烯必須達到必要的濃度,第三,碳青黴烯必須跟青黴素結合蛋白碰面。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比如,細菌通過主動轉運,把碳青黴烯排出體外,比如,細菌合成碳青黴烯酶類,水解碳青黴烯,碳青黴烯的殺菌效果便會受到影響。[4]反過來說,如果一種細菌具有上述一種機制,它便可以有效抵抗抗生素;如果具有不止一種,便可以稱作超級細菌(superbug)。

那麼,超級細菌是怎麼來的呢?

可以用一個實驗進行說明。這個實驗很簡單,在家裡就能做。首先,找一塊玻璃,在上面塗一層酸奶,作為培養基。外出回來以後,不要洗手,在玻璃的一端,按個手印。接著,弄幾個小瓶子,對抗生素進行稀釋,稀釋10倍、20倍,以此類推。最後,用玻璃棒,把抗生素溶液,划到玻璃上,離細菌越近的,濃度越低。[5]

結果會出現什麼?

實驗結果(圖片來源:harvard)

會出現波浪狀的細菌斑。

以大腸桿菌為例。俗話說「船小好調頭」,只有一個類細胞結構的大腸桿菌,比之人體,更容易出現基因突變。換句話說,雖然手上的大腸桿菌都叫大腸桿菌,但是,它們基因存在細微差別。在遇到第一道抗生素防線之前,這種差別沒什麼實質意義,所有大腸桿菌都能很好繁殖。遇到第一道抗生素防線之後,事情就變了:大部分細菌被抗生素殺死,極小一部分細菌,因為基因突變,恰好含有可以耐受抗生素的基因,於是,只有它的後代可以存活,大肆繁殖,向著下一道防線進軍。

實驗解析(圖片來源於網路)

研究表明,大腸桿菌只要有5個特定突變,對青黴素的耐藥性,就能增加10萬倍。[6]

在生物體內,細菌還有另外一個進化方式。碳青黴烯酶,是由基因編碼、產生的。細菌的遺傳物質,大致分布在兩個位置,一個是細胞核,一個是質粒。細胞核像不動產,輕易不能動,質粒卻像現金,可以在細菌之間流轉。這意味著,一個耐葯細菌,如果機會合適,可以迅速蠱惑其他細菌加入耐葯陣營。

碳青黴烯酶的種類和對應基因的位置[2]

最後一個問題,是怎麼辦。

由於碳青黴烯是所有β-內醯胺類抗生素中,抗菌譜最廣、殺菌效果最強的一種,所以,如果一種細菌對碳青黴烯不敏感,基本等於宣布所有β-內醯胺類抗生素無效。與此同時,其他的耐葯菌,也在不斷增加。統計表明,1999年到2008年,短短10年間,腸桿科細菌對頭孢曲松的耐葯率,從17%上升到了86%。[7]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只能坐以待斃。遇到產碳青黴烯酶腸桿菌,可以試試多粘菌素,多粘菌素的殺菌機理,與青黴素不同,它通過改變細菌細胞壁的通透性殺死細菌,被視作最後一道防線。

研發新的抗生素、追蹤耐葯基因、減少畜牧業的抗生素濫用,這些都需要國家力量。重視院內感染、合規使用抗生素,這些需要臨床醫生詳細考量。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減少與抗生素的拉鋸,不要給抗生素進化的時間。一方面,勤洗手、生熟菜板分開,注意個人衛生,盡量減少細菌感染;另一方面,不主動使用抗生素,如果確實需要用到抗生素,一定要謹遵醫囑,全程、足量,迅速撲殺細菌。

個人舉措(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參考文獻

[1] 愛爾蘭一醫院發現超級病菌 8名患者死因與其有關[EB/OL]. [2018-10-22]. https://c.m.163.com/news/a/DUDM73DD0001875O.html?spss=newsapp.

[2] 施毅. 重視「超級細菌」的檢測、預防和治療——NHS《耐碳青黴烯類產酶菌指南》的解讀和思考[J]. 解放軍醫學雜誌, 2011, 36(6): 558–562.

[3] 楊寶峰. 藥理學[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4] 李凡. 醫學微生物學[M]. 人民衛生, 1976.

[5] SAYS D L S. New technology lets researchers visualize the evolu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J]. Science in the News, 2016.

[6] 以太·亞奈. 基因社會[M]. 尹曉虹, 譯, 黃秋菊, 譯.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7.

[7] 趙敏. 細菌耐葯現狀及治療——從超級細菌談起[J]. 解放軍醫學雜誌, 2011, 36(2): 104–108.

作者:趙言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企鵝老花兒的幸福生活 下
京城「標配」藍天白雲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