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世紀七十年代,這二十萬難民逃到中國,和平安定後卻不願回國

上世紀七十年代,這二十萬難民逃到中國,和平安定後卻不願回國

縱觀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民族的數量繁多,可其他民族的風俗文化卻總能被漢族給吸收發展,最終能夠實現融合,足以見得漢族文化的聚合力,同時又可以知道漢族文化,其實也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產物。

除此之外,人口的變遷也是實現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我國歷史上曾有不少的外來人口,留在這裡生活下來,最終成為了這裡的的主人,並且在文化中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世紀七十年代,這二十萬難民逃到中國,和平安定後卻不願回國

19到20世紀這段時間裡,一直都是中國的苦難年代。在這期間,外強入侵,人民顛沛流離,還有很多的人無家可歸,不得不前往其他國家,到遠方去謀求生計。

著名的「闖關東」和「下南洋」,就是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而那些華僑就是在此時走出了國門,然後又踏上了旅居異國他鄉的道路。

然而,炎黃子孫,血濃於水,即使這些在外的華僑

上世紀七十年代,這二十萬難民逃到中國,和平安定後卻不願回國

們身處他國,卻仍然能夠心繫祖國。比如:在辛亥革命的時候,革命軍隊少不了華僑們的資金幫助;抗日戰爭時,很多華僑也一致支持祖國的抗戰鬥爭,紛紛出錢出力。甚至還親自從緬甸押運物資到中國;還有一些華僑,他們集資來創辦學校,以期望振興教育,回報祖國。

但是,我國也不僅僅是華僑的輸出地,還曾有大批的難民湧入到我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中蘇關係惡化以後,到了70年代,隔岸觀火的越南也多次挑釁我國,進而轉投到蘇聯的陣營中,充當起了反華的一把利劍。

上世紀七十年代,這二十萬難民逃到中國,和平安定後卻不願回國

而後又為了侵犯我們,加快了戰爭準備,還搞起了所謂的「凈化邊境行動」,這其中就有大批華人華僑以及親華的民眾受到了仇視和迫害,他們被驅逐到了中國境內,所以在當時有大批的華人華僑被驅趕到了我們國內,並且這裡面也包括一些其他國家的民眾,像:越南人、寮國人、緬甸人等,這一批人竟然有20萬之多。

這當中,僅雲南一個省,接收下來的人數就達到了6萬之多。在他們當中有一部分是華僑,持有我國使館發的護照,回國還算比較好安排;另一部分是有中國血統的越南籍人,還有一部分是其他國家的人,這種情況算是比較棘手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這二十萬難民逃到中國,和平安定後卻不願回國

但為了安置好這些難民,中國撥付了大量的資金和物資,並且還承諾全盤接收,還提供給他們軍隊的庇護,來保證他們的安全。這一承諾在世界歷史算是開創了先河。

哪怕在那個時候,我們的經濟條件也不好,還有許多的國民仍處於飢餓貧窮的狀況之下,但是為了安置好這些人,我們國家盡心儘力地調遣著各省市的資源,來保障他們的生存需要。這種困難的程度可想而知,從這件事也能夠看出我國寬厚待人的傳統。

上世紀七十年代,這二十萬難民逃到中國,和平安定後卻不願回國

到後來,兩國之間關係變暖,然而,滯留在這裡的民眾卻依舊不願意回國,這得歸功於我們對於難民們無私幫助,他們的留下也向世人展現了中國是一個敢於負責任的大國。

至今,他們住在了這片土地上,還希望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並且還教育子女後人,要愛國報國。

總而言之,假如沒有我國的寬厚接待,這一批難民不僅將面臨無家可歸的狀況,甚至還可能餓死在荒郊野嶺。僅憑這一點,想必大家也能明白,他們為什麼願意留在這裡,不再回去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他被稱為天下第一猛將,五頭牛都不能將其車裂,死後陵墓無人敢盜
女俠秋瑾就義後,她的子女今何在?兒子政商雙豐收,女兒已移居美國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