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裡的驢子如何走出絕境?看完思想進步20年!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遠是坦途,必然會遇到令人無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的絕境。遇到人生的絕境,我們該如何面對?下面三個小故事或許會讓你有所領悟。
井裡的驢子
人們正要填一口枯井的時候,一頭毛驢掉到了井裡。井很深,那頭驢子又很老,人們想盡辦法,也沒能把驢子拉出來。儘管驢子哀憐地求救叫喊,無賴之下,人們還是決定埋了它。
當第一鏟泥土落在枯井中時,驢子叫得更響了,它顯然明白了人們的意圖。可是,當第二鏟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時候,驢子卻出乎意料地安靜了。人們發現,此後每一鏟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時候,驢子都在做一件驚人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們踩在腳下,讓自己登高一點。
人們不斷地把泥土往枯井裡鏟,驢子也就不停地抖落並把它們踩在腳下。就這樣,驢子隨著泥土的抖落不斷登高,最後竟在人們驚奇的目光中,瀟瀟洒灑地走出了枯井。
領悟:巴爾扎克說:絕境,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假如你現在身處枯井,求救的哀鳴也許換來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可驢子教會了我們,走出絕境的秘訣是拚命抖落掉在身上的泥土,使之成為自己的台階。
一支斷箭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隻斷箭,箭囊里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挎著一支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領悟:面對絕境,考驗著一個人的信念、意志,以及承受能力。很多人在順境中能意氣風發,展現自己的才能,一旦遇到挫折,卻會輕易就崩潰。真正的強者是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失敗面前不灰心,絕境面前不動搖;身陷失敗仍能看到希望,身置暗夜仍能看到光明,在無望中能看到希望,在無路時能找到出路的人。
非洲蜂的故事
在非洲中部乾旱的大草原上,有一種體形肥胖臃腫的巨蜂。巨蜂的翅膀非常小,脖子也很粗短。但是這種蜂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夠連續飛行250公里,飛行高度也是一般蜂類所不能及的。它們非常聰明,平時藏在岩石縫隙或者草叢裡,一旦有了食物立即振翅飛起。尤其是當它們發現這一地區即將面臨極度乾旱的時候,它們就會成群結隊地迅速逃離,向著水草豐美的地方飛行。
這種強健的蜂被科學家稱為「非洲蜂」。
科學家們對這種蜂卻充滿了好奇。因為根據生物學的理論,這種蜂體形 肥胖臃腫而翅膀卻非常短小,在能夠飛行的物種當中,它們的飛行條件是最差的。從飛行的先天條件來說,它們甚至連雞、鴨都不如;從流體力學來分析,它們的身體和翅膀的比例根本是不能夠起飛的,即使人們用力把它們扔到天空去,它們的翅膀也不可能產生承載肥胖身體的浮力,會立刻掉下來摔死。
但事實卻是,非洲蜂不僅能飛,而且是飛行隊伍里最為強健、最有耐力、飛得最遠的物種之一。
哲學家們對此給出了合理的解釋:非洲蜂天資低劣,但它們必須生存,而且只有學會長途飛行的本領,才能夠在氣候惡劣的非洲大草原活下去。
簡單地說,若是非洲蜂不能飛行,它就只有死路一條。
什麼叫「置之死地而後生」?非洲蜂給出了很好回答。非洲蜂更讓我們相信,在一個執著頑強的生命里,沒有什麼叫做「不可能」。
領悟: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失敗者並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者絕境中,成功者比失敗者多堅持一分鐘,多走一步路,多思考了一個問題。千百年前,老子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之所以能相互轉化,是要有一定的條件,那就是用樂觀支撐而起的一種永不放棄的心情。
人生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感悟;多一次絕境,就多一次機遇,多一次超越。任何事情,都是成也在人,敗也在人。
魯迅先生說過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路。以為到了絕路,於是絕望了,放棄了,其實不然,路在面前只是需要費些力氣去撥開荊棘罷了。看了上面三個故事,相信每個人都能在絕境中為自己找到一個出口。
※一場畢業20年的同學聚會,告訴你什麼叫失敗的人生
※「普通市民」周潤發: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TAG:娛有理 |